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铁血大秦扶苏 > 第九卷 兄弟喋血 第五章 心战(第1页)

第九卷 兄弟喋血 第五章 心战(第1页)

扶苏潜回军中,稍歇半夜,即与清晨召集秦军将领集会。

诸将见扶苏安全返回,心中放下一块大石,不由争先相贺。扶苏略略应付两句,即道:“我观废城之中,流民乞丐无数,日日困于饥寒之中,一日常有数十人饥寒而死。还有,城中医药早绝,魏军伤兵无药可医,每日伤重溃烂而死者也不计其数。我心中十分不忍,所以想撤围一日,让废城之中的民众和伤兵自愿离城,诸将以为如何?”

诸将闻听面面相觑,一时惊诧不已。王贲、李信尚未回话,一名左更即道:“君上,万万不可。我秦国自征战以来,未闻两军激战之时,有网开一面、纵放敌国之军民之事,请君上三思!”

一名都尉道:“是啊,君上。这样做且不说大王知道了会不会怪罪君上,而且纵放废城民众也就罢了,而废城魏军杀我秦军将士无数,怎能纵放其伤兵!?”

扶苏皱了皱眉头,磕了磕身前的条案,扭头问王贲和李信道:“王将军、李将军,你们的看法呢?”

王贲想了想,眼睛里露出一股厉气道:“公子,行军打仗讲不得仁慈可言。我军攻城一向是降者不究,抵抗者城破后必戮其民,从没有战时纵放敌国军民之说。如今我军在废城之下折缺军兵万余,为近年来少见之伤亡,若纵放其流民、伤兵,恐怕军心难平啊!”

扶苏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李信,李信犹豫了一下道:“王将军等所言虽然有理,但君上其中也许隐含更好的主意也不一定。不如君上细说一番,以释诸将之疑!”

扶功心中点了点头:王贲过刚,杀气过重,李信与其相比,则稳重一些,可能还是前日论政时受了教训之故。

扶苏磕了磕条案,组织了一下言辞,正色道:“世人皆说我秦军残暴,对我军之畏远大于敬,这点十分不好。古人言:‘王者无敌’、‘得人心者得天下’,以武力可以征服一国民众之身躯,但难以征服其人心。昔年商汤征夏桀、周武征商纣,百姓无不箪壶浆食前来劳军不说,便是夏桀、商纣之军望风而降、临阵倒戈者也不计其数。而我军呢,征战至今,可曾见敌国军民有如此盛况?”诸将闻听默然:各国军民见秦军来,要么望风而窜,要么拼死抵抗,谈何军民尽悦,欢欣而降!?

扶苏继续道:“由此可见,单纯以武力攻取敌国并非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候还是得恩威并重,这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些。而关东六国虽然与我秦国争战数百年,但终究同是炎黄子孙、华夏之民,同胞相残,肆意杀戮,于心何忍!?我之所以决定纵放废城民众和伤兵,原因有二:

第一、此举可以显示我军乃仁义之师,改变以往我军残暴之旧观,这样可让以后我军进攻各国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抵抗。

第二、现在废城之中,虽然缺粮少医,但是民心稳定,军心效死,如果我军纵放民众和伤兵,不仅可以宣誓我军之仁心,而且可以起到涣散废城军民抵抗之心的作用,有利于我军破城。

这种方式可以称为‘心理战’,类似于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你们还有意见吗?”

其实扶苏还有一个理由没说出:就是此举还可以赢得美人心!这一石数鸟之计足以扶苏过人智慧!

诸将闻言互相看了看,对于脑筋比较直条的秦军们来说,这种理论还是较新的,但想想确有几分道理。王贲犹豫了一下道:“君上所言的确颇有几分道理,但是魏军会接受吗?”

扶苏笑道:“他们会的,我有十成把握!”以赵铁仁义的心肠,他是断不会让无辜的民众和可怜的伤兵和废城共存亡的。

王贲于是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就听君上的!”

……

废城之外,清晨的炊烟尚未散尽,近冬的风却渐渐寒冷。壕沟边的望楼上一名名魏军士兵正精神抖擞的注视着远方,忠诚的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忽然间,城北的秦军军营方向驰过来一匹快马,马上端坐着一名秦军甲士,直奔魏军第一道壕沟防线而来。“得得”的马蹄声在清晨显得分外清晰,立时被魏军的望楼发现。

“有秦军,可能是斥堠,弓弩手准备!”望楼上的魏军迅速发出了讯号,壕沟内的魏军们闻令一跃而起,黑甲红衣的甲士们迅速张弓搭箭,将攻击的锋芒指向了北方。

忽然间,奔来的秦军甲士在离魏军两百步外打出了一杆小小的白旗,大呼道:“不要放箭,我国武安君有书信送与贵国吴大将军!”

魏军们愣了愣,一名少尉挥了挥手,魏军们将弓弦松下,但箭仍搭在弦上,保持着充足的警惕之心。不一会儿,秦军甲士奔到壕沟前,翻身下马,取出一个锦盒放在壕沟前十数步外的地上,然后复又上马,急驰而回。

壕沟内爬出一名魏军奔上前去取回锦盒,然后返回壕沟。不一会儿,一骑快马奔回废城而去。

……

废城将军府军节堂,端坐数人,正中的是大将军吴昊月,此人三旬有旬,身材魁梧,国字脸,络腮胡,一双长目炯炯有神,身披黑色精制铠甲,完全是一副标准的威猛军人形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