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减少对于白龙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首先是食物减少导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仅仅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随着一代白龙人灭绝,白龙人种群数量就锐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而原来一窝能够生产三到五只的白龙人出生率也被控制到了三只以下,甚至在白龙人的幼体之间出现了互相残杀来争夺被母亲哺乳的现象,极其类似于现实地球上的小藏獒自相残杀的现象。
但是极高的厮杀率也极大促进了白龙人智力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注意到种群内部的自相残杀是提高种群内个体的情商与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人类世界也是如此,越是在残酷的社会竞争淘汰中生存下来的个体就越是拥有极强的大脑计算能力,动手能力或者其他吸引异性和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而那些浑浑噩噩坐以待毙偷懒散漫好吃懒做的个体往往淘汰地越快。
大猩猩和黑猩猩是两种进化选择方向,大猩猩选择了以体力为优势的进化方向,所以智力受到了限制,而黑猩猩则在进化过程中加强了智力,但体力不如大猩猩。
我要做的是尽量将白龙人向智力进化的方向上引导。
洋流改变的一千二百六十三年后,白龙人终于懂得了如何用双手捧着硬壳火龙果捶打礁石来获取里面的果肉,并且这种捶打果肉获取食物的方式在白龙人内部还有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年长的个体开始有目的性地教育下一代的小白龙人。
而在之后的十万八千年的时间里,白龙人终于开始注意到了海潮季节性涨落与贝壳类大量繁殖之间的关系,白龙人开始学会在贝壳类生物大量繁殖的季度之前采摘果实、卵类、小型爬行类和哺乳类为生,而在贝类大量繁殖期间以贝类生物为生。
又在那之后的一百九十七万时间里,部分白龙人开始学会通过潜水进入浅层海域来获取海底植物和挖掘贝类获取食物弥补须弥山上的食物不足现象。
因为白龙人开始学习潜水,其体表的光滑度开始上身,原先的硬实多毛的皮肤表面终于开始向着海狮的光滑皮肤发展,皮肤表面的毛发开始减少,而且也更为柔软。
在没有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动之下,白龙人的种群的智力在缓步地上升着,而且在两千六百万年后,经历了数十次冰川时代的白龙人的智力提高得更为明显,它们开始学会了用冷冻食物的方法来增加食物保质期。
其方法是将它们捕捉到的肉类食物带到须弥山的雪线附近,然后在厚达一米的雪地上挖出一个坑洞,再把食物放在雪地里埋藏,冰冻状态的肉类可以保存数个月之久,这样白龙人就有效解决了季节性食物不足的现象,种群数量也因此开始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原来季节性的发情期也因为食物冷冻技术的出现而有了变动,白龙人的繁殖期开始渐渐变得不再那么规律,而是开始参差不齐起来。尤其是那些擅长食物冷藏的雄性白龙人,会在食物较为匮乏的季节拿出自己埋藏在雪地里的肉块向雌性求偶,这时候的成功率往往比其他季节更高。
当然,食物冷藏技术的出现也意味着盗贼的出现,一部分聪明而狡猾的白龙人开始懂得如何不劳而获地从雪地里搜刮其他白龙人埋藏的肉块。
于是为了避免自己辛苦获得的食物被狡猾的偷盗者偷走,原食物的主人也开始变得聪明,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寻找人迹罕至的地点,懂得如何躲开其他人的跟踪和监视,开始学会挖更深的坑,并且懂得在自己埋藏食物的地点附近做记号,做的记号说来也非常好笑,那是摆放在食物埋藏地点的以一定几何图形分布的石块。
原本我以为白龙人会学犬类以尿作为领地的记号,但是在雪地里尿冻结太快,分子扩散极其缓慢,几个月后尿很容易被新的雪掩盖所以用石块来做记号更实在。每一个白龙人都会用石头摆放石头阵,从高空看多少类似于纳斯卡地画或者英国的巨石阵,只是粗糙很多。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石头阵只有白龙人自己看得懂,每一个石头阵都反应了白龙人自己眼中的世界。
这些石头阵,也是白龙人最原始的三维文字。
就连后来的白龙人自己也不知道,它们祖先的这种乱石组成的巨石阵成为了白龙人日后的三维文字的起源。
这种三维文字的特异之处在于除了从正上方观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含义之外,从侧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阅读,每转动九十度都能够成为具有另外一种含义的文字。而后来的白龙人文字中除了文字的形状之外,还加入了色彩的区分,白龙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二十四种色彩,以一种色彩作为一种音标,白龙人文字的基础音标有二十四种之多。
