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架P—51“野马”战斗机依次跃上云天,在机场东西跑道上空编队飞行了一圈后,从容落地。
朱德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飞机,不停地点头微笑着。
聂荣臻起身离开观礼台,走到刚落地的一架飞机旁。这是分队长杨培光的飞机。
聂荣臻问杨培光:“能不能再多飞几架?”
说话间,李涛、常乾坤陪同朱德走了过去,飞行员们也都围了过来。
“我们‘蚊’式机也能飞。”飞行员王玉珂抢先回答,还用手指了指跑道。
跑道远处,停着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一架是他驾机起义飞过来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厂的机务人员修复的。
王玉珂个子不高,胖乎乎的脸,爽直热情,原是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第23期学员,1949年3月7日从上海驾机飞到解放区石家庄。参加开国阅兵后,于12月3日奉命前往上海试飞新修复的“蚊”式战斗轰炸机,不幸机毁人亡,年仅25岁。
“C—46运输机也可以,有3架呢。”
“L—5联络机也行,飞编队没问题。”
“PT—19教练机也能参加。”
飞行员们争先恐后,生怕把自己给落下了。
“那得起飞多少飞机哟?”朱德眼睛望着徐兆文,憨厚地笑了。
徐兆文向朱德、聂荣臻等详尽汇报了飞行队的情况,表达了飞行队全体人员要求参加开国阅兵的迫切愿望。
朱德与聂荣臻、李涛、常乾坤等简单地碰碰头后,当场就对围在四周的空勤人员说:“举行开国大典的那天,飞行队在保卫北平的同时,也要参加飞行受阅。”
关于这段历史,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中也进行了回顾:“按照原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此时的解放军空军实在太年轻了。但是,周恩来、朱德和父亲不甘心。”看了飞行员们的表演后,朱德和聂荣臻“心里也更有底了。二人回去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这才决定开国大典上,空军也要出动。”
飞行员们闻讯后,无不欢欣鼓舞,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准备了十几天的飞行队,终于能如愿飞翔在新中国的蓝天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飞机编队从“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起飞(1)
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诞生于北平南苑机场。
代表人民空军参加开国阅兵的是北平南苑飞行队。
参加开国阅兵以及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的飞机编队都从北平(后北京)南苑起飞。
“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机场当之无愧!
南苑机场位于北京市南郊丰台区,距天安门15公里,有一条4C级跑道,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军民两用的大型机场。
南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历经百年沧桑。
南苑地势低洼,古时水草丰饶,候鸟甚多。因此,从明代起,这里就成为了皇家狩猎的园囿。清朝时,皇家贵族不仅常在这里狩猎,而且还经常在此训练兵马,举行阅兵活动,后来就逐步变成了校阅场。乾隆帝曾经在南苑“大阅”八旗子弟兵哩。
1904年,从法国运来的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上,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飞机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起降。
1910年8月(宣统二年),清政府筹办航空事业,在南苑开办了飞机修造厂试制飞机,利用驻军操场修建了一条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
自此,南苑成为中国第一个机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采纳法国顾问的建议,于1913年在南苑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耗资30万银元买进10架法国“高德隆”双翼教练机。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这所学校停办。但它前后四期培养的100多名飞行员,在中国航空史上发挥起了重要作用,有些人还成为民航飞行的骨干。
抗战时期,日军对南苑机场进行了扩建,完善了航空指挥设施,更名为南苑兵营。日本投降后,南苑机场成为国民党政府和空军的重要机场之一,蒋介石专机在此降落,傅作义专机在此起飞,国民党许多军政大员都在南苑留下了匆匆身影。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尘埃落定。
百万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准备进行平津战役。
12月初,东北老航校奉命要求沈阳军管会航空处派出30余名干部一周之内赶到北平,负责接收北平的国民党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