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人体模特儿史话观后感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无名的模特儿。可惜,这一页光辉的历史翻过去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中世纪。在这长达千年的日子里,人们在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的统治下生活,甚至连艺术也受到了株连。当年希腊人所膜拜的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竟遭灭顶之灾,她被打成异教女妖,见之即毁,当然,也就更没有什么芙丽涅、康贝士贝等裸体模特儿可谈了。将近一千年间,西方艺术几乎只有一个模特儿——那就是上帝。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

重返人间的模特儿

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使千年沉冤的“异教女妖”维纳斯得到平反,恢复了爱与美的女神的名誉,再度焕发出她固有的光彩。与此同时,模特儿也重返了人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就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末的杰出画家,他早年曾从他的老师菲利浦?利比学过画。可以说,菲利浦?利比是最早在人间寻求模特儿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而且此举出现在他身上,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许比事情本身更为重要,因为他是一个没落修道士,一个破戒僧,是超越神的世界的人。可惜他曾画过的那些模特儿已无从考证了。不过,他那清新淡雅、秀美静谧的绘画风格对波提切利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成熟以后的波提切利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风格的。他的画热情洋溢,富有想像力,而且同时又喜欢象征手法和某种拟古画风。关于波提切利常用的模特儿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传说。  艺术史家们认为,《维纳斯的诞生》中的维纳斯的形象,带有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美人西莫奈塔?卡兹塔勒的影子。这位美女16岁时就已嫁给佛罗伦萨的委斯普奇,不久又被当地统治者美第奇的弟弟朱理安诺看中并据为情人。在她22岁时,还在美第奇家举行的选美会上当选为“女王”,不幸的是竟在第二年暴病身亡,真可谓红颜薄命。不过,到底是“女王”,生得显赫,死得辉煌。她出殡时不用棺椁,而是仰卧车上,全城人都前往瞻仰,观后无不悲哀痛惜。顺便提到,两年后朱理安诺又遭其政敌暗杀而身亡。史家考证,除了《维纳斯的诞生》外,《春》、《诽谤》等这段时期的一些作品都是西莫奈塔的面孔。  《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它们都是为了装饰佛罗伦萨贵族洛伦佐家族的别墅而制作的,这两幅画很可能取材于15世纪意大利诗人波利齐亚诺的长诗《吉奥斯特纳》。诗中说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季节女神在天地万众的欢呼声中迎接女神的到来,并为她披上用天空明星装饰的锦衣,路边鲜花争妍斗丽。当然,这一切都源自希腊神话。  如果说《春》渲染了一种热闹的场面,那么《维纳斯的诞生》则表现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尽可能减少人物和不必要的背景,使维纳斯成为全画的中心,在宁静的气氛中,女神站在飘浮在海面的贝壳上,左边是花神和风神在吹送,使贝壳徐徐飘向岸边,右边是季节女神手持用天上明星装饰的锦衣在迎接。画中的维纳斯是被艺术家当作美的最高形态表现出来的。世人对这种造型和精神内涵有一种解释,认为维纳斯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佛罗伦萨文化界已占据统治地位,并使波利齐亚诺诗中所设想的境界更为投合时尚。其实,希腊人所想像的女神是如同人一般地从海中诞生的,这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已,但根据柏拉图派的阐释,它却成为美的理念存在的象征了。美是不能逐渐地或累积地从非美中产生的,就像维纳斯不是从母胎中长起来的一样。美是自我完成的,非人为的,无可比拟的。因此,从海中以成人之身浮现于世间的美神,是对于美的唯一正确的形象体现——这就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解释。也许这些理论有些晦涩,但它却给我们分析波提切利这幅杰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维纳斯的诞生》也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彷徨心理的真实写照。这种心理与波提切利的特殊际遇是有密切关系的。  波提切利出身于一个皮匠之家,他曾在首饰店当过学徒,后来学画并取得成功。与早期文艺复兴的一些艺术家一样,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这些身世卑微的手工业者能够以其才艺而跻身上流社会。维特柯亚著的《怪奇的艺术家》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桩逸事:年轻有为充满前途的画家,是大家所乐于介绍女朋友的对象。