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首楞严三昧经真实功德 > 第五十八讲(第1页)

第五十八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27页。我们这一科讲到丑二,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

佛陀前面是讲到六根的差别功德,到这一科就正式要我们修学者很详细地去拣择六根的这些差别功德,来选择一个圆通本根,也就是我们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一个所观境。

为什么要选择所观境呢?在这一段的寅一“劝简略明”当中提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你六根的修学一定要一门深入,所谓的“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虽然烦恼是普遍在六根活动,但是你不可能同时去攀缘六根,这样子到最后一定被烦恼打败,因为你的心力分散。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掘井,深造自得。你看你口渴,要挖井,你不可能同时挖六个洞。你挖六个洞,一辈子也挖不到水。你要把所有的精神体力统一地挖一个洞,那你才能够得到水。也就是说,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一定要集中在一个所观境,你才能够深造自得。所以你必须要去选择一个圆通本根,因为你没有选择余地,你一定要找一个根,一门深入的。

第二个,你选择一个圆通本根跟没有选择一个圆通本根,是差很多的效果,日劫相倍。在事相上,法门的确是有高下的差别。你看,佛陀把法门比喻作“乘”!你说你从这边到台北去,你坐汽车跟骑脚踏车肯定是不一样的。法门的确是有它契机性的差别。一个契理契机的法门,的确能够使令我们很容易上手,所以你非选择不可。

所以,六根的理性是相通的,但六根的事相的确要拣别。这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的两个理由,这个在这段有说明。

第二个,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呢?

佛陀告诉我们三个方法:第一个,合离;第二个,浅深;第三个,圆通跟不圆通。那要照这样子选择下来,当然就是剩下耳根圆通。正如印光大师说的,耳根容易摄心。在整个六根当中,我们对于音乐、对于声音,最容易产生专注。我们眼睛本来在看一个东西,突然间有声音,我们很容易被声音牵着走,因为声音对我们影响太大。只要听着声音,我们其他的根都可以放下,很自然放下,它的主导性特别强。所以,用耳根来运作是最容易摄心的。第二个,印光大师强调它特别养神,它没有疲惫的感觉。它能够让你白天去听佛号,晚上也听佛号,它就没有疲惫、厌烦的感觉。不像你用第六意识,用久了你会厌烦、会疲惫。所以,在我们由业力所招感的六根当中,耳根的确是扮演非常好的一个“门”,一个下手处。

在这一段佛陀是作一个简略的说明,也等于是有一种劝勉我们好好地去选择的意思。

寅二、因疑广示分二:卯一、疑请;卯二、广示

阿难尊者听佛陀讲到前面的这一段开示以后,产生了三种疑惑。这个时候佛陀就根据阿难尊者的疑惑来广泛地开示,来破除他的疑惑。这当中分两段:第一个,疑请;第二个,广示。

阿难尊者因为心中有疑,来请示佛陀。看阿难尊者是产生什么疑惑。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这段经文是很简单,我们把它作一个消释。

阿难尊者白告佛陀说,世尊!为什么在六根门头当中我们产生回光返照,只要深入其中的一根,把这一根的妄想破坏了而回复到清净,就能够使令所有的六根都得到清净呢?为什么一根清净六根都清净呢?

这个地方表面上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古德说,其实阿难尊者的问有三层含义,从后面佛陀的回答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个,就是这个经文所表达的,为什么深入一根的观照能够使令六根清净?这第一个。第二个,如何一门深入,如何正确地去一门深入?第三个,当我们一门深入以后,应该怎么来做一个下手,第一步要怎么做?当我们选择了这个圆通本根以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去破坏这六根里面的虚妄的力量。提出了三点。

这以下就是根据阿难尊者的这个疑请,佛陀作了种种的广泛的开示——有关六根的相互关系。

卯二、广示分二:辰一、约研破总示;辰二、约行相别示

佛陀因为阿难尊者的启请而广泛地开示它的内涵。这当中分两段:一,约研破总示;二,约行相别示。

辰一、约研破总示分三:巳一、就法研破;巳二、借喻显理;巳三、以法合喻

“约研破”,这个“研”就是研究六根的烦恼相貌,叫作研;“破”就是谈到破除的方法。先研究它的烦恼相,再破除,来作一个拢总的指示。这当中分成三小段:一,就法研破;二,借喻显理;第三个,以法合喻。

巳一、就法研破

【图一】

首先就着法。这个法指的是什么呢?是阿难尊者自己所证得之法。阿难尊者当然是证得初果,就着初果的法来研破。这个地方有两大段,第一个讲到阿难尊者所证得的法“情执尚深”,这当中有“我执未尽”跟“法执全在”。看第一段。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

这个地方就说明,身为阿难尊者,你为什么要选择六根?因为你非选择不可,因为你有法执嘛。佛告阿难,说你现在已经证得了小乘见道位的初果,初果当然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对于六尘的粗的分别已经不生起了。因为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他灭除了三界的有情众生当中的一个“见所断惑”,三界的见惑已经断除了,也证得了无我的真理。但是俱生的我执,这个微细的我执还是存在的,所以仍然没有能够完全了知在六根当中所累积的无始以来这种虚妄的习气,这个就是所谓的思惑。这个思惑要到修道位才能够慢慢地断除。他的我执未尽,就是破了分别我执,俱生我执还在。

更何况在六根当中那种微细的“生住异灭”。我们烦恼有四种相貌:生、住、异、灭。这种种产生的“分齐头数”,包括了我们讲“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的妄动产生了三细六粗,这种种的差别相状,那更难掌控。

佛陀诃责阿难尊者“法执犹在”,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选择六根呢?因为我们的确有法执啊。有法执的话,每一个根对我们的效果的确不同,因为我们不能够法法自在。所以凡位的众生的确要选择六根,这个在事相上你必须要拣别的。

这以下佛陀就把这六根的关系详细地说明。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先提出一个问。说你现在姑且去观察,你现前身心世界的六根门头,到底是一还是六?“一”的话就完全相同。如果是“一”的话,那你选择哪一根都一样了。如果选择“六”,那么六根完全不同。六根完全不同那就糟糕了。六根完全不同,那你断了耳根的烦恼,你还得去断眼根的烦恼,还要断意根的烦恼,因为它六根完全不同。所以,到底它是完全相同,还是完全不同,这个要拣别出来。

我们先看“非一”的情况。“阿难!若言一者”,假设六根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耳何不见”?你耳朵为什么不能见东西呢?眼睛为什么不能去听声音呢?头部为什么不能走路呢?双脚为什么不能说话呢?可见得,六根的作用的确是有它的各别独立的体性的。既然有它的各别独立体性,当然要再拣别了,因为它“非一”嘛。

看“非六”。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