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一夜没睡。
他一直在想朱元璋昨晚交代他的那些事情,同时也在思索如何让自己避免原本历史上被夷灭三族的悲惨遭遇。
造反他是不敢的,连想都不敢想。
之前不敢,现在陛下手中握着神奇的国运石,他就更不敢了。
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按照陛下的吩咐,改变如今的朝局,让朝局不再按照原本的轨迹发展下去。
“唉……!”
想到这里,李善长不由就叹了一口气。
他明白,陛下这是要逼着他刀刃向内,去对付那些淮西老乡,让他去做一个孤臣啊!
他不想做,但在看过了那些历史之后,他却是明白,做了还有可能君臣相得,未来在史书上留下一段难得的君臣佳话,若是不做,恐怕最后依然难逃身死族灭的命运。
他没有退路了。
五更天,李善长在妾侍的侍奉下穿戴整齐,准备进宫。
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
从朱元璋建国开始,便定下了规矩,每个月初一、十五乃是大朝会,凡是在京官员,五品以上,不得无故缺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所有官员终于全部赶到,开始在纠仪官的带领下三呼万岁。
朱元璋坐在御座之上,略显不耐的配合着。
说起来他对于万岁这个称呼一直都有些不感冒,他很清楚自己活不了一万岁,而民间一直有谚语叫千年王八万年鳖,他总觉得这些官员喊什么万岁是在暗戳戳的骂他。
所以洪武五年的时候,他就取消了万岁这个称呼,让礼部重新议一个新的上朝礼节。
然后礼部就选定了“天辅有德”,朱元璋感觉不好听,又改成了“海宇咸宁”,依然不顺耳,没办法礼部只能满头大汗的继续按朱元璋的意思改,最终改成了“圣躬万福。”
朱元璋依然不满意。
就这么彼此拉扯了半年,因为这些礼仪改动频繁,官员不熟悉,喊的越发乱七八糟,把大朝会搞成了大市场,不得已礼部尚书崔亮只得冒死上奏请求恢复三呼万岁的礼仪。
朱元璋:…………。
但没法子,大朝会这样的威严场合,总不能真变成大市场吧!
他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万岁的称呼。
很快礼仪完成,百官分文武两列站定,神情肃穆的等待着朱元璋训话。
和大明后世的大朝会几乎变成了形式主义,皇帝只能当个提线木偶,甚至还要和内阁大臣提前彩排不同,如今的大朝会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朱元璋从十多年前开始,就确定了大朝会的作用,树典型!
每次大朝会他都会精心挑选几封有特点的奏疏,当朝批复处理,为的就是警示百官,同时也能起到一个宣传作用。
对此文武百官早就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此刻自然一个二个凝神定气,深怕皇帝喊到自己名字。
“河南道都察御史吴远达来了没?”
御座之上,朱元璋拿起一封奏疏,沉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