有一次,波提切利正为一个商业公会的会议厅绘制画作,得到了该会理事长的赏识,推荐给美第奇家族,并从此而青云直上。一次,那位理事长出于关心,向波提切利提起婚姻之事,不料他却这样回答:“让我告诉您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吧!我曾做过迎春的梦,可是悲伤不已,哭得惊醒过来。为了防止再做这样的梦魇,我终于起了床,在半夜里疯狂地走遍佛罗伦萨市。”从此以后,这位理事长不再向他提及婚姻之事了。而波提切利也与文艺复兴三大巨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一样终生未娶,这也许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奇特的现象。 1475年1月,朱理安诺?美第奇为了招待他的这位心爱的情人西莫奈塔,在圣克洛齐广场举行了骑艺赛会。诗人波利齐亚诺歌颂朱理安诺的获胜,并祝福他俩之情感永不泯灭,就以此题写成著名的诗篇。而波提切利则设计了一幅朱理安诺所执的旗帜“女神帕拉斯”。波提切利以其鹊起的名声成了美第奇宫廷的座上宾,并且频繁地与人文主义者、作家、诗人等接触而进入这个时髦的圈子。  话再说回来,由于波提切利高超的艺术才华十分引人注目,因而当时的统治者美第奇极力想争取他。尽管他没有表示反对,但他又不愿意轻易使自己的艺术被统治者所利用,这是矛盾心理之一个方面。另外,由于波提切利也受到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影响,因而其笔下的维纳斯具有极其矛盾的意义。画中的女神在那宁静、幽雅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娇弱和伤感,她秀美的面庞隐含的一丝哀愁,令人感觉到她心中的不宁。她似乎对来到这个人间并不感到愉快,有的是困惑与迷惘,使诞生的快乐在这儿转化为凄切的情调。这种感伤的神情和秀美的姿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矛盾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模特儿有着修长而纤弱的身体,轻盈而富于弹性,与站在贝壳上在海中漂浮的情景很和谐。尤其动人的是她那双圆圆的、正在出神的大眼睛,既充满了稚气,又饱含着迷惘与哀愁。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在世时有过什么交往,也一时难以考证。所以,甚至史家认为这是一位未进过画室的模特儿。作为一个富于想像力的艺术家,把一个宫中美人作为那位在波浪中诞生的女神的模特儿是很自然的事。即便真是只凭记忆或想像而将这位世间女子升华为理想美神,也还是说明画家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也许,这也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的产物吧!而且,也是很符合作为模特儿的一种规范——典型、原型的。这类逸事在文学、艺术历史上并不鲜见,诗人但丁也同样创造过永恒的情人贝雅特丽采,但丁仅见过两次现实生活中的贝雅特丽采,而且一次也没有与她说过话。此外,据说彼德拉克的情人劳拉也一样,诗人那样热情洋溢的诗篇都是凭借他的想像而呈献出来的。  不管是西莫奈塔也好,维纳斯也好,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给人的思考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画面中的维纳斯既没有古典雕像固有的庄重与矫健,也缺乏文艺复兴美术的蓬勃朝气——然而她也不是那种委靡不振的堕落形象。艺术家还尽力强调了她的秀美与清纯。特别是那潇洒飘逸的金发和逾越自然比例的人体,更使画面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而画面人物那股感人至深的忧伤,也许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模特儿的神态,是那位深居宫廷的美人在青春美貌和灯红酒绿后面所隐藏的真实面貌;也许就是画家对人世沧桑、感情沉浮的现实态度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也许,推得更远些,站得更高些,把这视为面对着这个新的历史纪元,人们依旧带着中世纪的彷徨与哀伤更为贴切。正因为如此,这个形象贯注了强烈的时代特征,以至被誉为具有青春活力的文艺复兴精神的缩影,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形象,甚至还有人把“她”称为全世界的情人。

1。 神秘的微笑(图)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这幅画的模特儿是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佛朗切斯科?戴尔?佐贡达的妻子,作画时她正21岁。不过,后来又有新的说法,认为《蒙娜丽莎》的模特儿不是佐贡达夫人,而是佛拉拉公爵的妹妹,也即后来嫁给了曼托瓦?贡查加家的伊莎贝娜?埃斯特。传说她是一个脑门较窄、眼睛很大并且剃去了眉毛的女子,并且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充满了活力,一直捍卫曼托瓦使之免受敌手的攻击。此外,她还经常保护画家、诗人以及许多人文主义者,使得当地的文艺一时异常繁荣。据说达?芬奇有一个时期也受到她的殷切庇护。这些传说一时也很难弄清究竟,不过,从材料上看也许还是暂且按原来的说法更为合适。  《蒙娜丽莎》是一幅半身像,模特儿头发披肩,剃去了眉毛,露着宽阔的前额。她双手交叉,温文优雅。这是西洋美术史上侧重心理描绘的一幅最优秀的作品。那双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丽的一双手。