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良臣(科举) 十年黛色 > 第38节(第1页)

第38节(第1页)

&esp;&esp;首先,这些已经在官府任职的举人,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积累,早已对考试的规矩了熟于心,这里的规矩不是指县试、府试官府张贴出来的规矩,而是“潜规则”。

&esp;&esp;他们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投机取巧,什么地方要避讳,怎么说比较容易得到考官的赏识,瘙到对方痒处,这些他们早就在官场的摸爬滚打里总结出了经验,而这些经验寻常人是没有机会接触的。

&esp;&esp;而除了以上说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人脉。

&esp;&esp;别说科举考试要求糊名,且统一采用馆阁体书写了就没办法作弊,每个人的文风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要是考官在阅卷的时候看出了你做文章的风格,那糊名就基本是个摆设。

&esp;&esp;不见中国古代那么多有才又出名的人,他们经常考科举就屡试不中吗?难道真是这些人学问不行?

&esp;&esp;当然不是,他们落榜的最大原因,就是考官不欣赏他们做的文章,不赞同你的想法,这个“不欣赏”其实就很妙。

&esp;&esp;参考那些经常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在考前去拜访主考官的事就知道了,若是考前主考官表示你写的文章很好,记住了你,那么在最后点进士的时候,他会不会挑自己顺眼的人呢?

&esp;&esp;而这种人脉,若非世家大族或是早已入官场的举人,等闲是连递文章的资格都难获得的。

&esp;&esp;当然,要是你闻名全国了,那么或许对方会看在名气的份上收下文章看一看。

&esp;&esp;但是一般有了名气的文人都清傲的很,才不屑于做这种事,所以他们就一直落榜一直落榜,有的甚至终身不给考官,但他们又会因为不够圆滑,所以递了文章也没用,徒惹叹息。

&esp;&esp;谢良臣有时也不太明白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然觉得去讨好考官,追求功名利率太掉价,那为什么又一直孜孜不倦的参加科举?

&esp;&esp;反正至少在谢良臣看来,讨好考官和讨好皇帝,不过都是手段而已,两个身份对他来说都没差,要是太在意了,实属没必要。

&esp;&esp;这也是谢良臣来前,问唐于成县学里教谕会不会常来授课的原因。

&esp;&esp;因为同是举人,教谕却是里头学问最高的且管着县学教化之事的,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能代表其他教授上课是否用心,是整天都让你自习见不到人影呢,还是兢兢业业的上课,布置作业等等。

&esp;&esp;所幸,这县学的杭教谕与唐于成说的一样,并没有因为自己也要参加科举,所以便疏忽县学的工作。

&esp;&esp;谢良臣他们在这里上十天课,有5天都能见到他,而其余上课的教授也是偷懒的少,出勤率还算不错。

&esp;&esp;只不过因着学习模式仍是自学为主,因此每次上完课后,他们都需要自己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再完成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都忙碌得很,模式有点像现代的大学课堂。

&esp;&esp;时间一晃过去数月。

&esp;&esp;三人也已逐渐习惯县城的生活,这日他们正趁着旬假聚会,唐于成却带来了个不得了的消息,道荣县现任县令大人被调回京城了,官职也从正七品连升2级,成了正六品的詹事府丞。

&esp;&esp;“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张筹不明白唐于成为何脸上表情如此耐人寻味,便问道。

&esp;&esp;毕竟县尊大人这些年来政绩不错,而且上次他就没有被升迁调走,如今既然又到三年之期,朝廷考核政绩优异,升官不是正常的吗?

&esp;&esp;唐于成看了坐在自己两边的二人一眼,微弯了腰,凑近桌前小声道:“这事可不简单,我听舅舅说,圣上西北用兵大败,主将被判贻误战机抄了家,而推举他的张大人也受了训斥,连带还发落了几个官员,而咱们县尊大人被调进京,便是翰林院大学士王大人举荐的。”

&esp;&esp;看他说得这么神秘,谢良臣和张筹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冒出一个词来,那就是——党争。

&esp;&esp;詹事府丞别看只是个正六品的小官,在京城那个丢块砖头都能砸到四品官的地方实在不起眼,但是詹事府可是处理皇帝及皇子内务的部门,经常可以见到皇帝。

&esp;&esp;能见到皇帝,若非正四品以上能上朝堂的官员,那绝不可能,而且打理内务,难免就会涉及到一些皇家的私事,算得上陛下的半个管家了。

&esp;&esp;所以詹事府虽无实权,却很得圣心。

&esp;&esp;不过党争什么的离他们还太远,三人如今还是关心接任的县令是谁,是好还是坏。

&esp;&esp;唐于成对于谁来接任也不清楚,不过据他舅舅说,这次是王大学士占了上风,很有可能派过来接任的县令也是他们那一系的,应该不会太差。

&esp;&esp;听他这么说,两人放心了,毕竟他们的根在荣县,亲人也靠着这“父母官”生活,对方施仁政还是苛政,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

&esp;&esp;只是等回家的路上,谢良臣想着唐于成的话,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安心,甚至隐隐感觉到了些紧迫感。

&esp;&esp;荣县上个贪官还在的时候,那个贪官就以对外用兵的借口擅自加了税,如今几年过去,朝廷竟又有战事。

&esp;&esp;虽然这战事他们此前没听说,说明战争范围并不算大,可能只是局部袭扰,但也说明大环境确实不怎么太平了。

&esp;&esp;而与此同时,朝堂上还有党争,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