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苏州人才网招聘官网 > §光环背后的姚建萍(第1页)

§光环背后的姚建萍(第1页)

06年年底全国召开文代会和作代会,我是作代会代表,姚建萍是文代会代表,我们同行。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认识了姚建萍,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她所做的事情,所收获的成果,都是令人赞叹和惊讶的,所以,当姚建萍在文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时,我是十分为她高兴的。

当然,这只是她所获得的荣誉之一。近些年来,姚建萍以自身的不断努力,以她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赢得了许多赞赏的目光,她获得了山花奖,她当选为全国十大艺术英才,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许许多多耀眼的光环围绕着她,包笼着她。

如果我们被这些光环照花了眼,如果我们不能穿过这些光环走近姚建萍,我们就不能看清姚建萍,不能比较完整地去了解她。

我努力地试着穿越这些光环,甚至拨开这些光环,从光环中把她剥离出来,去看一个光环背后的姚建萍,寻找靠近她的机会,去了解一个真实的姚建萍。

我的目光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来到了三十多年前苏州郊区的一个农家,八岁的农村女孩姚建萍,从母亲手里接过了那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的绣针,开始了她的苏绣人生。那时候的姚建萍,完全没有对前途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她只是一个孩子,受母亲和当地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和熏陶。从她开始学刺绣的那一刻起,她只是知道,她就是应该学刺绣的,她就是应该做一个和母亲一样的绣娘,无论她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是她人生必须走的一条路,甚至是唯一的一条路。

姚建萍自己也没有想到,一根小小的针,几缕细细的线,竟然能够为她开辟出如今这么一个大世界和高境界,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普通绣娘,凭着她飞针走线的功夫,为苏绣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家看见的姚建萍,是功成名就的一个典范,她所获取的荣耀,令人赞叹和羡慕。但是在我的内心,我却始终觉得,姚建萍最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职业就是她自己的最爱。也就是说,她在漫长的刺绣生涯中,深深地爱上了苏绣,深深地了解了苏绣,她是凭着对刺绣的热爱和执着在工作,在创造。我经常说自己,写作写了许多年,已经养成了习惯,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哪天不写作,或者不是在为写作做准备,浑身就会难受,心里就会慌乱。我虽然没有和姚建萍交流过这方面的体会,但我深信,姚建萍对于刺绣的感觉,跟我对于写作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除此之外,没有更有力的理由能够让她一再地克服重重困难,去攀登新的高峰。

在姚建萍的艺术馆里,集中展示了姚建萍和她团队的精品,其中有传统的苏绣作品,也有创新的内容,还有部分是“命题作文”,是接受了任务创作出来的。但这几部分的作品,却又是互相补充、相映成辉的。即使是传统手法,也纳入了创新的意识,即使是创新的作品,也继承了传统的优秀,尤其像《悠扬琴音》、《美丽春色》这些作品,更是融传统和新意为一体,达到了苏绣艺术的新高度,令人十分欣喜。

姚建萍也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绣娘了,自从苏州的木渎镇为她建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刺绣艺术馆后,姚建萍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的团队越来越壮大,已有一百多名绣娘,创收的任务也就越来越加重,她的名声越来越响,创新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她的作品越来越精,接受的任务也越来越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她为29届奥运会所创作的《奥运中华圆梦》,是苏绣中的一幅巨作,长2。9米,高1。12米,历时三年完成,至今姚建萍谈起这幅作品,还深有感慨。它艺术上的高难度和它紧迫的时间要求,都是姚建萍前所未有的经历,这幅作品付出了许多绣娘艰辛的劳动,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它已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永远收藏。对于这样的一些任务,经济上的收入是有限的,有时候甚至还要倒贴,但是姚建萍能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她觉得这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机会,多出这样的作品,可以让社会更了解她,也给她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去提高技艺。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苏州女孩,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我在了解和结识她的过程中,有两个字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的,那就是“奋斗”。但是姚建萍自己,却一直在讲时代,讲机遇,讲社会各界给她的平台,她没有把自己的成果看成是自己个人的行为和骄傲,她的认识令我对她刮目相看,也让我相信,姚建萍一定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