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军第27旅在战役发起前已撤出前线,由第28旅接替并转为预备队,因此该方向的攻击重点转移到了韩伪6师和美军第24师。
第20军和第27军的部队在第一夜均成功完成了突破任务,到23日夜晚,两支部队分别推进了15到20公里。
美军战史对这一方向美韩军队的溃败情况作出了如下描述:
晚8时,中国第20军60师部队对韩伪6师防线发起猛烈攻击。在缺乏炮兵支援、仅有少量其他火力配合的情况下,前锋第179团突袭了韩军伪6师2团的一个营。敌军通过防线中央的一个缺口突破,一部分部队绕到第19团和第2团的背后,另一部分则继续向第7团发动进攻。
在短短几分钟内,韩军的两个团便陷入了激烈的混战。随后,第七团紧随溃退中的第二团步伐,也加入了慌乱逃亡的队伍。武器装备和车辆被抛弃,散落在无人驻守的阵地上以及撤退的道路上。
随着韩军四处溃逃,原本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的炮兵部队暴露在敌军眼前。韩军第27炮兵营的士兵抛弃了武器仓皇逃窜,而美军炮兵虽带着全部装备试图撤退,却在狭窄的通道上遭遇敌军袭击。大批涌动的人员和车辆最终堵塞了道路。
当美军第2化学迫击炮营c连、第2火箭炮兵连与第92装甲炮兵营汇合时,所有主战装备已悉数遗失,而第987装甲炮兵营也仅带回了半数的武器装备。
经过整整一个夜晚的撤退,韩伪6师的师长及其参谋机构在距离原阵地以南10英里的地点集结了约2500名官兵,建立了一定的秩序。这一过程中,美军第24师的右翼和第1陆战师的左翼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
由于面对的敌军迅速溃退,第9兵团各部队的突破并未遭遇太多阻碍,但这对实现歼灭敌军的目标十分不利。宋时轮和陶勇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连续下达指示,要求各部队不要让正在撤退的敌人逃脱。
然而,由于战前第9兵团各部的部署仅限于突破并分割眼前之敌,并未预料到敌人会如此迅速撤退,也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的预案,导致部队普遍反应不及时。
在接到兵团的多次指令后,各军进行了重新部署,要求部队遇敌时,不论其部别和番号,只要有机会就迅速包围并歼灭敌人。尽管如此,因敌军撤退速度极快,仍无法成建制地将其整团或整营包围并歼灭。
第20军在战后总结中,对此次美军的撤退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六条:
首先采取进攻姿态,互为策应,以猛烈炮火进行拦截,各部迅速收缩,无论编制如何,皆向主力集结。
第二,派遣小股部队担任后卫任务,依托公路沿线各据点逐步接应,撤退队形则安排坦克为前导和后卫,并派遣飞机进行掩护,部队沿着公路多路纵队推进。
三是在撤退时若遭遇堵截,便动用飞机和炮火进行猛烈轰炸,并以坦克为主力沿公路争夺制高点,若未能成功,则由步兵另寻小路突围;若遭遇腰部或尾部袭击,则趁混乱中迅速逃窜。
四是寻找我方的薄弱环节,借助强大的炮火、飞机和坦克掩护,强行突围,或者派遣少量部队猛攻我方主阵地,吸引我方主力注意,而其主力则趁机突围逃跑。
第五,当我在打开缺口后向纵深穿插时,敌方则以两翼主力向纵深集中,力图利用地形或要点重建新的防线,以阻止我方进一步推进。
在撤退道路的两侧及重要地段埋设地雷(包括多种杀伤人员的地雷),同时利用飞机或炮火摧毁桥梁,以拖延我方追击。
韩军的撤退行动与美军有所区别,表现为“依仗外援,气势汹汹而来,但在被我方突破后,便迅速溃散隐蔽,或分散成小股潜逃至指定位置重新集结;遇到我方大部队时则分散隐蔽,若遇到我方小部队则进行袭击杀伤”。显而易见,志愿军当时尚未掌握有效的战术,能够在敌军以这种方式撤退时将其成建制地全歼。
在战斗中,第20军曾遇到一次绝佳的机会,能够大量歼敌。
4月25日拂晓,第20军60师的前卫团(第179团)因为走错了路,误打误撞地爬上了云岳山。大约8时,他们在山顶意外地发现美军第24师的主力正在沿着山下的公路撤退。放眼望去,车队绵延不绝,首尾相连,接近千辆。
然而,面对陡峭的悬崖峭壁,部队无法及时发起进攻。第60师立即向军指挥部报告,并命令后续的第178团迅速前出,配合歼敌,计划在14时前做好出击准备。可是,由于进攻时间拖延太久且对敌人的监视不够严密,该敌军于中午13时向南撤离,只有后方约一个步兵营因滞留而被截断。
第60师直到15时才发起攻击,最终只俘虏了50余名敌人。这原本可以成为一场盛宴的战机,结果却变成了一道小点心。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下联合国军在撤退过程中所采用的“磁性战术”。不得不说,李奇微是美军为数不多的军事天才。他发明的磁性战术,便是利用快速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向敌方穿插,辅以空降部队机降与地面主力部队的配合,对敌人施以机动化打击的战法。在这其中,“敌后空降”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抓住敌人缺乏大纵深防御的弱势,使其处于运动战中难以及时调整,对其做出阻击的战术。
而大纵深防御,就是指在军事领域,一种以多道防线、多层配置为基础的作战策略。
在“磁性战术”中,当志愿军突破一道防线或进攻到一个新阶段时,就会遭遇“联合国军”设立的强大抗击和反击力量。
志愿军就不得不在消耗大量兵力的同时,进行反复穿插迂回,实现突破。这就给“联合国军”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就在等待这个时刻,一方面,出动部分兵力与志愿军拉扯。另一方面,则把重心放在后撤上,借助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速度快的特点,拉开距离,建立新阵地。
“联合国军”每次战败撤退的距离为20到30公里,而志愿军徒步一夜的距离也差不多是20到30公里,如此吻合的事情,绝非巧合。美军机械化部队每次撤退30到50公里只需要1到2小时,而我军却需要付出几乎一夜的时间。
当次日已经行军疲惫的志愿军趋于迫近时,“联合国军”早已占领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