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纯粹只是囧囧有神的吐槽罢了
只是些小怨念,看某点男性文,明明男二比女主(们)跟男主在一起更来劲,最后却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了(喂!)
68、 河畔草,园中柳(二)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汉朝人把诗经背得特顺溜,至于春华都已经拿着本《诗》囧囧有神的给她闺女幼教上了。
根本不需多解释,她瞬间就脑补起来。
昔日内个蒋济小少年和司马好青年……定了定神,发现女儿还在旁边;才忍住了调侃丈夫的心思。
“怪不了他,本来咱们家当时那年景,也实在寒碜了些。”捧高踩低本来就是最普遍的人情。
用捧高踩低来说蒋济似乎有些过了,不过趋炎附势,人总要向着高处走,身在官场,为着前途他掉头找出路也是正常的。
春华根本就不怎么惦记他;“这都是旁的事;你要是得空;该去多见见大哥。”
想到大哥,司马懿才是真脑仁疼了,“我知道了。”
应得语气很淡,春华便不再作声。
*
司马朗回来后,一时没接到任命,原本他老老实实在城里叙叙天伦,再等个任命也挺好,问题是他在家里闲不住,竟去评论经典。
钟繇、王粲发表论述:“非圣人不能致太平。”
司马朗则认为:“伊尹、颜回都不是圣人,也能使数世相承,达到太平。”
钟繇是曹操重臣,当朝高官,王粲才名天下,也是未来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而司马朗相当不给人面子的公开抨击这两人的言论。
而居然这事的结局还是以司马朗被曹操父子夸赞结尾的。
钟繇这儿还好说,原先和司马朗就有着交情,等事后私下让两家女眷通过话,钟妻孙氏便带着不悦:“令郎这般做法可真是踩着人博名声。”
虞氏还要赔小心:“夫人您怎么能这么说呢,咱们两家素来都是相交不浅,我儿这性子您还不知吗?家里人都头疼呢,性子耿直,书越读人越刻板,闹出这事我们事先还真不知道这混账在外会乱说话。”
无论家族如何为他陪着小心,到底此事最后还是被压下了。也真是因为他是个受重视的嫡长子,换了其他儿子司马防早烦得可以亲自去抽人了,就因为是长子司马朗,他还不得不拉下来去息事宁人
司马朗的话死板吗?不。
他这是在公然抨击圣人。
钟繇、王粲提倡的是以儒道的“圣人”治世,但司马朗却提倡积极作为,并非只有圣人才能治世。
联系到这时候许都的皇冠里还有一个真“圣人”在关禁闭,此言其实更和了曹氏父子的心意。
司马朗虽有傲气,到底不是个庸人。也算是变相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而事实证明,之后的魏晋百年正是中国后世历史上最不尊崇儒道的时期。
司马朗的这番话便获得了曹丕的赞赏,还让人抄录下来。曹植便没这般的眼疾手快,等他哥已经表露态度之后,他也只好转去支持王粲。
但这时候无论这两人对此有何动作都是次要的,主事的曹操却不得不一面抬高了司马朗,一面又使其为元城令。
这一次上任,司马朗却没有带上妻子赵氏。
也是婆母虞氏在这时候说了句话,“你家中的两个姑娘都到年龄了,做母亲的这时候不在,谁还能替她们做主相看?”
司马朗的两个女儿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了,正是该由母亲带着进入社交圈的时候。
教养的事家族或许能帮忙,让几个弟妹带着,但婚事到底是要通过直系亲属的。
赵氏十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