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能忘却的纪念原文鲁迅 > 第38章 激荡的国际局势(第2页)

第38章 激荡的国际局势(第2页)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一共举行4次两栖登陆演习,其中在10月15日名为“吉他演习”的行动中,动用了6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30多艘驱逐舰以及美骑1师的一部。这次演习非常逼真,美军士兵甚至以为这是一次真正的登陆进攻,直到部队抢滩的最后一刻,军官们才通知士兵,这只是一次演习。

11月,“联合国军”举行3次两栖登陆演习。12月,“联合国军”又举行15次两栖登陆演习。

综合分析各种情报后,中国将帅们判断,艾森豪威尔如果想动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那唯一的可能性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的两栖登陆。

美军可能的登陆作战一直是志愿军的后顾之忧。

因为美军海军和空军上的巨大优势和朝鲜三面环海、南北狭长的地形特点,志愿军将帅们始终把防止美军从侧后方登陆当成军事战略指导上的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还有仁川登陆这个先例。

从第三次战役开始,志愿军每次部署新的战役,都会指定后方部队担任防止敌军登陆和空降的任务。1951年6月中旬,中朝成立了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所,分别由韩先楚和宋时轮担任司令员。从第五次战役到1952年夏,志愿军和人民军一直拿出13的兵力,部署在东西海岸线。

但在当时,正面战线能不能守住尚且是个问题,所以志愿军没有更多精力彻底解决侧后方海岸的防御问题。

而且,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作战方针也不是防守海岸线。朝鲜东西海岸线较长,敌人可能在任何地方登陆,平铺开防守兵力肯定不够,而且还可能遭遇敌人海军舰炮的打击,所以那时的办法是把部队部署在海岸纵深利于机动的位置,等敌人登陆深入后再予以歼灭。

但总的来说,这种办法比较被动,让缺乏防御工事的东西海岸线始终暴露在敌人的威胁之下,属于当时最优但又无奈的选择。

1952年秋季的战术反击和上甘岭防御战之后,志愿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解决了“能不能守住”的问题。

1952年12月,我方决定以最大的努力和决心,来保证北朝鲜东西海岸的安全。中央甚至向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邓华提出三点肯定:“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

1953年2月17日-21日,按照中央指示,志愿军总部连续召开志愿军党委会和军以上干部会,确定把“反登陆作战”作为1953年的首要任务。

在这两次会议上,志愿军总部修改了反登陆作战的方针,把以前的“诱敌深入”改为“绝对不允许敌人登陆,敌人登上来一定要坚决消灭,不允许敌人我军侧后方建立一条阵线”的方针。

同时,明确了军队部署。军队派少部分兵力依托海岸阵地进行坚守防御,把敌人消灭在海上和滩头;如果不能消灭,也要对敌人进行相当的消耗;主力部队则在敌人舰炮火力范围外纵深部署,做好反空降准备,并在一线部队将登陆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上发动反击,全歼敌人。

反登陆作方针和军队部署由“诱敌深入”转变为“背水击”和“半渡击”,反映了志愿军在装备上的进步和对阵地防御战的信心。

为了粉碎美军的两栖登陆计划,志愿军不仅将几乎打满全场的38、39、40军调入西海岸,还将轮换部队的4个主力野战军、6个铁道兵师调入朝鲜,目的是保障东西海岸的绝对安全。

38军在得到命令后,在1953年1月1日,从前线集结,坐火车奔赴西海岸的马耳山,38军的任务则是防御汉江至清川江一线,正如主席所说,志司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8军。

此次防御作战的艰巨程度,不亚于一场战役,美军的动向仍然不明,所以,38军必须争分夺秒,以最短的时间内,在横向57公里、纵深25公里的范围内,构建数道防御阵地,并要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不同于以往的一般工事,和前线的坑道工事,防御敌人两栖登陆的工程结构更为复杂,这里不仅要筑造炮兵、机枪使用的永久火力点、交通沟、散兵坑,还有构造屯兵、储存弹药用的土木坑道、钢筋水泥坑道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在石质山上挖掘800条坑道和大量火力点。此时,志愿军的后勤系统空前完善,为了保证工程效率和质量,志愿军从祖国和朝鲜各地抽调了27台空气压缩机,和80多部钻岩机。工程用的钢筋水泥,也是从祖国运来的,在我空军和防空火力的掩护下,志愿军运输能力大为改善,大量器材、设备源源不断运往西海岸。

38军的将士们,在白马山失利之后,人人都憋了一口气,大家不分昼夜轮流施工,势必要在敌人登陆前将工事完成。“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响彻各个工地上空,每次卡车一到工地,战士们就呼啦一下涌了上去,不多时就将汽车内的材料、设备装卸一空。

此时,战士们的物资补给有了保证,战士们干劲十足,在工地上,谁也不甘落后,连队里今天表扬了一位战士挖掘坑道1。5米,明天纪录就会被打破,2米、3米甚至更多。

432团9连的战术王昆认为,多背一筐土,就相当于多杀一个敌人,因此,他在一天的时间内,背了235筐土,创造了全师的最高纪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西海岸的钢铁壁垒就完成了。

到1953年3月,在朝志愿军部队已达19个军,8个地炮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等,共计135万人。我国空军投入了500架飞机,甚至出动了一个鱼雷艇大队,如此阵容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军再来一场大仗。

1953年4月,在100多万志愿军战士共同努力下,从正面战线延伸到东西海岸,形成了一个以地道、坑道、钢筋水泥工事为主的环形防御体系。

这条防线不仅长达1100公里,纵深也达20-30公里,在纵深防御带上,有着无数的火力点和极为坚固的工事,与此同时,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将军还为全军运来了两亿五千万吨粮食,和12万吨炮弹。

事实上,美军第二次“仁川登陆”的计划已经准备好了,但看到志愿军这种坚固到极致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威慑力,让他们不得不放弃登陆作战。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此这样评价:“大约有30万人部署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立即投入作战,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将展开最大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

再来谈谈美国。

1952年11月底,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当局的决策者已经非常清楚,在正面战线上,“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基本不会在有什么作为了。

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并没有让美国人看到希望,巨大的人员伤亡,庞大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民众愈加不满,美国政府因此陷入了窘境。

当时,美军在战场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已达12。5万,这个数字在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从前线的士兵到国内的民众,都对这场战争非常厌倦,希望早日结束。而美国的欧洲盟友们也希望美国尽快从亚洲抽身,把战略重点重新放到欧洲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