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全娱乐圈都求我别嗑Cp txt > 第232章(第1页)

第232章(第1页)

随后他动作很轻地离开了房间,带上了卧室门。

光源被切断,房间重归昏暗,原本躺在床上的人忽然动了动,睁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

荼白盯着紧闭的房门,直到楼下传来关门的声音,他才抬起手,怔怔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又要分开了啊……

真不想面对离别。

沈见夏回到了剧组,没过两天,荼白也进了《二胡1933》剧组,开启了新的工作。

《二胡1933》讲述的是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一生。阿炳原名华万钧,是无锡雷尊殿的一名道士。他四岁丧母,八岁随师父在雷尊殿当了一名小道士,在师父的教导下学习了二胡和琵琶等多种民间乐器,十二岁时便精通多种器乐。阿炳原本以为自己是个孤儿,却不想在二十一岁那年,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师父去世。直到师父临终前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竟然是师父的亲生儿子。1

继承道观之后,阿炳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荒唐的前半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最后被梅毒侵瞎了眼睛,无法再接管道观。为了谋生,他在街头卖艺、说唱实事,“瞎子阿炳”便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二泉映月》等许多流传后世的动人曲目。2

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无锡,阿斌远赴上海,到一个昆曲班子担任琴师。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气势磅礴的爱国乐曲《听松》,表面上赞美抗金英雄岳飞,实际上传达着自己抗日的决心。后来阿炳重返无锡,每日固定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实事新闻。1947年,阿炳肺病复发,因咳血而无法上街卖艺,最后只能在家以替人修琴为生。3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帮助下,阿炳将他的几首二胡曲和琵琶曲录制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间音乐资料。直到1950年,57岁的阿炳去世,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4

荼白并不是阿炳的首选演员,历史上的阿炳只留下了唯一一张黑白照,照片上是一个瘦弱枯槁的中年男子,蓄着胡子,戴一副盲人墨镜,神情严肃,不怒自威。

无论是外貌还是与人物性格的反差,荼白和阿炳都具有天差地别。

《二胡1933》剧组官宣演员阵容之后,荼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不少非议,连一些粉丝都在担忧他是否能把这个角色演好。毕竟他太年轻太漂亮,大家觉得他担不起这么厚重的角色也是情有可原的。

导演一点都不担心荼白的演技,荼白的演技在试镜的时候获得了剧组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否则他们也不会把青少年阿炳和中老年阿炳的角色都交给荼白来演。现在,导演担心的是别的方面。

阿炳的琴艺非常高超,据说他可以把琵琶举到头顶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除此之外,他还会鼓和笛子等多种器乐。5

“我知道你会拉二胡,那其他的器乐呢?琵琶会不会?鼓呢?笛子呢?”片场里,导演问荼白。

荼白:“会啊。”

“不会也没关系,会了才奇怪。你别担心。剧组会请老师来教你的……”导演头也不抬地在本子上飞快地写着写什么,话没说完,他忽然猛地一抬头,“你说什么?你会?”

“我说我会啊。”荼白点头,“全都会。”

导演蹙眉,显然不信:“全都会?每一样?真的假的?”

荼白转过头,对一旁的道具组说:“可以麻烦你们帮我把器乐道具拿过来吗?”

“好的、好的……”道具组马上去搬运器乐道具。

二十分钟后,荼白为全剧组表演了一段民间器乐演奏集锦。

导演:“……”

导演:“以后我叫你哥好吗?小白哥,你牛,你真的牛。”

荼白放下手里的琵琶:“其实我都只是略懂一点,并不精通。把琵琶放到头顶上弹暂时还做不到,还是请个老师吧,我可以学。”

“不不不,你已经很棒了。”导演连忙说,“器乐这块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到时候请个老师来指导一下就行。只是道士也不好演,我觉得你最好提前去道观看看吧,看一下真正的道士是怎么样生活的。”

荼白:“不用。”

导演以为他嫌道观环境不好,好言劝道:“我知道你可能嫌脏嫌累,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吃不得苦,但是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才知道该怎么演,你说对不对?”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去过道观,也跟道士们一起生活过。”荼白耐下性子跟他解释,“所以不用再特地去一次了。”

“你说什么?”听到荼白的回答,导演哑然,“你已经提前去过了?道观?”

荼白没否认,只是说:“我对道士的生活还是有些了解的。”

导演猛地盯着他看了会儿,才感叹一声:“荼白,你到底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荼白没有撒谎,在剧组开拍以后,他换上道服,草鞋一穿,发髻一绾,脸用深色粉底液抹黑,活脱脱一个清末民初的小道士。

不只是形象,他竟然对什么正一、全真、坤道、敕令罡煞等一些专业名词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还能跟剧组请来做指导的崂山道士聊上几句。

他们聊天的时候,导演和编剧曾经感兴趣地在旁边听过几次,然而没过几分钟就赶紧走开了——完全听不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