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演戏的过程非常短暂,大概只有一分半。
评委喊了“卡”。
表演结束,演员从瘫坐在地上的姿态起身。
整个演戏的情绪收的很快。
女评委评价道:“你整个表演的过程还是非常流畅的,尤其是后半段儿对情绪的处理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你刚才演的这段儿是发生过的事儿,还是你自己刚才设计的剧情?”
白光回答道:“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包括打电话那个情节也是吗?”
“哦,那个是我自己设计的。”
很明显,这就是问题所在。
评委们纷纷开始就打电话这个情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你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增加打电话这个情节呢?其实看起来非常多余,而且会影响我们对你演技的判断。”
其中一位身担制片人的评委,甚至从评委席上站起身来,走到台下给他说戏。
他之前是做导演的,包括现在哪怕当制片人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些片子。
在业内拍了30多年的戏,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小伙子的问题所在。
“当演员是要做减法的,把那些于表现人物无关的,不必要的情景都去掉。”
“尤其是我们给你的这个片段,本身就是想要看你在输掉比赛之后是如何沮丧的,但你突然加了一个打电话的情节,我们的关注点就跑到打电话这里了,我们现在就在讨论这个电话该不该打,应不应该打,因为他不太符合一个人输掉比赛以后的正常情景。”
作为制片人,他在跟演员沟通的时候,常会分享一些自己人生的经历:“正常人通常的心理确实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但那也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如果有选择的话,在人失意的时候是不会跟其他人分享这些事情的,只有成功喜悦的事情才会在第一时间给亲朋好友打电话。虽然你刚才设计的那个情景能够表现出你前后的落差,能够更加突出你的沮丧。但是这个情景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你做这个非常多余。”
看着面前的年轻小伙子,制片人笑道:“演员就是要做减法,要突出表现人物,这种对情节的加法,是编剧们要干的事儿。”
片场的一位编剧笑笑:“权老师说的对,我们确实由于你刚才打电话那个情节跑神了,但是你后边的情绪表达的很对,我们也有被你触动到。”
另一位导演评价道:“其实国内现在很缺你这样的正旦小生,但是你的表演功底确实有些不扎实,但是我也很期待你这样的类型,看看你今后的表现吧,如果一个月以后有所飞进,我们会选择你。”
那位刚才说了他半天的制作人也表示对他非常感兴趣。
而女评委也说他非常真实,表现的很真挚。
全票通过。
导演让他搬个椅子坐在旁边儿,等待下一个演员进来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