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消失的星国墨熊免费阅读 > chater 2(第1页)

chater 2(第1页)

现在回想起来,万物皆有因果——若是10分钟前的我,面对眼前恢弘的奇景时望而却步的话,一切就不会变得如此无可挽回……而又无可奈何了吧?

意识明明还很清醒,但嘴唇与双腿都在不听使唤地微微打战,挪不开步子,也哑口无言,这对合成人来说,还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强烈的情绪反应”?不,我根本就是完全吓傻了,一点反应也没有。

这是一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壮丽画卷,在某种意义上,此时此刻,那见证了人类文明史的文字是如此苍白无力,不要说“解释”,连起码的“描述”都有相当难度。

平台并不是孤立的建筑,在它下方几米的位置上,嵌着一条足有十五米宽的长桥,像一根长矛,从脚下一直延伸到遥远无边的光影深处。而在这长桥下方,不,不光是下方,抬头看“天”,上面的景致也是完全一样——数以千计,也许是数以万计样式相同的复合式建筑,套在一个黑色的超巨型环带内侧。

每座复合式建筑都由“平台”和其下的“长桥”组成,每个复合式建筑之间的间隙都至少有一千米,近处的一两个尚能看清全貌,远些的长桥就变成了一条条黑色的“带子”,再远些的,就变成了一根根细小的针。这些“针”沿着均匀环带排开,以微弱的倾角统一指向环带的中心点。而环带本身的规模更是庞大无比,无论平台还是长桥,所有这些“凸出物”与它相比,都只像是婴儿肌肤上的绒毛一样微不足道。

这环状结构的半径是多少?这已经是超越我数学理解能力的概念,虽然我早已听说在某些偏远的星系中,还能看到西帝人制造的戴森球的碎片,有些甚至仍维持着环绕恒星的形态,但即便脑海中有了想象,在亲眼看到这种超级人工建筑时,我还是只能目瞪口呆。

而这,还只是森林中的一小片落叶——

在平台的左右两边,或者说在整个黑色环状结构的左右两边,是“另一个世界”——两片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向外扩散的空间以环带为接触点而彼此隔离,一些或远或近、不可名状的光球散布其间,发出或是幽蓝或是萤绿的光芒,映射出一种“不真实”的混沌,同时也把整个空间都照亮。但光芒本身并不纯粹,而是带着点黯淡的霾,两边空间中所有的一切都好像被细小的尘埃所笼罩,死气沉沉。

而在非常靠近环带的地方,光晕与景象急剧地向内收缩,从四面八方朝环带本身聚集,就好像是被什么不可见的力场扭曲了似的,连那些光球都被挤压变形,这让我不禁怀疑,环带之外的空间形状应该是喇叭型……不,不对,确切地说,是“沙漏”,两片空间与这个环带,组合成了一支巨大到难以形容的沙漏,它们完全对称,以中间的环带为分界线,互相辉映着彼此。而我们所在的,正是这只沙漏最细的部位,它两边究竟延伸到多远、究竟扩张到多大,都完全是一个想想就让人发毛的谜。

宇宙?听起来像是夸大其辞的形容,但以我的词汇量,却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替代语了。这两片“宇宙”让我联想到在空间站的360度观景室内四下眺望的感觉——虽然我明知道在那里漂浮着的光球并不是星星,但也只有“星空”才足以匹配如此庞大的绘卷。

最初的震撼过去之后,我将注意力移向那些先前不那么起眼的细节——在这两片“宇宙”之中,除了光球,还间歇地点缀着无以计数的巨大“滚筒”,它们的形状完全一致,但尺寸天差地别,漂浮的角度、旋转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就像一大片洒向空中的饼干碎屑。

而当我仔细盯紧它们的时候,赫然发现,在这些椭圆型的“滚筒”内部,还矗立着密密匝匝、高低不一的长方体结构。这些结构的边缘异常平直,表面也很光滑,看不到一丝的凹陷或者突起,那严格的几何线条与外面的圆筒形成鲜明对比,有一种诡异的不协调感。

圆筒和其内部的这些“长方体”,毫无疑问全部都以西帝人的发光材料筑成,黑漆漆的一大片,被或远或近的光团一照,就像是一块块在鬼火包裹之下的墓碑,显得既肃穆又骇人。

凝望着这一系列宏伟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空虚——已经征服了大半个银河系的人类,或者说是“现代文明”,在西帝人的眼里,到底能算是怎样的水平?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每一项发明的诞生、每一个理论的出现、每一次试验的成功……在西帝人的成就面前,会不会就像尘土一样不值一提。

