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莲花村一组 > 第4章 莲花村(第1页)

第4章 莲花村(第1页)

莲花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听说这个村子很早之前就有了,具体是哪年开始有的,很多村里的老人们都不清楚。

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听大人说过,这个村子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盖过古楼,有龙王庙,产过矿石。现在村里还留有几处亭台楼阁,虽年久失修,漆木掉皮,砖瓦失色,但仍赫然立在那里,仍旧散发着当年初建成时的雄伟气息。

古香古色,有着自己历史,散发出独特的古典韵味和神秘气息,这都是莲花村远近闻名,一直在十里八乡居民心里占有崇高地位无可撼动的原因。

而让莲花村出名最重要也是最忌讳提起的一点,却是村子东北方向几里外的一座山——太阳山。正是因为那座山,莲花村很长一段时间笼罩在恐惧中。

莲花村有个习俗,每年阳历六月到七月间,村里都会请戏班子来唱戏。开始只莲花一村,后来不知怎地附近一带村子都开始有了这个习俗。

若是这一年年初干旱缺雨,地裂苗枯,那必要早早去请戏班子过来唱上几场,求来瑞雨,解救庄稼;若是这一年年初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那也要请来戏班子好好唱上几场,不光是给地里劳作完回来的人解乏,也好多留一留天上那几片雨云,多降下点雨水,滋润滋润禾苗。

这是本是莲花村很久以前延续下来的习俗,到后来竟成了莲花村历年的规矩。

为什么请戏班成了规矩呢?那还得从村里盖了间龙王庙开始说起。

据说那是民国的某一年,莲花村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连月的干旱不仅让太阳山脚下莲池见了底,还让南山脚下那条流了几百年的河干涸,地里庄稼相继枯萎。

有辛勤的农民去地里补了苗,但是不下雨也等于白补,这样下去秋天到了仍旧颗粒无收。那个年代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眼见大家都要挨饿,无奈之下村里请了一个会请神驱邪的半仙儿婆子求了个法子。

她说:“这地方管着雨的龙王喜欢听戏,给他唱出戏让他乐呵乐呵,他一高兴说不定就给下场雨。”

那个时代的人都很迷信,都说这半仙儿懂得多,会的多,说的话有谱,便都嚷嚷着要照半仙儿的法子试试。

于是大家伙东拼西凑,你一篮鸡蛋我一斗小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硬是拿这些东西换来了戏班子的两场戏。

这事说来也赶巧,第一场戏刚开始唱,天边就飘来了几片云彩。没等唱到一半,云彩越聚越多,天上滴答地掉下雨滴来,等整场唱完,马上开始哗哗地下起大雨。

戏台下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邻村过来瞧热闹的,大家冒着雨纷纷说:“真是神了,龙王爷爱听戏!以后每年都给他来几场……”

于是,为了方便龙王看戏,龙王庙就顺理成章地盖了起来。每年给他安排几场戏也成了规矩。

于是,莲花村这个规矩便一直流传至今。

不只村子间,那个年代包揽太阳山挖矿工程的头头听说附近有戏听,还专门在太阳山脚下盖了个戏园子,边监察矿工边看景听戏,那个池塘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后来,经历几次地震和人为破坏,亭子戏台被毁得差不多了,只剩了个荒芜的池塘,任由杂草和星点莲花共同生长着。

一百多年过去,很多人都忘了最初莲花村唱戏的初衷,可是戏却不间断,年年都唱。

沈怜出生的时候,恰好村里就在唱戏。

那时候早已改革开放,众人眼中那最被人看不起的街头乞儿一个级别的职业慢慢地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并产生了一批戏曲艺术家。沈怜的妈妈就希望沈怜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戏曲艺术家,所以给她起名叫“怜”,怜人的怜。

97年,沈怜五岁。

那一年,她依稀开始有了自己的记忆。

她记得住在自家对面的二爷爷去世,灵棚搭在门外,路旁长满青草。

她那时好奇平时不怎么出门,对所有人都板着脸唯独对她会现出笑颜的二爷爷为何一动不动地躺在围着白布的棚子下,身上还盖着一层白布,于是从自家门前蹑手蹑脚地朝着棚子方向走过去。

那时,她第一次与一条红黑纹路相间的蛇对视。那种感觉让她毛骨悚然,以至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对蛇敬而远之。那条蛇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她一会儿,从长满青草的路旁爬过,横穿灵棚,快速消失在路的另一侧。

她那时不认得那嘴里吐着信子,身体修长,爬行如风的活物是什么,只是吓得惊慌失措,扭头跑向母亲身边,嘴里大声喊着:“大虫子,大虫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