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训队4个月的培训,为阎锡山进一步创建军事干部学校,培养基层军事干部作了干部方面的准备。1919年6月,以学兵团干部训练队所培训的干部为基础,阎锡山建起了他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干部学校——“学兵团”。
“学兵团”以步兵第9团的名义呈报北京政府陆军部,以“斌业中学”的名义报请北京政府*。但实质上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军事学校。
其一,采取正规部队的编制。其学员是按照一个正规步兵团1200人的编制,从大同、临汾、潞安、太原四地招收的,具有高小毕业或相当于高小毕业文化程度者。1200名学员,按照正规部队编制编为3个营,12个步兵连,每连100人。营、连、排、班各级干部均有军职,3个营长由原干训队3个队长担任,连、排长多由原干训队队附充任。
其二,享受步兵待遇。学兵团既以步兵第9团名义呈报陆军部,其经费即与步兵同——津贴中士每月8元,下士每月7元,学兵按普通士兵,每月一律6元3角。
其三,既学“普通课”,又学“军事课”。普通课有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等;军事课以步兵典范令和野外操作为主。军事课由各连连排长负责讲授,普通课则聘请一批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员担任。
其四,施以精神统驭。团内每周有一次精神讲话,由中校团附讲授“修身”;全团排长以上军官,每逢星期日须到督军署自省堂举行“自省”,亲聆阎锡山和其他高级军政人员讲话;学员每逢星期日在团内,有时也到督军署自省堂举行“自省”,由团长或其他高级军官讲话。
二、宣称“保境安民” 培植军事干部(2)
其五,毕业从军。1925年夏,学员除出校充当下级军官者外,均于毕业后留团担任连、排长职务,成为晋军的军事骨干。
阎锡山对学兵团寄予厚望,“1919年8月1日,学兵团第一期学兵举行开学典礼时,阎锡山亲临训话,大意勉以‘敦品励行’,既要学得一般中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初级军事干部学术水平;要在全省中学中树立模范,在全省官兵中当作榜样,以便将来担负全省‘保境安民’的重大责任等语。”
学兵团(对外称第9团)以荣鸿胪为团长,以程绍岩为中校团附,张甲龄为少校团附。修业期四年,前后共招收学员三期——第一期1200人、第二期600人、第三期500人,计2300余人。六七年之间,为阎锡山培养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基层军事干部,对不断扩军带来的干部不足之缺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弥补作用。
1926年,学兵团改称为“山西军官学校”。
3。山西军官学校(北方军官学校)
1926年夏,阎锡山参与了直奉联军的所谓“讨赤”之役,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在晋北作战。国民军在几方夹击下,被迫撤至绥远五原地区。阎部乘势出击,将地盘扩大到了绥远地区。随着地盘的扩大,阎锡山更加注重培植军事干部,加强实力。是年10月,阎锡山将“学兵团”改为“山西军官学校”,正式打出了军官学校的牌子,使其名实相符。
山西军官学校,系在原学兵团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原学兵团团长荣鸿胪任校长。校内科目,除原有步兵外,又增设骑、炮、工等科,计有四科。科下设队,将原学兵团第2、3期学兵,编为步兵两个队,骑、炮、工兵各一队,专授军事术科,规定二年毕业,毕业后充任部队中下级军官。同时,在校内又附设了炮兵速成班,召集现任炮兵部队中之排长及中、下士等共300余人,编为3个队,授以炮兵初级干部应具备之炮兵学术知识,培养了一批专业炮兵干部。晋军以炮兵实力强大著称,与此不无关系。因为阎锡山扩大军事教育规模心急,一些必备的办学物质条件和师资都不足。军校成立伊始,设备简陋,除步兵科器材尚敷使用外,骑、炮科之驴马、大炮等,均不敷教练应用,当时有人讥之谓“骑科没马,炮科没炮,工科又没架桥材料”。军事学科以基层军官任教,在战略战术理论养成方面亦有很大不足。
1927年6月,阎锡山正式悬挂*,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参加北伐。遂将“山西军官学校”改称“北方军官学校”。原山西军官学校学生,一律改为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生。同时扩大招收新生一千五六百名,并保持原步、骑、炮、工四科不动。北方军官学校到1930年停办时,共毕业学生三期。
“学兵团自1919创办至1930年冬季北方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毕业时止,前后经过十二年的历史,由校长荣鸿胪一手经办,培训出了一批约有六千余名为阎锡山效命的工具,在中原混战中,已有不少学兵团毕业生升任了晋绥军中之高级将领,如于镇河、刘召棠、马良等均曾任师、旅长等职,其他中、下级军官分布在晋绥军中比比皆是”。
4、晋绥军官教导团
“军官教导团”系收容编余军官和轮训在职军官的一个机构,成立于1926年。其时晋绥军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已毕,阎锡山为了整顿扩编部队,委派张荫梧为团长,楚溪春为教育长,成立了“晋绥军官教导团”,对编余军官进行整训。以后每战过后,即由教导团对参战部队进行整顿。 。。
二、宣称“保境安民” 培植军事干部(3)
中原大战之后,晋军编制大大削减,编余的两千余名中下级军官均集中于教导团内进行整训。但因其时阎锡山避走大连,无人震慑,团内管理混乱,没有结果。阎锡山复出后,于1933年秋季,对教导团进行整顿,将其中400余名军官编成“军官屯垦队”,遣往绥西五原地区屯垦,同时资遣一部。另将400余名编为四个军官大队,继续整训。“经过二年整训后,阎锡山感到陕西红军力量日渐扩大,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影响波及到山西境内,1935年秋季,将全省划为十二个‘防共保卫区’,以教导团训练之军官为骨干,又从部队中抽调了一批中、下士,组成了十二个防共保卫团,召集各县十八岁至二十五岁之青年,轮充受军事训练三个月,实行阎锡山所说的‘枪杆子以防共’的办法,教导团的军官队从此就结束了。”
阎锡山在创办军事学校,培植军事干部,增强实力的同时,还在山西举办过各种专门学校,计有“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山西航空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等。
“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创办于1925年,主要培养军队中从事后勤之人员。教练所以督军署参谋长朱绶光兼任所长,以宁钊为教育长。招收高小毕业生及部队中具有同等学历的士兵为学员,进行训练,学期两年。所内所授科目有,步兵典范令、辎重勤务、兵站业务以及战术、筑城、地形、兵器、马学、卫生等简要教程。共招收学员两期,1929年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即行停办。
“山西航空学校”大约创办于1926年,拟为晋绥军培养航空人才。是年阎锡山接受欧亚洋行法商之建议,以留法之杨如圭为校长,创办“山西航空预备学校”。学员有军官教导团保送而来者;有从山西军官学校挑选而来者;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