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首楞严三昧经真实功德 > 第二讲(第2页)

第二讲(第2页)

第一个妄想障,这是根本。《楞严经》的观念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我们为什么流转三界?因为我们造了生死的业力。但是你怎么会造业力呢?那是妄想引导的。所以这个罪的根源是妄想。你身体不会造业的。首楞严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

其次,它是兼带对治罪业障跟鬼神障。比如说它强调持戒,持四种重戒就是对治罪业。你不能造重大的罪业,否则会障碍你真如。再者,持咒对治鬼神障。这是一个兼带的枝末,主要是对治妄想。

我们可以这样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它在内心当中,偏重在破除障碍、偏重在随缘不变。《楞严经》它偏重在不变的根本,所以它破障;《法华经》偏重在不变随缘,所以它偏重在成就功德。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个房子很旧了,有很多垃圾,《楞严经》先把房子整理干净,先破障。《法华经》是在房子整理干净了以后的装潢,加上很多的庄严。所以,《楞严经》是偏重在灭恶、破障,《法华经》是在生善。一个偏重在不变,一个偏重在随缘。这两个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它们都是以真如作根本,只是两个的方向不太一样。所以本经当中,讲到修善的地方很少,鼓励你去修什么善法、波罗蜜,很少很少。它在心地法门讲得多。它认为:你刚开始,不要去管外面怎么样,也不要去行什么菩萨道,先把你内心的垃圾整理干净。《楞严经》是讲这个观念。

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三大宗旨:一,安住真如,先找到我们的真如;二,忆念真如,以持戒、诵咒、道场作基础,不断地忆念真如,让真如的那个不变的力量慢慢地加强;最后,破除三种障碍。这是整个十卷《楞严经》的三大宗旨。

叁、随文释义经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我们看第三段“随文释义”。

以下我们就正式解释经文。对经文的解释,学人主要依据海公长老的录音带,就是我们的恩师海公长老所讲的《楞严经》。我主要是依据他老人家的消文释义。他老人家的整个录音带的观念,是以蕅益大师作一个思想的主导,观念是根据蕅祖。在消文方面海公很重视圆瑛老法师跟海仁老法师的两个注解。但是我们的整个消文释义,大部分都是根据海公的。

经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古德解释经典,都是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就像一个人,我们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的状态,习惯也是把一个人分成三部分:他的头部、身体还有他的手脚。

头部就表示一个人的序分。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大部分先看他的脸部,看他脸部的表情知道这个人的个性怎么样,是善是恶。所以,我们从“序分”当中,看到经典是怎么发起的,是什么原因来引动佛陀说法的,到底阿难他的病是什么,佛陀他的药是什么。从“序分”当中,可以看出这个法门的整个大纲。这是指的头部的地方。

“正宗分”,就是一个人身体的五脏六腑。你的身体状态、你的地水火风的运转是不是顺畅,都是跟心肝脾肺肾有关,是主要内涵。

第三个“流通分”,就是我们一个人的手脚。这个人能够跑多远跟你的脚有关系。这里,佛陀会赞叹本经的功德,使令众生能够欢喜地来信受、赞叹受持《楞严经》的功德。《楞严经》的功德,最殊胜之处就是破除你的罪障。可以说,你有再大的罪障,你修首楞严王三昧,“灭业障如翻大地”,是从根本把那个罪根拔起来。我不敢保证说你修《楞严经》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生善”这一部分我不敢讲,但是破除罪障、破除妄想《楞严经》是专门的,它专门在破障。特别是你造了罪业,你要忏悔业障,再把忏悔当中加上首楞严王三昧的那种观想,非常有效果。

所以,它里面说你即使曾经破了四重戒,破了根本戒,你修《楞严经》都可以得到帮助,都能够恢复原来的戒体。后面说到犯到四波罗夷、八波罗夷、菩萨的十波罗夷,都可以根据本经来灭罪,因为它找到你的本性。《楞严经》说你造罪,那是一念的妄想遇到了妄境,那是一个外境的缘生缘灭。真如本性没有“罪”这件事情。所以当你回归本性的时候,罪业没有根,那个根被你拔掉了;就算有,它也没有势力了,起码能够保持临终的正念。所以“流通分”当中,佛陀会广泛地说明受持本经的功德,特别是在破除罪障这一方面。

甲一、序分分二:乙一、通序。乙二、别序。

乙一、通序分二:丙一、标闻说时处。丙二、引大众同闻。

丙一、标闻说时处

首先我们看第一部分的“序分”。

序分分成两段:第一段是通序,第二段是别序。

通序的“通”,意为它是通于一切经典的。我们讲六种成就,就是以六种成就来生起大家的信心,叫作证信序,以这六种成就来证明本经的真实性。

第二个是别序,就是别于一切经典的,又叫作发起序,就是说明一部经它发起的因缘,从发起的因缘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法门它所对治的问题在哪里,叫发起序。

首先我们看“通序”。

通序,蕅益大师将它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标闻说时处”,第二段“引大同闻”。先说明本经的说法的时间跟处所。

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

这里标出了六种成就里面的五种成就。

首先这个“如是”是一个信成就。

“如是”在古代的印度表示信顺。当我们对这样的道理表示相信、表示随顺,我们就说:哦,如是!假设你不能够相信、随顺,你就说:不如是!这是一个印度的口语。佛陀使令阿难尊者在结集经典的时候,每一部经都加一个“如是”,这当中有一层很深的意思。古德说:为什么佛陀要使令所有的经典都加一个“如是”呢?因为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也就是说,我们受持经典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灭恶生善的功德,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产生了信心,由信心而产生精进,由精进产生正念,最后产生智慧。假设我们刚开始是没有信心的,生起怀疑的心来受持这个经典,那么这些文字跑到我们心中,完全不能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所以刚开始在受持经典的时候,加上一个“如是”,就是昭告所有的佛弟子:你要赶快把信心生起来!就是在受持经典、看到“如是”的时候,使令佛弟子生起恭敬的信心,以下的经文,才能够对我们产生“五根”的效果。所以,佛陀的慈悲心,使令阿难尊者在经典之前加一个“如是”,就是首先建立信心。

“我闻”。“我”指的是阿难尊者。“我闻”是什么意思呢?

“我闻”就是阿难尊者依止耳根而发动耳识,来听闻《楞严经》。为什么要标出“我闻”表示闻成就呢?古德的注解当中说,这里标出“我闻”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佛法是有本之学,不同于外道是无本。你看外道他创造一个思想出来,是没有根本,胡说八道。他的老师在打坐,突然看到一只飞鸟飞过去,他就讲出一个思想;他在打坐得到禅定,看到一只牛死了以后生天,他又创造一个思想出来,完全没有传承。佛法是重视传承的。“我闻”的意思就是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我们是以佛为师、以人作师;佛灭度以后是以法作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