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本来很想把杨广弄死,只是苦于没机会,曾经有几次机会摆在他面前,但他觉得那是鸡爪子烩豆腐,没多大油水。
所以说,杨玄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机会是留给胆大的人,这样的人就是鲁班的儿子学木匠,不用拜师,一学就会。
造反吧,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杨玄感作为礼部尚书,正在大后方筹集粮草,于是计上心来,第一断杨广的粮草,第二起兵造反,双管齐下,够他杨广喝一壶的。
公元613年六月三日,杨玄感在黎阳起兵。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一些被杨坚时代打压过的官员,纷纷建立了统一战线,其中一个叫李密的,加入了杨玄感的队伍。
李密对杨广恨之入骨,杨广四处找寻李密无果,两人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杨玄感一闹,李密就无须做地下工作了,光明磊落地大摇大摆地当起了杨玄感的军师。
扯旗杆放炮,生怕别人不知道。
李密同志给杨玄感献出了三条计策,但杨玄感是吃了石头拉硬屎,选择了一条下下策。
有必要说一下李密的计谋,此哥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话题人物。
李密同志说:“我有三计,让你选择,那杨老二到国外去了,千里之外,鞭长莫及,理应带兵进入蓟州,卡住杨老二的咽喉,断无退路,不到一个月,杨广连饭都吃不上,乖乖投降,此为上计。”
杨玄感两眼并没有发出惊喜的光茫。
很显然,李密的这一番话并未打动杨玄感,执着的李密不能就此罢休,继续抖落他的第二条计策:“占领关中,进攻长安,虽然杨广回到国内,但是我们端了他的老巢,他必定心慌意乱,士气剧减,我们占据险要关隘,量他杨老二也近前不得。”
李密的唾沫都差点儿干了,杨玄感始终不表态。
杨玄感反而有兴趣听听下一个计谋:现在最近的地方东都洛阳,有重兵把守,又没险要之地防守,胜负难料。
没想到,此计一经说出,杨玄感两眼放光:妙计也。
因为东都洛阳汇集了上百朝廷重臣,如果攻克了洛阳,那政治影响力该有多大?用不着换班子了,这群官老爷直接当我的属下吧。
如此理想主义坚定者,就喜欢一蹴而就,需知理想有时候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你要当老大,那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就是你得打赢人家。
杨玄感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是替天行道,斩昏君,为天下人起兵的,这一招忽悠技术挺管用,起义军顺利渡过黄河。
但是,留守洛阳的是杨广的孙子杨侗,他还真是孙子,你喊破喉咙,不出来就不出来,有本事你撞墙。
杨侗不迎战的目的只有一个:等援兵。
杨玄感很后悔,当初怎么不听李密的上策呢?如果取关中的话,现在不当皇帝,至少也是一个王。
洛阳城不是纸糊的,城墙不是一天垒成的,杨侗不是傻子生下的,没希望了吧。
高句丽抵挡不住,杨玄感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