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六十三页。我们讲到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所引生的根结,就是动静两种的结相。当我们开始在闻的功能当中,不再攀缘外在的声音,也不再攀缘内心产生的耳识的分别,而只是停留在一种闻的当下的功能,慢慢地就把动静两种的根结相状给消灭了,叫“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对这一段,蕅益大师提出了两个总结:
第一个,他说这一段叫作圆破色阴。其实后面都是有一个圆,圆满的圆。这个“圆”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讲就是一破一切破。虽然我们刚开始是在耳根当中破除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但是同时,在眼根当中的明暗二相也是了然不生,在鼻根当中的通塞二相乃至于舌根的甜淡二相,身根的离合二相乃至于意根的生灭二相,都是了然不生。所以,这个圆通法门,因为是直接地回归我们一念心性,所以它的特色就是“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不必说耳根破了以后再来对治眼根,不必的,因为整个心性是通于六根的。这叫圆破色阴。首先解释“圆”这个字。
其次,解释“了然不生”。“不生”这两个字,蕅益大师有很特殊的解释。他说,什么叫“不生”?就是一切法是本自不生,只就是一念的虚妄分别而有,并不是除去了外境方名无生,也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实体。因缘生、因缘灭,所以它本来就没有实体,只就是一个假相。所以你根本就不必去破坏它的假相,你只要能够不随妄转。这个地方很重要,你不随它转,它自然消失掉,你根本就不需要破坏它,因为它是没有实体的东西。所以,一切法本来就不生,只是我们的分别心而产生的,你只要把分别心消灭了,这个假相就自然消失掉。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懂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修行了。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这一段的观念作一个总结。
丑二、圆破受阴超见浊。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这个“如是”,就是前面那个观照的智慧,也就是那种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那么这个智慧怎么样呢?“渐增”,就是辗转增盛。修行人破除了动静二相以后,他在闻这一部分继续用功,那么慢慢地就有什么功德出现呢?“闻所闻尽。”第一个闻是耳根当中能闻的功能,所闻就是外在的动静两种的尘相。这个时候,不管是能闻的耳根的功能,还是所闻的外在的尘相,都是穷尽而不再生起了。
前面所破除的是动静二相,是破除了外在的尘相,脱离尘相;这个地方偏重在脱离能闻的耳根。所以到了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迥脱根尘,一念灵灵觉觉的心识现前。这个时候已经破除了根结,但是这个时候觉结现前。这个时候已经证得了我空真如。前面是破除动静二结,这个地方破除了根结,但是同时这个觉结也现前。
这个受阴,在后面的经文提到这个受阴的障碍,在我们六根当中会产生什么障碍?它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产生见闻嗅尝觉知这六种功能,经常受到“受”的干扰。什么干扰呢?“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说好像一个正常人,但是他魇,就是梦魇,就是做恶梦。做恶梦的时候他很清楚,他那个心很清楚,见闻不惑,不迷惑。他也能够看到东西,甚至于他也听得到声音,但是他被鬼魅所系缚,他手足不能动。他头脑很清楚,只是手不能动,脚也不能动。那比喻说我们在见闻嗅尝觉知六根当中,因为经常有很多的感受,苦乐的感受经常障碍我们六根的功能,使令我们的心产生一种系缚,我们一直受着快乐感受、痛苦感受的干扰。所以,这个受阴一破以后,他就像一个人梦魇消除了,就活动自在,他的心特别的明利,特别的灵巧,不再受感受的系缚。这个是讲到受阴的状态。
丑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前面是破除了根结,这个时候是破除觉结。把觉结破除,空结现前。
“尽闻”,就是你已经穷尽了能闻的耳根跟所闻的尘境,叫尽闻,就是这个根结已经破坏了。“不住”,不住的意思就是你心中的观照智慧继续地用功而不停止,我们这个时候不生满足之想,不住就是继续地观照。
这个时候继续观照有什么功德呢?“觉所觉空。”这个觉我们前面说过,前面的“圆破受阴超见浊”已经把根结破坏,这个时候觉结现前,一种灵灵觉觉的心识现前。这个灵灵觉觉的心识已经外不受六尘的干扰,内不受耳根里面那个感受的干扰。但这个时候连这个觉(第一个“觉”就是能观的智,第二个“所觉”是所觉的根尘),这个时候能觉所觉的功能也空掉了,也当下不生,不再受它的影响,不再受它的干扰。所以这个地方所空掉的是能觉的智慧跟所觉的尘境。
前面的根尘脱落以后,灵灵觉觉、不受根尘系缚的觉心现前;这个时候更加地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灵灵觉觉的觉心、这个觉结也消灭了。这个时候空结现前。
蕅益大师在这一段经文的注解中说,一个人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破除了想阴,想阴消灭是什么相貌呢?蕅益大师说:“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也就是说这个人梦想消灭,他平常有很多很多的妄想,白天的妄想、晚上的梦境,都完全消灭了。所以他这个人白天跟晚上都一样的,没有白天跟晚上的差别,那一念心是非常的明了、非常的寂静,好像万里晴空一样,没有一点的乌云。这个时候心中不再有粗重的前尘影事,他的心不再想过去,也不再想未来,就活在当下。
我们一天到晚想过去,就是因为心中很多的灰尘、很多的影像。这个时候,想阴一破,他那个心就是活在现在。他不再回忆过去的事情,也不去想象未来的事情,就是很明了的。虽然还不到一念心性,但那个心就是了了分明地现前。这个时候空结现前,虚空的空,空结现前。他把那个觉结破坏了。这是破坏了想阴。
