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椟还珠是民间故事吗?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梁长宁想了想,摩挲着手上的扳指:“七年前,我在边疆救下一个流放囚徒,他叫潘振玉。”

“先生可识得?”

第55章分道

天空灰蒙蒙的,道路两侧的树上全挂了冰凌。雪还在下,从塞北一路往东南走,翻过了大凉山,大雪里就带着湿乎乎的气。

南北气候不同,塞北是干冷,而中原是阴冷。

潘振玉拉紧缰绳,打马往后兜了一圈,重复他刚才的话,问:“陈聪?他不在暨南好好做他的布政使,跑到京城去做什么?”

向咏青跟他并排着走,说:“陈聪腿断了,做不了官了。”

“腿断了也……”潘振玉忽而一顿,声音骤然大起来:“你说什么?向咏青,你站住!你说什么?!”

他一甩马鞭勾住向咏青,连连问:“怎么断的?怎么会断呢!他一个文官,又向来会审时度势,他远在暨南那个地方,最多也就是受冻挨饿,怎么会有这种灾祸呢?

“你走什么,你先说清楚再走!”

“前头两里地有驿站,再不跑快些,今夜可要露宿了!”向咏青拉马,说:“你不知道?周鸿音去暨南赈灾,救了陈聪两回!王爷在京城没人手,这才叫周利把你我替下来的,我听说你跟陈聪还是同窗?”

“……是同窗过两回,那年他名次比我高,后来我们又一同在国子监做过两天官,可他被提到暨南去后,我们见过的次数屈指可数。”潘振玉说,“他怎么断的腿?”

“这我哪儿知道!许是冻坏的,雪灾嘛!”向咏青长叹一口气,“可惜喽!自我朝开国以来,就没有瘸子官。我记得陈聪也是一表人才,以前黑来砚提过他,说走镖的时候去过暨南,陈聪在暨南威望高得很,不少姑娘想嫁给他,他都二十七八了吧?早些年不娶妻,现在瘸了更不好找媳妇了,不过他人好嘛,总归……”

潘振玉不言不语,狠厉地一扬鞭,疾驰而去。

“哎!潘振玉你别把马抽死了!”向咏青追他,大喊着:“你听我说话没!早不急夜心慌,你跑再快也得在驿站歇脚啊!”

耳畔风声呼啸,潘振玉什么也听不见,他想起多年前的陈聪来。

他与陈聪自多年前一相识便成挚友。他们同样出身寒门,进京赶考时相遇,曾分享过同一块干粮。后来考场相近,为了省钱又曾住同一个厢房。

他与陈聪谈过自己的抱负,他那时候还年轻,觉得先帝英明,又广开言路,一定会听纳改革之策。

“望山兄,以后咱们一同登榜,若能同朝为官,定要重整风气!我若能入户部,一定要改掉现在的礼制,土地世袭是大梁的弊端,你我能走到这里是万中无一的运气,你我之下,还有多少人死在土地上?”潘振玉跟他秉烛夜谈,说:“我已经想好,若能登榜,一定拟出文章广而布之,叫天下学子与我一同请愿!”

灯花噼啪炸开,小小的飞蛾奋不顾身扑进火里。

陈聪看着潘振玉毅然决然的脸,抿嘴一笑说:“明过兄,你有宏图之志,我心佩服。既然你已有展望,那你就在前头开路,我在后头追随你,尽力不当你的拖累吧。”

后来贡院放榜,他们互相搀扶着踮脚张望,先找对方的名字,二人都位列榜首,有殿试面圣之资。

潘振玉和陈聪都曾受到文沉的青睐,文沉想招募潘振玉做自己的门客,或举荐他入直内阁。

那时候内阁以茂广林为中心,先帝也多听茂广林之言。文沉在内阁里没有自己的人手,又恰逢茂广林大力扶持天下寒门之流。

茂广林与先帝是明君忠臣,他曾向先帝谏言,要设立天下学堂,将诗书礼易推广到山野村落去。茂广林要天下人都能识字算数,因此他曾劝告先帝加设九品官职“巡教”,由朝廷选举落榜学子,给予嘉奖,将其下放到穷苦地区,如游方大夫一样教书育人,巡教满年限之后再调回原籍地,按功绩免乡试。

只是“巡教”这条路只走到暨南,陈聪就是该策的受益者,他从巡教口中知道了更遥远的京城,知道了茂广林的名字,知道了怎么握笔写字。

可惜巡教的这笔开支太大,文沉勾结四大家和户部暗中贪墨,将巡教的人数裁剪过半,安插进去无能之人尸位素餐,巡教之法兴起不过三年不到就中道崩殂。

好在陈聪和更多的学子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看到了大山之外,稻田之后的繁华京城。他们最终走了出来,有的走出了村落,更有甚者的走上了仕途。

而陈聪走到了京城,他站在皇榜面前,看见自己和潘振玉的名字写在大红的纸上,就和看见他年迈的奶奶从怀里掏出包裹茶酥的墨纸一样激动。

世家靠开国之功免去田地税,他们侵吞百姓土地,从而导致一些百姓不得不破釜沉舟寻求出路。每年参与春闱的人数暴涨,而世家壮大的速度却开始变得缓慢。世家想要延续下去,保持在朝廷上的话语权,只能从寒门中招揽门客安插入朝,培植心腹壮大党派。

寒门子弟恨极了世家权贵,潘振玉打着要革新土地世袭法的主意,当即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文沉招揽。

文沉并不怀恨在心,他还告诉年幼闵疏——虽然国士难求,但若不能握在自己手中,那也决不能握在别人手中。

潘振玉登科第三天,就宴请赶考书生,召集五湖学士,起草了一篇《地安疏》,此书一出就受到了清流响应,寒门子弟争相传阅誊抄,甚至连文沉书房里都摆着一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