这些“建筑”的大小、每一个“滚筒”的尺寸……我的逻辑模块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这些数学概念的判断分析能力,尼雅动力装甲中的距离探测器自然也没能给出答案——它们已经超过了30公里的直线侦测极限;也就是说,从我所在的位置算起,一个猛子向下俯冲十公里都没法接触到哪怕最近的一个滚筒,所以它们应该不是什么视觉上的障眼法,而是货真价实的“庞然巨物”。如果以环带上的长桥与平台为参照进行推断,那些建筑最小的一座都有二十万吨级驱逐舰的规模,而每一根滚筒都是一艘家园级的殖民船,那么整个“沙漏”更是大得超乎常识,也许能塞下一整个行星系。

这种纯粹而又绝对的造物,它带给我、带给任何一个“凡人”的,没有愉悦,只是恐惧。

终于,合成人的心理自律系统监测到了我的恐慌,强迫着我迅速冷静了下来,甚至开始用一点点残存的“理性”,去思考这整个构造体的本质。

它毫无疑问超出了当代的建筑学太多太多,即便是最大规模的星桥,在它面前亦是不值一提的沙雕城堡,因此去思考它的建造方式毫无意义。不,不只是它本身的建造难度,仅仅是“建筑工具”就令人完全无法想象,更不要说材料——能够维持如此巨大结构稳定一亿年的材料,比通常的西帝人建材肯定还要强出许多倍,如果整个空间的外围同样也被某种固态物体所包裹,那么这层材质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就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文数字,制造这么一个东西所要消耗的成本,怕是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了。

更值得怀疑的,是它的位置——标的7是一颗接近银河系边缘的普通行星,本身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而眼前的这个空间,显然并不存在于行星的本体之上,它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于我们所认知的“宇宙”之中。而如果我的这个判断属实,那么讨论它的什么建造方法和建筑材料都是庸人自扰,能够去揣测的,就只剩下“它的目的”这一个问题了。

“边境”——我想到了之前不断看到的这个词语。如果这是一个“边境”,一个需要守护的“边境”,那么西帝人到底在惧怕什么?哪里是边境之内,哪里又是边境之外?

还是说,“边境”只是一个地点的代称?我正站着的这个地方,就是“边境”?既不是内也不是外,而是“边境之上”?

“霍卡?霍卡!你怎么了啊?看!那边!”尼雅的连声呼喊终于使我那热得发烫的逻辑模块有机会冷却下来,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在前方“长桥”那光滑无垢的路面上,确实摆放了一个相当醒目,而又明显与这里格格不入的小东西。

穿越区区两百米宽的平台,竟然比预想中要困难,这个“沙漏”里的重力系数与遗迹内有着明显差别,时大时小,不甚稳定。从“沙漏”两边,似乎还有一阵阵的阴风流出,对穿着动力装甲的尼雅来说这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只穿着单薄防护服又失去了一条胳膊的我而言,要保持平衡就有些吃力了。

来到那个可疑物跟前,我们发现它是一面盾牌。

兰兆公司的产品总是如此特立独行,明明是军用装备,却设计得犹如玩具一样华丽繁复,比如这面卖点是自带正电子能量壁垒的“极光女神”,非要喷上贵族家纹式的诡怪图案,边角上也设计了相当花哨的支架与附件,看起来更像是展示用的工艺品而非兵器。

盾面上有些脏,一道道的黑痕说明它并不是刚出厂的新货,相反,它被人使用过——而且是以设计时的初衷那样被人使用过。

“是重原子核的残迹。”我将盾牌轻轻支起,“应该是挡下了突击步枪射击。”

挂点和握把的样式都十分特别,明显比人类用的通常款“极光女神”要细小得多。根据常识,这绝对是一面为克露露人量身定做的盾牌,但老陈科考队的9个人里,绝对没有任何克露露人的记录,而驻扎在标的7的空降兵是公司的直属精锐部队,都是清一色的人类,也不会有异族。

难道是枭12以前的同伴?莫非一直在向我们隐瞒着什么?他不久之前还找到过一个属于德美尔女性的化妆盒来着。

无论如何,冥冥之中,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虽然并不一定是好事。

“最后一个使用者是,”尼雅轻轻摸了摸盾牌的表面,“盖伦?”

“怎么可能?你看这盾的握把明显是——”我欲言又止,因为注意到了盾牌的简易记录仪上,竟然确实留下了盖伦的名字。

而且不只是文字上的使用信息,盖伦似乎还特意留下了一段名为“致你们”的录音。

“奇怪,”在我按下播放键之前,尼雅忽然有些不安地道,“我没有关于这段录音的记忆……我是说,‘预感’。”

我当然懂她是什么意思,所以有些犹豫地缩回了手。

两三步开外,便是那没有围栏保护的长桥边缘,寒冷刺骨的风从下方扑面而来,再往下便是无尽虚空。我纠结了几秒,总觉得在这里打开录音会有点不安全,便拖着盾牌向桥中心撤了几步。

“呵……嗯……”首先响起来的,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哼,瞧这些狡猾的克露露人,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你们的世界对他们会有如此之大的偏见。不过无所谓,时间刚好还够,足够让我,也是整个西帝文明,完成这最后的义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