丑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这个地方正式破空结。“空觉”,第一个空,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空掉能觉跟所觉,前面等于是破掉了觉结。“空觉”,空是能破,这个觉就是所破,就是前面说的能觉的智跟所觉的根尘,这个就是所破。“空觉”就是空掉了能觉的智慧跟所觉的根尘。“极圆”就是极其的圆满。
“空所空灭”,第一个空是能空的智慧,第二个是所空的境。这个地方连那个空的意境也不再执着了,就是连空的这个结也消灭了,空掉能空的智慧跟所空的尘境。都消灭了,连空结也不执着。
那么连空结也不执着是什么相貌呢?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前面的动、静、根、觉、空这五种结,都是一种生灭之相,都叫作生灭。这个时候菩萨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前面的动静根觉空五种结消灭以后,这个时候一种寂灭的境界现前,这个地方的寂灭就是第八识的根本无明,就是灭结现前。
蕅益大师说,这一段正式所破的就是行阴。行阴如果破坏以后是什么相貌呢?“如波澜灭,化为澄水。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于涅盘天,将大明悟。”就像那个波动的波澜,波澜的扰动相整个停下来,变成平静的水。在有为的世间当中,那种扰动相,那种有为生起的生机,全部被破坏了,在一片寂静的黑暗当中,太阳即将出现,“于涅盘天,将大明悟”。也就是说,他这个时候已经到达了整个光明智慧的最后一刹那,就是“寂灭现前”。但这个寂灭还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那是我们最初一念妄动的那个根本的、最微细的无明,叫作生相无明。这个地方等于是破除行阴。行阴一破除的时候,整个生灭相消失了,然后产生一个不生灭的相状现前,这个叫作灭结现前。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地方正式地破除灭结,破除识阴。
“忽然”就是一刹那的时间。什么叫“忽然”呢?就是菩萨在那一念寂灭心中,他也是不生满足之想,在一念的寂灭心中他还是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在这个寂灭的相状当中生起观照,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继续地回光返照,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现前,就把这个无始无明的妄想给破坏了,而证入了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这一念心性是什么相貌呢?
超越世间,超越出世间。它超越世间有为的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生灭法,也超越了出世间不生灭的识阴,菩萨的这种微细的法执。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可以说是“十方圆明”,他能够洞察十方而现出了大圆镜智,把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
我们在前面常说要观察不生灭心,其实这个“不生灭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地方很清楚,它是远离生灭,也远离不生灭。大乘佛法讲“不生灭心”的意思不是不生灭。你要解释作不生灭那就完了,那这个东西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了。你看,它是超越世间的生灭相,也超越出世间的不生灭相。所以我们讲《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话,你要把它解释成一句话那就错认消息了。它的意思是两句话:不生,也不灭。
凡夫执着生,我们喜欢东西是生出来,有的东西嘛!我们看到东西生出来很高兴,消失我们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喜欢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讨厌,他喜欢灭,他觉得生都是痛苦的,有为相都是痛苦的,二乘人好乐灭,喜欢那个寂灭相。菩萨是远离生相、远离灭相。所以“不生不灭”是作两句话解释的。不生不灭就是刚好跟这段经文相同。超越世间,也超越出世间,而产生一种洞察十方的大圆镜智现前。
这个大圆镜智有什么样的殊胜功德呢?这个地方讲出两种功德。
菩萨一念的大圆镜智的心中,第一个,它上相应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十方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与十方诸佛的体性是相同的,而产生一种大慈之力来与众生安乐。
这个地方“与佛如来”,“与佛”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这样,他说我们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萨种性,有各式各样的种性,有十法界的种性。十方圆明的这个菩萨,他那一念心在这十法界当中已经证得了等同佛界的体性,这十法界的佛性被他证得了,所以他依止佛性产生了大慈的与乐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他那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也相应于一切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也本具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被一切虚妄的相状所遮盖,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与诸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菩萨同时证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证得十法界当中那个九界的众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这个觉性去产生大慈力,这个地方他依止他所证的九法界的众生之性而产生大悲的拔苦的力量。他依止佛性产生与乐的功德,依止众生性而产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个十法界的体性全部证得,完全没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