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驴子一翻白眼:“你丫,都入迷了,算了算了,我回去了,那地啊,你爱咋整咋整,送你了。”
“哎,说定了,以后不带后悔的。”洪小牛送王二驴子出去,还追着说道。
王二驴子一撇嘴:“一个唾沫一个钉。”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洪小牛继续看着书,摇头晃脑的回去了,其实原本他是想回去的,可是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王巧的信激了他心底的某一点,又或者是他心里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信念,渴望家致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理由。
洪小牛的新年是在鄂伦春族的火岭村过的,没有了以往的冰灯和雪人,却不乏新鲜和热闹。因为洪小牛第一次过少数民族的新年,少数民族的生活作风带给他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个新年过的倒也不错。
抛去新年的热闹不说,洪小牛满脑子都是学习,所谓不疯魔不成活,这番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可以一展用途,第二年,洪小牛苦苦等待的平贝终于在药叔的帮助下下种了,虽然整理土地耗费了他很多的精力,可是看着自己的辛苦有了初步的回报,洪小牛咧开嘴笑了,陪着他傻笑的,还有一直在他身边的吉雅。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是一年,洪小牛种植的两亩平贝在药叔协助,和他自己精心的照料下,终于得到了大丰收。亩产21oo斤,而当年的南方收购价,达到了14o元每公斤。
仅仅一年,洪小牛就赚了近3o万。
洪小牛一夜暴富,第二年,洪小牛带领着杜德兴,孙天军一起种起了平贝,就连王二驴子也花钱又买下了一块地,跟他们一起种,丰收的时节,四个人光雇人起平贝,就按照每分地5oo元的价格付佣金。
这个价格使得九沟镇很多人都疯一样的去抢这份级大蛋糕。四个人都富了起来。
这一下,九沟镇的人都认识到了平贝的价值,一时间,不用组织,找洪小牛求购平贝种子的人都排成了队。
洪小牛自然把这份工作交给了老村长刘乃树,因为他两年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据南方的药商给他的内部消息,平贝这东西经过两年的收购,南方已经买进了大量的种子,正在准备自己养殖,这正和药叔所预料的一样。
这预示着平贝的价格要大降,大降是大降,可是还是有一定销路的,洪小牛捞了干的,总要叫乡亲们喝点稀的。
一时间,平贝种植成了热门话题。九沟镇有传言,种一亩平贝,能住平房,种两亩平贝,能住上砖瓦房,种三亩平贝,就能住上楼房。
九沟镇人靠着几亩薄田,硬生生在国内药材业声名鹊起,打出了一番天地。
九沟镇的人种平贝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又是一年冬天,洪小牛最近却在疯了。
按理说他家了,致富了,都是好日子了,什么疯啊?
洪四秧子最近现洪小牛总是不着家,虽然三年种植平贝的日子里,他也不着家,可是那是忙正事,现在他平贝也不种了,地也租给别人了,总是单独一个人往南山上跑,每天早出晚归的,每次回来总是一脸的思考情形。
这一天早上,洪小牛刚刚走进南山,迎面碰上了大老李。
大老李现在也跟着种平贝,这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只是这手痒痒,总是忍不住要上山弄点野味,正好撞上了洪小牛。
“小牛,这么早上山干啥?”大老李提着一只山鸡,坐在狗爬犁上,兴高采烈。
“嗬,老李叔,正好碰上你,走,带我进趟山。”
“上哪去,说吧!”
“嵖岈子。”
“这大冬天了,去那干啥?”
“你就带我去吧,以后有好事,准少不了你的。”洪小牛说的神秘兮兮,逗得大老李越好奇。
“上车吧,我老李也不是第一次给你当车夫了,走起!”
四条猎狗拉着洪小牛,大老李在后边跟着走,这情景叫洪小牛忍不住响起当年被人追着砍的样子。
九沟镇富有了,全国都出了名。但是洪小牛知道,平贝只是一时,最近平贝的价格越来越低,一度达到了十几块的价格,洪小牛是不准备靠着平贝活一辈子,那样太累,他准备利用一下资源,干一点另外的事业。
ps:最近写的很笼统,很快,因为本书快要结束了,还有最后几章,将会给大家讲述一段放山采参的精彩段子,下一卷将会精彩一些。
………【第一章 越来越好】………
雪很大,小孩子们都在雪地里打着摸爬滚打,嬉闹着打着雪仗,老人们则坐在家里,惬意的看着电视,颐养天年。九沟镇人现在生活好了,楼房也越建越多,但是那楼房大多是老一辈留给子孙的新房,一辈子辛辛苦苦为个啥,还不是为了儿孙都过上好日子。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到了特定的时候,都是这个想法。
老人们还是习惯于住在有着前后院子的砖瓦房里,一来地方宽敞,面积大,住着舒心,二来自己种点菜,婆婆丁,刺老牙,白菜黄瓜,想吃什么稍微种一点。不光已经花甲之年的洪四秧子喜欢这种院落,就连洪承,甚至于洪小牛这一辈人也是喜欢这类已经可以算是老古董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