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平凡的岁月 > 第16部分(第3页)

第16部分(第3页)

“不是有些研究,是很有研究。”他倒是对自己的专业很有自信。

“那太好了,我想淘两件宝贝,不知道能不能帮忙呢?我听说西安可是不缺文物啊。”

“家里不太喜欢我去文物市场,不过,既然是你感兴趣,我们可以偷偷地去。等有时间了,我带你们去。”张量豪爽地说。

“我看是你自己想去吧!”晓风揶揄道。

“呵呵,别说得那么直白嘛!”

齐晓觉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自己接下来的运气怎么样了!

上学的时候,学历史,大概都记得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那就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产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1957年建成博物馆,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而遗址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最有名的就是人面鱼纹盆。

其实,如果不是研究考古的,来这里参观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带给人的那种回归之感也并不会长久地存在。其实,齐晓来这里更多的是减少前世没有来的遗憾。

这让她想起自己大四的时候在承德实习的事情。她们几个同学一起去避暑山庄玩儿,为了省钱,就借了年卡,每人只是背个小包,装作晨练的当地人,想要混进去,结果,有人神情有些紧张,让验票的看了出来,只好又掏钱买票。

进去之后,她们也没有找导游,而是自己拿着地图,对照着上面的所谓“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一一去找。有的时候,找到的只是一块残碑;有的时候,找到的地方正在施工,不能参观;有的时候,找到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小商店,出售各种食品饮料和旅游纪念品。但,那种寻找的快乐却让大家觉得玩的很尽兴,很值。

虽然,因为她们什么也没有带,所有吃的喝的都要从里面买,很贵。

ps:就一章了,晚安!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六章 法门寺

更新时间2010…1…26 15:36:34  字数:3136

西安市外其实一共有四条线:东线、西线、北线和华山线。

北线是往延安那边,一个是太远,一个是齐晓对红色之旅不太感兴趣,这次就不过去了,等下次再来了,专程去看壶口瀑布的胜景。

东线最主要的景点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那墓葬的规模确实让人震惊,但文物保护的不到位也是让人感到痛心。博物馆外面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出售各种纪念品,特别是仿制的各种规格的兵马俑,齐晓也曾经带回很多送给朋友。她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迷信,但对死人墓葬的东西,总觉得有所忌讳,不愿意拿回自己家里摆设起来。而且,上次去的时候,还上了一次当,被出租车拉到了一个人工仿制的秦陵地宫,感受了一把阴森恐怖的气氛,可谓记忆深刻,这次,齐晓不准备再去了。

而西线,最著名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扶风法门寺。上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这次要好好地去看看,弥补这个缺憾。

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出门了,而张量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真是模范男朋友。今天的早餐是地道的秦镇凉皮,浇上辣椒油,夏天的早上吃了,真是既解饿,又解暑,怎一个“爽”字了得!

从市区出发,往西走西宝高速大约120多公里,就到了扶风县,在往北走十公里到了法门镇,就能看见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据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对法门寺的供奉在唐朝达到巅峰。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等八位皇帝多次迎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而第六次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诏令太监杜英奇带领僧人赴法门寺迎奉佛骨。杜英奇传旨从凤翔至长安沿途各州县务必隆重迎奉佛骨,沿途要广搭彩棚,红毡铺地,黄袱裹树,以示举国敬佛。自法门寺至长安城二百多里道路上,无论州县府衙、村镇寺院,处处高台香刹,张灯结彩,数十万人跪而拜迎,场面极为壮观!

迎佛队伍进入长安城,街市上的巨商富豪争相举行盛大的迎奉仪式。到处结彩为楼,水银灌地,金玉扎树,流金溢彩。自开元门至安福楼,被数人恭抬的盛装佛舍利的黄金宝塔几乎是从人群的头顶上踏过去的。为了向佛表示虔诚,砍肢割臂者不计其数,献儿献女、倾家荡产、极尽耗费者数以千万计。在一贞洁牌坊前,有一老妪竟将一壶水银强行灌入女儿口内,女儿当场毙命,以此敬佛!

宪宗在大明宫筑道场,在万民欢呼、声震天地的礼佛声中五体投地,叩头拜佛。接着是后宫嫔妃、文武百官跪地拜佛,整个道场一片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