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曹操秘史1在线 > 第26部分(第2页)

第26部分(第2页)

然而王允认为,关东联军是自己的盟友,现在董卓死了,还把大军驻扎在函谷关、陕县一带,必然让盟友疑心。他坚持将凉州军就地解散。

凉州军人都在想,蔡邕那样的人王允尚且不放过,现在我们要是被解散了,马上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所以,当李肃带人拿着诏书到陕县宣布解散凉州军的时候,牛辅等人起兵反抗,李肃大败而回。吕布斩杀了李肃,亲自迎战牛辅。

还没等吕布动手,牛辅自己先出了事。晚上大营里发生夜惊,全营一片混乱,牛辅心惊胆颤,准备只身逃走,结果被手下人干掉了。

李、郭汜、张济等凉州大将听说牛辅被攻,急忙驰援陕县,到达后牛辅已死。李等人没了主意,派人到长安向王允请降,王允既没有立即同意,也没有说不能赦免。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一年之内,不能有两次赦令。”

本年的正月里曾经大赦过一次,一年不能有两次大赦,这倒也是制度规定。王允这时候变成了遵章守纪的模范,只不过在此时这非常不合时宜。

李等人六神无主了,他们原来都是跟着董卓混世界的,所有的大主意都由董卓拿,他们只管打打杀杀,他们既来不了文的,也搞不了政治,只想荣华富贵,能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现在领路人董卓、牛辅都死了,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既然人家不愿意现在赦免他们,等明年可以颁布赦免令时再打报告上去的话,这中间还有大半年时间,显然不大可能。李等人简单商议一下,决定让队伍自行解散,大家化整为零绕道逃回家乡凉州。

这时候,原牛辅所部的一个师长(讨虏校尉)出来对大家说,这样做万万不可。他警告道:“如果分散突围,必然会个个击破,不如向西进攻长安,给董太师报仇,事情成功可以拥戴皇上,号令天下;事情不成,再跑也不迟。”

他一下子把大家说醒了:是呀,跑什么呀,咱们实力也不差,干嘛求人呢?于是集齐人马,大家向西挺进。

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贾诩,字文和,凉州刺史部武威郡人,此时四十五岁,比曹操大八岁。

贾诩早年也被举孝廉为郎,后因有病辞官回武威郡老家,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几十个人全部被抓。抢完东西之后,氐人要把他们活埋。贾诩骗他们说:“我是段太尉的外孙,你们别埋我,我家必然拿钱来赎。”段太尉即“凉州三明”之一的段,大名威震西土,贾诩拿这话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磕头拜把子,送他回去。

董卓当了太尉以后,贾诩以凉州出身的缘故被聘为太尉府里的处长(太尉掾),后来升为黄河上的平津渡口守卫司令(平津都尉),再升为师长(讨虏校尉),驻扎在陕县一带,归牛辅指挥。

后世多认为,贾诩的这个主意闯下了大祸,使得有可能出现的和平契机化为乌有,令帝国再次陷入混乱状态。

裴松之注《三国志·贾诩传》的时候忍不住评论说:这个时候,元凶已除,天地始开,但随之国家又四分五裂,黎民百姓再次遭受涂炭,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吗(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贾诩的罪过,竟然如此之大!

将天下重新陷入动荡的罪过全部归于贾诩一人,未免夸大了他那一句话的作用。没有贾诩,天下该乱还会乱,只不过,此时此刻,他的一个主意至少改变了局部事态的发展。李等人率兵杀来,路上凉州军越聚越多,除李、郭汜、张济、贾诩外,樊稠、李蒙等凉州将领也来加入,人数达十多万。此时长安的守军也就一两万人而已,形势危急。

偏偏这个时候,守军里有人反水,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名叫“叟兵”。

叟人是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叟兵以打仗勇猛而著称,这支叟兵人数不详,可能是益州牧刘焉派来的。这伙人打仗有一套,战场上随机应变更有一套,作为川军里的雇佣军团,他们犯不着跟别人一块送死。

