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喜欢自己的人共处
○怎么才能与不喜欢自己的人和谐共处呢?
尝试和不好相处的人交往,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
非常幸运,很多人关爱我、珍视我,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也因此万分感谢大家这份珍贵的感情。人们经常会问我:“先生,周围有这么多人喜欢您,您是不是就能远离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当然不是。在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中,没有人可以完全隔绝对自己抱有敌意的人。而且,即使躲得开,我也不会那么做。
我做医生的那些年,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告诉我得了病以后才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在意的东西。与当初自己最讨厌的事物在一起磨合久了,居然能让自己发现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人际关系不也可以借鉴学习吗?
不被人理解已经很痛苦了,如果再进一步被嫌弃,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为什么我这么糟糕”的情绪里。
其实尝试和不好相处的人交往,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
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活了100多岁,我对真正的自己都还没完全搞清楚,别人不理解我很自然啊。
这么去想的时候,我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然后就可以思考为了让对方理解我,我该做些什么。这时很容易怀着一种接受对方的心态,让大家继续相处下去。
相处过程中,我不断会对内心真正的自己有新发现、新认识。相反,如果认为对方不好相处,就回避对方、避免接触,那么也就能认识自我的机会错过了。
我深刻体悟到,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际关系中,反而蕴藏着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经历的启示。
怎么看待依赖关系
○不习惯依赖别人或者被别人依赖,先生曾过度依赖别人吗?
有福气依赖某个人,我认为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依赖有两种,你说的过度依赖,是不是这种丧失了自我而依赖别人的做法呢?
想要过度依赖别人的时候,有必要思考一下内心的那个“自我”。
这个“自我”就是有自己主张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说,非常自信,确定自己想朝着什么方向生活下去。
遗憾的是,与外国人相比,日本人普遍缺乏自我。这大概与信仰有关。
是否有自我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与经济上是否独立无关。有些人即使寄人篱下,没有生活费,也能坚持自我。就比如现在坐在轮椅上的我,在生活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的状态下,我依然能做到坚持自我。
第二种依赖说的是那种坚持自我、拼命努力的人,在遇到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信赖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把自己确实无能为力的困难托付出去,然后以一种“绝对信任”的态度等待最后的结果。
因为有能力,所以被依赖。正因为有依赖自己的人存在,我们才努力让自己可以肩负更大的挑战,人生才变得更加有价值。
对我来说,能让我依赖的朋友,就好像是我的家人。
如何与年轻人共处
○怎样与年轻人和谐相处?
我非常喜欢年轻人。
如果问我最希望得到什么人的肯定,我的答案是“年轻人”。
“看到您努力的样子,我们觉得应该更加努力”“感谢您所做的一切,让我们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当听到这些来自年轻人的话,我会由衷地喜悦,希望自己加倍努力,成为年轻人的人生导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
这些年轻人和我有着八十多岁的年龄差,和他们沟通交流,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新鲜有趣的刺激,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然对我这一代人的想法也非常感兴趣。
和年轻人相处时,我很在意我们接触的方式方法,使用什么样的语气、摆出什么样的表情、用什么样的说话态度、给人什么印象等,这些可统称为“接触感”。如果你对年轻人居高临下,唠叨说教,他们就不愿意和你继续交流。
我们应该带着亲近温和的接触感,让年轻人产生“想更多地感受到你的帮助”的心情,这样自然会与他们形成良好的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样”,在很多时候都能听到这种论调,我觉得这是一种以自我为标尺的言论。我们完全可以转换思维,我们确实年长,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所以我们更应该主动接近年轻人。年轻人和我们谈话会害羞或者词不达意,但他们年老后一样会变得自信和健谈,年龄的增长可以教会年轻人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