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微笑的神态,以“神秘的微笑”的美誉而流芳千古,甚至有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的微笑”并列为世界上两种最神秘的微笑。这一个微笑的形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世纪由于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统治,人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人的肉体也被称为“灵魂的牢狱”,“罪恶欲念的根源”。中世纪留存下来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幅哀愁悲苦的神态。达·芬奇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天才的“完人”,他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他曾设计过飞行器。他还暗中记录过他观测天文的结果:地球绕着太阳转。在当时,这是违背教会的意旨并且会因此而掉脑袋的。此外,他还解剖过尸体,这也是犯法的。达?芬奇是在以人的而不是以神的态度去对待人,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对象。他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蒙娜丽莎》的画幅并不大,然而作画时间却长达四年之久。当然,并非四年中每天都在画。有人甚至对模特儿第一次摆姿势的时间都作过考证,认为是在1503年11月1日的晚上。之所以在晚上,据说是因为性情乖僻的达?芬奇不喜欢在有太阳的时候作画。当然,更多的学者认为在1500年就开始画了。这些都可作参考。更重要的是,传说当初在画这位佐贡达夫人的时候,达·芬奇是费了许多心思的。正好在画像之前,这位夫人刚刚失去了爱女,内心很是悲痛。为了让她愉快,达?芬奇对画室着意地布置了一番,如放上许多有趣的动物标本等。更别出心裁的是,为了使这位尊贵的模特儿能够经常保持微笑,画家还特意为她请来乐队、小丑、逗笑人,等等,可见一件佳作来之不易。不过,事实上一直靠乐队、小丑等来“提神”,恐怕时间长了也很难维持,这里主要还是靠画家高深的立意、熟练的技巧和模特儿真诚的配合。所以,后世有的传记小说家就侧重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因素。如苏联有一本传记小说就写到这样一个情节:一次,达?芬奇说要给模特儿讲个故事,佐贡达夫人觉得很新鲜,就请他讲。于是,他想起了外祖母给他讲过的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很聪明,剩下的一个不好不坏,不聪明也不愚蠢。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他沉默寡言,别人很难给他下判断。他喜欢到田野里,到海边,看呀、听呀、自个儿想呀,他还喜欢在夜里观看星星。后来,父亲老了,在弥留之时把他们都叫到身边说:“我的孩子们,我很快就要死了。把我一埋掉,你们就锁好小茅屋的门,到天涯海角为自己寻找幸福去吧。不论什么手艺,你们都要学会一点,好养活自己。”父亲断气之后,孩子们照他的话做了,并约定三年之后回到故乡小树林中的空地上,到一棵倒掉的树后面,聚谈各自所学到的本领。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应约回乡。大哥先来到了小树林的空地上。他学会了做木匠活,寂寞难熬,他砍倒了一棵树,并用它做了一个姑娘的雕像。他走开一会儿,等着。老二回来了,看见木头姑娘。因为他是个裁缝,决定给她穿上衣服。一眨眼间,他给她做好了一套美丽的丝衣裳。老三回来了,他用金首饰和贵重宝石把木头姑娘打扮起来,因为他是一个珠宝匠,还积攒了一大笔钱。  最后,老四回来了。他并没有三个哥哥的手艺,但是,他会倾听,懂得大地在说些什么,树林、青草、野兽、鸟儿在说些什么。他知道天上的行星走什么路,还会唱神奇的歌儿。他学会了和地球上所有的东西交谈,甚至用自己的歌声使石头复活。他见眼前的木头姑娘衣着华丽,但既不会说,也不会听,连动都不会动,于是便施展了自己的本领。他唱起了一支美妙的歌,躲在灌木丛里的三个哥哥听得笑起来了。这首歌给木头姑娘注入了生命,终于,她微笑着,呼吸起来了……这时,三个哥哥都扑向姑娘,喊出了同一个愿望:   “是我把你做出来的,你该成为我的妻子。”   “你该做我的妻子!是我给赤身裸体的你穿上衣裳的。”   “我使你变成富人,你应该做我的妻子。”   然而,姑娘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你做了我——你做我的父亲吧。你给我穿上衣裳,他把我打扮得漂亮——你们做我的哥哥吧。而你,给了我灵魂,并教我爱上生活,这辈子你就做我的丈夫吧……”于是,树木、花儿、鸟儿和整个大地,一起为他们唱起了赞美的歌。  听完了这个故事,蒙娜丽莎的面孔好似明亮起来了,双眼闪闪发起光来,然后,如梦初醒吸了一口气,默然坐在位子上……是啊,事情是成功了——画家唤醒了一个冷漠的塑像,但幸福的微笑正慢慢地从她脸上消失,隐隐约约留在两个嘴角,给她脸儿增添了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调皮的神情,就像一个知晓神秘而又小心保守着它,但又不能抑制住怡然自得心情的人……列奥纳多悄然地工作着,生怕放过这一瞬间,这一缕照亮了他忧闷的模特儿的光。也许,画家爱上了这位银行家的妻子,他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延达四年之久!当然,这中间还有大量的工作导致了这种延宕。或者,这种延宕本身就是为了某种探索?然而,没完没了地寻求什么独特的表现手法难道不显得太不合常理吗?是的,列奥纳多按照自己的方式爱着佐贡达夫人,难道不能把模特儿作为一种形象、一种理想来爱恋吗?难道不能在题材里面发掘越来越新颖的东西吗?这位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