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储藏方法,常用的除了上面的窖藏,还有泥浆储藏法,把萝卜削好顶,然后放到黄土泥浆中滚一圈,使萝卜外面结一层泥浆,阴干后形成一层密闭的泥壳,再堆放在阴凉地方。如堆外再培层湿土,效果会更好。
等等这都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忙完后,孙刚和妈妈一起,把萝卜缨子的黄叶子挑拣出去,然后洗净、沥干水分。
拿刀切成一厘米长的段,按照腌剌菜的方法一样,腌在另外一口咸菜缸里。酸萝卜缨和酸剌菜是各有各的风味,吃起来都是很爽口的。
这几天孙阳一直在县城呆着,睡在三叔家里,白天就带着他未来老婆去逛逛买东西,昨天打电话回来说买了三件套。孙刚这里的习俗是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买三件套,是金戒指、金项链和金手镯(手镯也可以用耳环代替)。
孙刚就猫在家里,玩玩电脑,逗逗老鹰溜溜狗,顺便在灶台下面烧个红薯,日子像神仙一样悠哉。和赵涵通通电话,年底了她们单位也比较忙,没时间过来。
“刚娃,中午吃摊馍不?”孙妈问儿子。
“吃”孙刚整个一吃货。
孙刚小时候孙爸经常摊馍,主要是很方便,摊馍简单易操作。
摊馍要比蒸的馍、贴的锅饼、烙的馍等好吃的多。
摊馍的手艺孙妈不如孙爸,只见孙爸把面和稀了,成浆糊状,打进去几个鸡蛋,加点葱花。然后把锅烧热,在锅中心一圈淋上香油,再把浆糊状的面倒进锅里,用锅铲把锅心的面糊往上摊,形成一个薄饼。小火慢慢的煎,火一大摊馍就会焦糊。然后翻面再煎,要轻轻地翻动就行了。
摊馍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放太多油,不然油腻腻的吃着不舒服。
一张泛着油光的摊馍就出锅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孙刚迫不及待的操起筷子就吃起来,但爸爸这次摊的摊馍吃起来总觉得没有当年摊的好吃,同样是爸爸摊的。
“爸,你的手艺退步了。”
“胡扯”孙爸觉得受到了儿子的鄙视。
“那怎么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呢。”孙刚疑惑的问道。
孙爸说:“你初中没学过《芋老人传》这篇课文吗?”
孙刚一听,心里明白了,爸爸的话也许是对的。小时候,家里哪有什么好吃的,所以吃摊馍觉得香。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摊馍当然就吃不出香味来。
望着爸爸被火炕的满头大汗的样子,孙刚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么说。爸爸费这么大的功夫,辛辛苦苦摊了馍,哪能说不好吃呢。
其实也不是不好吃,只是孙刚感觉没有小时候那种味道了。
其实,摊馍到啥时候都不能跟馒头同日而语,摊馍偶尔尝尝尚可,吃多了或者经常吃就腻了。对于农村人,吃馒头永远也吃不够,而吃摊馍,一个月吃一次都有点多。
摊馍很薄,也不大,一顿饭孙刚吃了六张,配上点小咸菜,那味道绝了。吃完喝点儿茶,刮刮油。
中午刚吃完摊馍,孙刚就把烧火的时候,丢进去的大红薯从灶台底下扒拉出来。打掉上面的焦灰抱着就啃起来,黄彤彤、热乎乎、香气四溢的红薯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孙刚家乡的红薯分为笨红薯和洋红薯,笨红薯是红色的皮,白色的瓤,块头大,有的有一斤多重,不过吃起来有些笨牙,也不是很甜。洋红薯就是孙刚正在吃的,外皮颜色比较浅,里面的是淡橙黄色颜色,生吃起来是脆甜脆甜的。
“熊孩子,中午没吃饱啊,”孙爸看着儿子抱着一个大红薯啃的正起劲。
“吃饱了,这是饭后甜点嘛。”孙刚“嘿嘿”一笑。
孙爸无奈的摇了摇头。
孙刚心满意足的拉了把椅子,拿壶热茶,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冬天的太阳一点儿也不毒辣,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冬天里饭饱茶足之后晒太阳最惬意不过了。
“你看这孩子”看着儿子惫懒的样子,孙妈也很无语。
“随他吧,反正也没事儿做。”孙爸说道,孙刚是忙得时候像头牛,随便拉随便拽。闲的时候整天像没骨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