白龙人的后人也料想不到,它们最初发明文字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储藏的食物做个简单易识别的标记而已。这种标记却渐渐成为了种群内部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随着食物问题逐渐解决,在将近八百万年的演化后,白龙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到了二十七岁,随着白龙人大脑脑容量开始扩展,文字的传承也终于开始有了较为固定的社会形态,在白龙人种群中,开始出现了固定的三到五只负责记录乱石阵阵型的大龄长辈,它们专门负责教育后辈识别乱石阵,这些智力较高的白龙人能够发出200到300千赫频率的声音,其声音组成也是由发声、音节、单词、句子、段落和上下文等6个阶段组成,复杂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现实地球的海豚,而在音节上,白龙人的语言音节则达到了复杂的二十四种,每一种都对应一种色彩。白龙人是通过色彩和音节之间的对应关系来传递信息的。
比如说,海蓝色这种颜色在白龙人的语言中发音为“咕兹”,而白龙人连续发出四声“咕兹”,也就意味着“海蓝,海蓝,海蓝,海蓝!”意思就是四个方向都看到蓝色,所以这就代表着大海。
章三十三 广角视景和智能指数
而如果海洋的某一侧发现了一座岛屿,则岛屿的方向与岛屿单词在句子中的排位有关,岛屿的发音为“库兹呀兹”,从颜色意义上来说是“上白色下绿色”,白色代表着山顶上的积雪,黄色代表着雪线下方的植被,上白下绿代表着岛屿,而如果白龙人的话语中出现“咕兹,咕兹,咕兹,库兹呀兹”,则意味着在海洋的西面有一座岛屿。前面三个咕兹分别代表以顺时针看海洋的方位,所以分别代表北方,东方和南方,而库兹呀兹在最后,也意味着是西方。
而这种文字要写在地上,则需要先用乱石阵排出一个代表主语的图案,然后这个乱石阵从侧北面开始看起,分别在石头阵上的石头上涂抹蓝色、蓝色、蓝色、白绿色五种颜色。
这种与人类世界大相庭径的语言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与白龙人的眼球视角有关,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平面,而白龙人由于能够飞天,它们看地表事物时的视角是180度的半圆,类似于广角镜头的呈现效果,它们视野比人类更开阔,所以文字也能够以三维呈现。
而这样的文字表达对于寻常的人类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文字的出现是进化树上的一个巨大的变动,因为文字的出现代表着除了基因进化之外的另外一条进化道路打开了,那就是文明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一直有两条道路,其中一条是从远古生物时代开始的基因进化道路,人类毕竟属于生物,基因进化是人类的进化方式,但是这种进化极其缓慢,人类的大脑想要多进化出一立方厘米的空间需要约莫二十万年的时间,而由于女性盆骨大小的限制,现代人类的大脑已经停止进化地更大,因为更大的大脑头骨意味着难产几率更高,这样一来人类在出生之前就会难产而死,所以人类的大脑被女性盆骨大小所限制了。
人类大脑进化被限制,人类就不得不采用文化这种后天的传承性文化来弥补,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经验的表达,通过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性的工具来把一个种群内的成员用器官感受到的各种刺激的经验和记忆进行记录,并且通过“教师”这种承担文化传承任务的种群成员将文化传递教授给大脑一片空白还没有接受思想经验灌输的幼年个体来避免其重复前人的实践探索。
如果没有思想的进化,则人类就只有基因进化,每一代成员都将只是重复上一代的探索行为,成为一种差异极小的轮回。
同时,人类大脑二十万年才能够有较为明显的大脑基因进化的模式也注定了人类无法靠自身进化来和智力以指数式增长的人工智能进行抗衡,而且靠基因自身的进化,需要二十万年才能够有较为明显的变动,对于社会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尤其是在工业文明阶段,让人类基因自然进化,需要消耗二十万年的工业文明水平的地球资源,那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发展突破,即便到人类把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的那一天,人类的大脑也不会有多少改变。
人类的思想进化是进化树上的一个拐点,代表着不同于基因的另外一种东西也开始了进化,那就是“思想”,思想这种物体极其容易生存,纸张,树叶,竹签,沙滩上的图案,都能够成为它们寄居的场所,而且思想容易保存,哪怕学习思想的智能生命个体死亡,它们的后代也能够通过书籍文字重新获得与上一代几乎相同的思想理论,思想这种物种的稳定性极大,而每一次的理论突破可以算是思想这种物种的变异和质变式进化。而一个错误的理论被推翻则是错误进化出的思想个体的消亡。
“八百二十七万年的进化,终于进化出了最为简陋的文字……”当我把八百万年的时间以万年为跨度跳跃了八百二十七次后,终于见到了第一只白龙人在沙滩上用彩色的贝壳搭出了极其复杂工艺程度极高的三维文字。
“恭喜你了,主人。”蒂兰圣雪祝贺道,“在你的不懈努力之下,白龙人已经成为了你创造的所有生命体中拥有最高智力的物种。”
“真是够折磨人的啊,呵呵。”我有些疲惫地道,虽然在希尔伯特空间内身体上的负荷几乎感觉不到,但是大量重复性操作在大脑记忆上积累下来的负荷依然让我极度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