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定三国 > 第221章 文化的远航(第1页)

第221章 文化的远航(第1页)

江南的反对声浪如潮水般涌来,奏折堆满了御案,向丁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深知,新学与旧学的碰撞在所难免,而他作为帝王,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这场变革。

“朕意已决,要在国都兴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图书馆,广纳天下典籍,让知识的光芒照耀每个角落!”向丁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坚定有力。

丁瑶望着眼前这个男人,眼中满是钦佩和爱意。她明白向丁的雄心壮志,更明白他要走的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但她不会退缩,她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排忧解难。

“陛下,臣妾愿为图书馆的筹建尽绵薄之力。”丁瑶柔声说道,目光温柔而坚定。

向丁握住她的手,感激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丁瑶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也是他最信任的伙伴。

很快,兴建图书馆的旨意传遍天下,举国震动。能工巧匠汇聚国都,无数珍贵木材、玉石被运送到此,一座宏伟的文化殿堂开始拔地而起。

丁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规划与设计,她走访各地,搜集了大量关于图书馆建设的资料,并结合现代图书馆的理念,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

“陛下,臣妾认为图书馆的藏书应该分类明确,方便读者查找。同时,还要设置专门的阅览室,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丁瑶指着图纸,向向丁详细解释着她的想法。

向丁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赞许。他知道,丁瑶的这些想法虽然新颖,但却非常实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爱妃考虑周全,朕甚为欣慰。”向丁笑着说道,“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图书馆一定会成为天下学子向往的知识圣地。”

图书馆的建造如火如荼,然而,一场关于藏书的争论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陛下,老臣以为,图书馆的藏书应该以儒家经典为主,方能弘扬我华夏正统文化!”老成持重的苏大儒手持笏板,语气坚决地说道。

而年轻的李夫子则持不同意见,他拱手说道:“陛下,新学提倡科学理性,注重实用,也应在图书馆中占有一席之地……”

苏大儒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便是治国之本,在朝堂之上更是根深蒂固。李夫子的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荒谬!科学理性?实用之学?不过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如何能与圣人之言相提并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吹胡子瞪眼,怒斥道。

李夫子也不甘示弱,反驳道:“儒家经典固然是文化瑰宝,但时代在变,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学提倡格物致知,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

一时间,大殿之上,新旧两派的学者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向丁坐在龙椅上,并没有出言阻止,他乐见这场辩论,更想看看这场文化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丁瑶站在向丁身旁,安静地听着这场辩论。她深知,新旧文化的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座图书馆,正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

最终,在向丁的调解下,这场争论终于平息下来。双方达成共识,图书馆的藏书将兼收并蓄,既要有儒家经典,也要有新学着作,让不同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

苏大儒和李夫子受命共同商讨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两人虽然观点不同,但在治学态度上却是一致的严谨认真。他们仔细研读每一部着作,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一份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藏书目录。

与此同时,王书生带领着一群学生也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他们搬运书籍,整理书架,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王书生原本对新学嗤之以鼻,认为那是离经叛道,但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新奇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原来,这世上还有如此之多的学问是我们不知道的……”王书生望着眼前浩瀚的书海,心中感慨万千。他放下手中的书籍,抬头望向远方,那里,赵学士正带领着众人,为了图书馆的建设四处奔波……

赵学士肩负着筹集图书馆建设资金的重任,四处奔走,费尽心思。他深知,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不仅需要大量的书籍,更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他向富商巨贾慷慨陈词,讲述知识的力量,文化的价值,最终打动了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为图书馆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还亲自设计图纸,监督工程进度,力求将图书馆打造成为一座文化地标。

数月之后,一座气势恢宏,典雅庄重的图书馆拔地而起。高大的门楣上,“文渊阁”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昭示着这里将成为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

开馆当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向丁身着龙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文渊阁。他的目光扫过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朕今日宣布,文渊阁正式向公众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此免费借阅书籍,学习知识!”向丁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大殿内回荡。

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百姓们奔走相告,无不为之振奋。在他们看来,文渊阁的建立,不仅是向丁个人的功绩,更是整个国家的荣耀。

“陛下圣明!”苏大儒和李夫子并肩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人群中,王书生手里捧着一本书,激动地对身旁的赵学士说道:“赵大人,您看……”

“赵大人,您看,这文渊阁真如您所说,是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啊!”王书生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曾经他对赵学士力排众议,坚持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图书馆颇有微词,如今亲眼目睹这番盛况,心中只剩下满满的敬佩。

赵学士捋着胡须,欣慰地点头,“陛下和皇后高瞻远瞩,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文渊阁的建成,如同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为这个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文渊阁便打开了它的大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求知若渴的学子。他们或在书架间穿梭,寻找心仪的书籍;或在窗边静坐,细细品读;或三五成群,低声探讨学术问题。

书页翻动的声音,如同美妙的乐章,回荡在文渊阁的每个角落。在这里,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们汇聚一堂,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老儒生捧着经史子集,细细品味着古人的智慧;年轻的学子们则被各种新奇的思想所吸引,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丁瑶一身素雅的宫装,在宫女的陪同下,也来到了文渊阁。她轻轻抚摸着书架上的书籍,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陛下,你看,这文渊阁真是热闹非凡,百姓们对知识的渴望,远超我们的想象。”

向丁负手而立,望着眼前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知识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只有让知识的光芒洒遍大地,才能真正迎来国家的强盛。”

“陛下所言极是。”苏大儒手持书卷,感慨道,“老朽钻研学问数十载,如今看到这番景象,心中甚慰啊!”

“是啊,文渊阁的建立,不仅是为我们这些老家伙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李夫子在一旁附和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向丁微微点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朕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将文渊阁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心,让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顿了顿,像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朕决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