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分安静的小乡村,家家户户都通两个门儿,一个前门,一个后门,前门是正门,家人在盖房子的时候门留的比较大,再用砖砌一个门楼,看着比较正规。
用木头做成的门特别结实,上面一排排铆钉,后面儿上下有两个门栓,后院一般会留很长的一段院子,种上几棵枣树,后墙再用土砌起来,留一个小门儿,刚好一个架子车能过去。
每年收回来的小麦和玉米,黄豆,芝麻等等农作物,都从后门进进行晾晒。后门的路,是几年前村民自发修好的,用炭渣铺起来的,坑坑洼洼的不是很好走。
我家后门有一条沟,沟两旁有高大茂密的各种树木。其中有一种构桃树,它的叶子用途很多,大家种的指甲花捣碎加上一点白矾,用这个构桃树的叶子包起来就可以染指甲,我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构桃树上面的小果子。
一个个核桃大小,鲜红鲜红的,咬一口,爆汁。放秋收假了,孩子们就喜欢在后院儿玩。捉蛐蛐,捉知了,逮蚂蚱,捉青蛙。
秋天不像暑假那么炎热,早晚凉爽,但是中午紫外线非常强。我们家秋天种的庄稼种类很多,其中玉米是最多的,其次是芝麻和黄豆,掰玉米是最累的。
等到玉米熟了,父亲母亲就会一大早把我们姐妹几个叫起来,提上一大壶的凉开水,背上几个冷蒸馍,再煮上几个鸡蛋,这就是一早的干粮。
玉米要用手剥开它的皮,然后把里边的玉米棒子掰出来装到袋子里,这样比较省事。但是这种办法你掰不了多久,两个手指头就特别疼。
母亲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个长钉子,带一截绳子跨到手腕上,在掰玉米的时候用钉子从玉米棒上方中间划开,这样很容易就掰下来了。
我们一家五口人,一亩地的玉米早早就掰完了。母亲回去做饭,我姐姐,弟弟和父亲我们四个人,将玉米装满袋子,抬到架子车上,父亲往回拉。
玉米地干的时候车子还比较好走,一亩地很长很长,遇到刚下过去雨的地,那得要出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出去。靠人力拉还是很辛苦的。
两天时间,我们家几亩玉米就掰完了,这下就轮到父亲和母亲拔玉米杆了,父亲用锄头一锄头,一锄头,把玉米的根拔下来。把玉米杆儿放倒,拔出来还要再把这玉米杆用架子车再拉出去,一切都是人力。
玉米杆拉完之后,父亲会用一个耙子。把整个地里边上面的秸秆叶子,秸秆还有一些草等等,用耙子把这些都清理干净之后就放到那儿暂时不用管了,就等待着耕种了。
耕种要等待,看天气。如果看哪天天气有雨会提前把种子种进去,这样子天下了雨种子很快就会发芽的。
接下来我们家还有黄豆和芝麻要收。黄豆是最难收的,很扎手,很扎手。我们拿个镰刀猫着腰,每人手上都戴一双线手套,这样不会扎到手。
收黄豆要趁着没熟透的时候收,如果等它干了再去收豆子就会落到地里,和芝麻是一样的,都不能等熟透了。等把所有的庄稼收回到家里,父亲把地整理一下,暂时放着。
这下全然就忙家里边的庄稼,打晾晒。玉米棒子先在外边去晒上三四天,等晒透了之后,过段时间专门有打玉米的机子,再把它一拖,玉米粒就好了。
黄豆和芝麻很好打,给地上面铺一个大的布子,先把它们晒干之后用锨去拍。这样子壳就脱落了。用簸箕扇几下簸一下,把那些叶子渣子吹出去。
农民到秋天收入最高的就是玉米。每家每户种的玉米是最多的,乡亲们把这些全部都收拾完了,再等上几天,雨天也就快来了。
记的非常清楚,早上父亲去地里耕地,叫上我和弟弟,我们一个要牵牛,一个要坐磨。
父亲去地里先去犁地,这种梨是用木头做的,前边有一个滑特别的尖,那个是用铁铸成的。父亲把犁套在牛的身上。自己用手掌握住方向。我我牵着牛,几亩地很快就耕完了。
耕完之后,还要用磨把那个土块儿给压碎,种子种下容易破土发芽。这种磨是父亲自己做的,他用的是一种枣树的藤条。
一排一排去缠绕。缠绕20多排。中间拿两根棍子固定着,两头再用铆钉卡死。父亲犁完之后就会用这个东西磨地,同样的用绳子把牛套着,然后挂上这个馍。
父亲让我和弟弟一人坐在磨的一头。这样子就把那个大土块儿能磨碎。小时候我和弟弟都争着坐磨,磨完地是最后一道工序了。
随后父亲在搂地梁,我和弟弟则在地里边玩。秋天地里边还是有点湿润的。用犁犁出来土地里边有好多小昆虫。有蚂蚱,还有东南西北。
这个东南西北特别大,足足有五公分长,它的壳儿是硬的,全身是枣红色的,嘴特别的尖,当你拿起它的身子,它的头会不由自主的左摇右晃。我们就给他取名东南西北。
这种虫昆虫当时在地里边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玩的。还有芝麻叶上面也有一种5厘米左右长的绿虫。这种昆虫的身子柔柔软软的,摸着特舒服。这种虫子也特别多,我和弟弟每次去拿个大瓶子能收集一瓶子回来。喂鸡鸡很爱吃。
父亲干农活儿很细。他会把地里每一个小细节都做的很到位,父亲说你只要把地做的好,来年的庄稼就长得好。很佩服父亲的这种精神,全家五口人,就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我们姊妹几个都小,母亲还要干家务。父亲干完农活很累,我们也很体贴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