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阻击战的持续,志愿军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反坦克战术,包含“打近不打远”“集中火力打”等战术。
在作战中,反坦克小组持续掌握美军坦克活动的规律,在美军坦克阵地行进的道路上埋设地雷,地雷一直埋设到美军阵地前沿。志愿军反坦克小组抓住美军坦克被炸坏后要返回抢修的规律,在被炸毁坦克周围埋设地雷,连续炸毁多辆美军坦克。
此后,敌军开始频繁变更行军路线,调整作战方式。
我军也随之应变,灵活调整战术,在十余天内又击毁敌军坦克十余辆,重创敌方士气。到11月4日为止,我军在文登里地区共击毁敌军坦克38辆,击伤9辆,彻底粉碎了范佛里特的“坦克劈入战”计划。
战斗进入到11月,志愿军68军204师的反坦克作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11月4日,6辆美军坦克进入志愿军642高地侧后,志愿军204师610团的6连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作战,将6辆美军坦克全部炸毁。
11月21日,美军出动21辆坦克刚展开进攻就遭到610团反坦克大队的“专业化抵抗”,反坦克大队早就定好的反坦克战术,手持无后坐力炮等火器炸毁4辆美军坦克,用反坦克地雷炸毁9辆美军坦克。剩下的美军坦克想要撤回去逃命,又被反坦克地雷的拦截,损失惨重。
我们的阵地如同磐石般牢固,无一辆敌军坦克能突破文登川阵地。
68军的战士们在克服了最初的种种不适应后,愈战愈勇。
204师610团三连排长牛瑞山,带领两名反坦克小组成员,通过白天的观察,摸清了敌军坦克的行动规律。夜间,他们悄然穿过敌方封锁线,在敌方坦克行进的路线上埋设地雷,当天便成功炸毁一辆敌坦克。可到了夜里,敌人又将被炸毁的坦克修复并开走了。于是,牛瑞山决定上下埋设两颗反坦克地雷,进一步加强破坏效果。
第二天,敌人的坦克再次被地雷重创,这次损坏极为严重,不仅履带被炸断,甚至连负重轮也被炸飞,完全无法修复。根据敌人在坦克被炸坏后,尝试抢修或拖回的规律,牛瑞山等人采取了在受损坦克周围布雷的战术,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摧毁了敌人的5辆坦克。
随后,他们主动出击,将地雷埋设在敌人驻地的入口及周围,结果敌坦克一出动就被炸毁。我方步兵积极配合行动,封锁敌人试图挖除地雷的企图。
截至11月31日,短短半个月内,牛瑞山同志率领埋雷小组,运用灵活多样的埋雷战术,成功摧毁敌方坦克共计10辆。牛瑞山荣获特等功勋。
在这场战斗中,第68军204师610团首战告捷,战后荣获集体三等功,被誉为“三等功臣团”。
美军所叫嚣的“坦克劈入战”最终宣告失败,文登川一带留下了68辆美军坦克的残骸,美军只能望而却步。此战也迫使美军此后再不敢动用坦克集群进行大规模突击。第68军反坦克战首战告捷,受到了志司的表扬。
志司电示:
“你部接替了五军团的阵地,初战便成功阻击来犯之敌,表现甚佳。望进一步细致加强工事建设,组织火力,架设电话,破坏并封锁敌方通行的主要道路。师团司令部及政治部的干部同志应多深入连队提供具体帮助,鼓舞士气,发扬顽强抗敌的精神,杀伤敌军,继续努力争取胜利。”
志司将第68军的反坦克作战经验,传达给志愿军各部队,主要内容包括:
反坦克小组人数不宜过多,通常每组以3至5人为佳。不要畏惧坦克接近,距离越近反而越容易击中目标。无后坐力炮在反坦克武器中表现最为出色,因此要确保携带足够的穿甲弹,每门炮应至少配备30至60发弹药。
尽量形成交叉火力网,并提前商定好协同作战方案。多修筑工事,如每种武器配备1至3个工事,这样不仅能灵活打击敌军,还能迅速转移阵地。多个反坦克小组协同作战时,必须制定作战预案并进行统一指挥。
对于击毁的坦克,需立即焚烧或引爆,防止敌方回收。在反坦克作战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同时配置多层火力,以形成有效的反坦克防御区。
从1951年10月10日到11月21日40多天的激战中,志愿军204师610团的官兵不断地改进反坦克作战的战术,将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山炮野炮等武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炸毁炸伤美军坦克68辆,为人民军队的反坦克作战提供了顶级的实战案例。
志愿军入朝后,如何与美军坦克展开斗争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由于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美军坦克在战场上极为嚣张。
尤其在进攻时,美军坦克经常成群结队,横冲直撞,无所顾忌地冲到志愿军阵地前沿,排成一线进行抵近射击,逐一摧毁志愿军的前沿工事和火力点,对防御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第五次战役的后期,美军以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的快速支队,抓住战线的空隙,迅速向志愿军纵深突进,致使志愿军防线尚未完全建立便遭到破坏,局势陷入相当被动。
因此,第68军在抵抗美军“坦克劈入战”时积累的经验,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在近一个月的文登里地区防御战中,第68军204师和202师604团顽强奋战,以自身伤亡2400人的代价,成功歼敌7690人,其中包括美军3390人;击毁敌方坦克68辆,击伤9辆,并击落或击伤敌机12架。
文登川谷地始终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