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叮叮叮。”
“嘭嘭嘭。”
旁边一个老汉瞧着殷诵把着一大块花岗岩在地上敲敲打打,不禁好奇地走过来。老汉和殷诵搭话:“小伙子,力气不错啊。”
“昂。”殷诵应了一声。
老大爷乐呵呵地建议道:“这么大的力气,去入伍一定能当大将军。”
殷诵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承您吉言。”
老汉看了一会儿,慢悠悠地起身往自家的店铺走去。
柳谓跑出来,说大豆已经挑拣干净了。殷诵起身,从店铺进院子。
殷诵查看了一遍,陶缸中的豆子不仅挑好,而且已经清洗干净。
殷诵朝一旁拿着木板的钱子挥挥手,让他将木板盖住缸口。
柳谓和钱子见殷诵这边没有别的事吩咐,双双去厨房为殷诵和黄天祥准备午饭。
殷诵回到店门口,继续凿石头大业。
“铛铛铛。”
“叮叮叮。”
“嘭嘭嘭。”
下午,伯邑考背着长琴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两个小孩坐在石屑中。殷诵手里的凿子和榔头舞得飞起,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轻松写意,好像他手里凿的不是花岗岩,而是一块质地细腻的木头。
“殿下在做什么呀?”伯邑考笑眯眯地走近殷诵面前,问他道。
殷诵歪头看到伯邑考,怕石屑飞到伯邑考脸上去,连忙停下动作,放下凿子和榔头。
殷诵起身,欢喜地应道:“我要做个石磨。你们西岐种了好多麦子,但是麦饭太硬太难吃了,还是磨成面粉好入口。”
西岐种的小麦不是本土粮种,是从西边引进的舶来品,原本只有羌族在种植。伯邑考的祖父季历担任西伯侯时,小麦被西岐引入并广泛种植。渐渐的,大商其他地方也开始了小麦的种植。
但是小麦的麦粒坚硬,中间还有一道沟,很难用水煮得糯烂入口。若是像粟米、大豆一样不去皮直接放锅里煮,吃到嘴里“哈哈”刮喉咙。
将小麦捣烂磨碎,做成面粉,进而做成饼面,倒是不错。但是现在用来捣弄面粉的工具是费时费力的舂臼。
贵族有下人和奴隶伺候,可以尽情享受。平民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半来用,根本没有那么多空闲把麦粒舂成细细的面粉。
整个大商,除了西岐,没有一个地方会大规模种植小麦。
但是殷诵从太乙真人的手记中看到,最近二百年气候变化极大,再不如两百年前的温热潮湿。严寒少雨已经是常态。
太乙真人在手记中感慨,如今山下的夏天,气温还不如两百年前的秋末。
而小麦,是最适应寒冷气候生长的作物。
殷诵拍了拍基本成型的石磨,骄傲自信地说道:“有了这个石磨,以驴骡为脚力,不费一点人工,便能磨出细腻的面粉。又省时又省力。”
“以后,我就把这件石磨放在店门口,专门给人磨面粉。”殷诵得意地向伯邑考说起自己的打算。
伯邑考也不管殷诵说的能不能成真,真心地将这位王孙赞了赞。
殷诵得到美男子的亲口夸赞,更加得意了。
伯邑考这次过来,是为了向殷诵答谢。但是伯邑考不是独自前来,他的身边站着四弟姬旦、西申侯的女儿姜源。
姜源听到殷诵说起石磨的用处,不由得眼前一亮。小麦这个东西她熟啊,西岐这边的麦种还是从他们西申和更西面的羌族引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