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皇子和大臣们会安排密探去外面打探事情,楚承昌作为一国之君,更需要如此。
他久居深宫之中,有的时候,甚至比不上那些大臣们自由,但是这天下的事情,他必须都要了如指掌才行。
在看到那封密信的时候,楚承昌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看了起来。
密信上说,楚天盛最近对楚承昌多有微词,甚至还派了人安了二皇子府,倒不知道要做什么。
如果是以前的话,楚承昌大约不会有什么反应,反正只要是楚天盛做的事情,他都不会介意的。
但是,说实话,如果是以前的话,楚天盛也不会做这种事。
现在,楚承昌却只觉得,楚天盛实在是太没有出息了,自己只不过是轻轻动了一下,就叫他如此大动干戈。
一个楚天晋,至于让他如此如临大敌吗?一个储君,既没有隐瞒实情的心机,又没有长远的目光和跳出局势纵观一切的能力,那实在是太差了。
如果说一开始,楚承昌真的只是为了敲打一下楚天盛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楚承昌是真的已经动了念头。
有的事情,并不需要人在一开始就下定结论,只需要你动了心思,那么往后的每一步,就都很容易了。
苏安国要的,就是楚承昌动这个心思,也许到最后,他们也不一定要把事情做绝,又或许,还不等到他们把事情做绝的那一天,楚天盛就已经成为皇上了。
但是苏安国还是要做这件事,他就是要叫楚天盛知道,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你都可以随意威胁的,不是每一件事,你做了以后,都会没有后果的。
楚天盛和苏家也算是很熟稔了,这就算是苏安国送给他的人生第一课吧。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楚天盛就被楚承昌狠狠斥责了一番,而理由也十分普通,竟然是因为太子手下的一个人的亲戚,在京城里犯了一点小罪。
楚承昌说楚天盛身为储君却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治下,所以一定要重罚,也算是对楚天盛的一种敲打,希望他以后可以越做越好。
虽然楚承昌说的冠冕堂皇,好像就算是骂了楚天盛,也是为楚天盛好,但是在场的所有大臣却都知道,这是楚承昌恼了楚天盛。
毕竟楚天盛乃是当今太子,就算是真的犯了什么大错,不得不斥责的话,那也应该找个没人的地方,悄悄说上几句,毕竟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而皇上的脸面,就是国家的脸面。
再说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不重要了,实在没有必要如此小题大做,甚至有人都怀疑,在受到楚承昌斥责的时候,楚天盛面上所表现出来的诧异,并非完全是因为楚承昌居然斥责了他,更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他竟然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件事。
楚天盛怎么说也是个太子,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怎么可能会在意自己手下的一个亲戚做了什么?楚承昌此举,也算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但还有更精明的人,则看出了更深层次的道理——这件事,连楚天盛都不知道,而楚承昌却了如指掌,这说明什么?
说明楚承昌一则是想要找理由斥责楚天盛,所以故意找人去查了,二来,则是想要叫别人知道,他作为君王,想知道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知道的,所以,不要想隐瞒。
楚天盛站在那里,满脸惨白,看着脸色十分差,他做储君十余年,还从来没有这样跌过面子。
一直到下了朝,楚天盛的脚步还有几分虚浮。
他本来想找楚承昌好好聊一聊,毕竟是亲生父子,能有什么仇呢,只要把话说开了也就好了。
但是楚承昌却只说自己太累了,所以就直接把楚天盛给赶了出去。
楚天盛拂袖,满面愠怒,又听到自己身后有人窃窃私语,更是心烦。
自己不过是被斥责了一下,这满朝文武,谁没有被楚承昌斥责过?!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楚天盛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是他知道,自己此刻还是慌乱的。
的确,满朝文武都受过楚承昌的斥责,但是他却和这些人不一样,仿佛楚承昌,更是恼了他了。
苏奕在前头缓步走着,风略过他身边的时候,仿佛都变温柔了许多。
楚天盛快步上前,走到了苏奕身边,“苏相,可有时间去喝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