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手扶拖拉机拖着圆盘割刀机在麦田里缓缓驶过,锋利的割刀有节奏地上下舞动,一片片小麦应声而倒。
旁边的人们迅速将割下的小麦收集起来,运往脱粒机处。
脱粒机旁,往常需两人踩蹬的机器,如今自己滴溜溜的转着。
只需一人将小麦送入机器,就能看着看着金黄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机械化采收的效果,第一次在古老的大地上散发出光彩。
一切都欣欣向荣,除了轧钢厂的某个车间……
“咋个回事嘛!每个零件都在公差范围内。前面几台都好好的,咋就这一批的发动机老是打齿?”
“还有这批曲轴,检测的时候好好的,怎么转起来,轴心就偏了?”
几个大师傅围着新组装的发动机,有些郁闷的想哭。
哎!李长福摆弄着一堆零件,当初仿制老大哥发动机的现象又出现了!
那就是单个零件全部合格,但是组装到一起,就全是问题。
杨佑宁也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李老,这是怎么回事?”
“诶……标准化的问题啊!”
“标准?都是按着图纸的标准来的啊?技术员一个个测过去的!”一旁的易中海插嘴。
“您看,像这个齿轮,精度都达到6级了!”说着易中海挺了挺胸,这批齿轮他确实是下了苦功夫,连打磨都是亲自动手。
当然,他也不得不亲自动手,他的宝贝徒弟没资格在新组建的拖拉机生产车间立足。
就连他自己,也是厂里实在缺人手,才进来的。
李长福看了他一眼:“易师傅,单就工件来说,这批你做的真好。”
“但和它咬合的齿轮可不止一个啊,下面这个齿轮精度才11级,这个凸轮精度是10级。”
“别看他们每个尺寸相差不大,但全发动机一共73个部件。这里面的尺寸偏差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了!”
“那咋办!”
李长福缓缓摇头,他自然知道这是工业标准化的问题,可怎么解决……
他也没更好的办法。
“江夏那小子哪?”
“陪着农业部杨部长他们去农收了,说是实验机械化收割的效果。”
“把他弄回来,当初他好像提到了一种解决方案,但没深入进去。”
江夏有办法嘛?
有啊!
上机床呗!
人毕竟不是机器,不能保证高强度作业下,每个工件的一致性。机床就不一样了,虽然以目前的机床精度不能达到很高,但用来组装二冲程的发动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这也是废话。
环顾下整个车间。
两台看不出年月的刨床,8台老旧的普通车床,唯一一台崭新的c620-1,还是机部为了支援生产,刚刚配发下来的。
至于生产常用的坐标镗床、坐标磨床、齿轮磨床。
工友们表示听说过,没见过~
当然没见过。
大哥,你们原本是轧钢厂啊!要这些坐标机床干嘛,摆着好看嘛?
而且这会,这几种机床的设计图估计都还在奉天一厂的保险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