王允、吕布等人守了八天,叟兵打开城门,凉州军杀入长安。吕布不敌,带领几百名骑兵杀出城去,这一行人里,应该有张辽、高顺等人。吕布临走时不忘把董卓的人头挂在马鞍上,这个东西他见着袁术、袁绍时还用得上。

吕布路过青琐门的时候,招呼王允一块走,王允不想走,就请吕布带话给关东诸位首领,要他们设法来救皇上。

太常卿种拂、太仆卿鲁馗、大鸿胪卿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大臣在混乱中被杀,和他们一同被杀的有一万多人。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郡太守宋翼、右扶风郡太守王宏等被抓,几天之后一块儿被凉州军处死。

李胁迫献帝任命自己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三个月后李又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樊稠分别为右将军和后将军,他们三个人组成领导小组共同主持朝政(朝政)。张济为骠骑将军,出屯潼关以东的弘农郡一带。

与凉州集团关系密切的韩遂、马腾等人听说长安大乱,也带兵前来凑热闹,看能不能混水摸鱼。“三人小组”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屯驻金城(今甘肃兰州);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屯驻董卓昔日苦心经营的大本营坞。

这些多年来与朝廷水火不容的叛军,被正式任命为朝廷的高级将领。此时同在长安的皇甫嵩,以及将要来到长安的朱俊等老将看了之后想必无言以对。

凉州军人又把持了朝政,和平的曙光虽曾一闪,但再次与帝国无缘。接下来,将是无休无止的混战。

【五、通使长安】

李、郭汜、樊稠等主持朝廷工作的“三人小组”成员虽然都是行伍出身,但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对于关东联军,他们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为此,初平三年(192年)八月,由献帝下诏派太傅马日、太仆卿赵歧为正副特使,前往关东宣达罢兵诏,抚慰天下。

这二位都与已故著名经学大师马融有亲戚关系。马日是马融的族孙,小时候曾得到马融的亲自教导;赵歧是马融哥哥马续的女婿。马日此时年龄不详,但不会小于七十岁,而赵歧已高达八十四岁。

“三人小组”把这两位老同志搬出来实在是动了一番脑筋,因为马家跟袁家关系不一般。袁绍和袁术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婶娘,也就是袁隗的妻子,一代才女马伦,正是马融的女儿。按这个论法,马日跟袁绍和袁术是平辈,赵歧是他们的长辈。

“三人小组”大打名士牌和亲情牌,让既是士人领袖、又是袁家亲戚的马、赵二人前往关东,化解他们与关东联军之间的矛盾,哪怕争取一个互不侵犯、划地为安的局面也行。当然,这仅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马特使和赵副特使从长安出发后分成两路,马日去南阳郡找袁术,赵歧去冀州找袁绍。马日此去颇费周折,到南阳郡时袁术已不在这里,后来他辗转到扬州刺史部九江郡的寿春县才找到袁术。《献帝春秋》一书记载,袁术见到马日就把他扣了下来,压根不谈正事,袁术先是要借马日的符节(皇帝亲颁的信物,马日作为朝廷特派员的凭据)看看,看完就耍起了无赖,再不说归还的事。

不仅如此,袁术还让马日以朝廷特使的身份任命他手下人的官职,名单报上来,马日差点没气晕:这份候任干部名单上多达一千多人。

马日请求袁术放他走,袁术不放。马日又急又气,最后在忧愤中死于寿春。

相比较而言,赵歧还算幸运。

听说长辈来了,袁绍亲自迎出了数百里,据《后汉书·赵歧传》记载,在迎接赵副特使的队伍里,还有已经身为兖州牧的曹操。

赵歧分别给陶谦、公孙瓒等人写信,传达朝廷“罢兵安人”之道。公孙瓒经界桥战败后,仍然与袁绍在冀州北部、幽州以及青州一带全面开战,双方目前均处于疲惫期,打不动了仍然硬扛着。赵歧的到来给了双方一个休战的台阶,公孙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