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现在中国黄埔军校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黄埔军校师生担任军、师、团长、参谋长、各级党代表、政治部主任的人数很多,使北伐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有力加强。其中较多集中在总司令部的直属团、队和第1军所属各师,有的分散在北伐军中担任各基层连队的军事和政治骨干。在北伐军任军级领导的,有军长何应钦、军党代表缪斌、军参谋长叶剑英、副军长王伯龄等;主要由黄埔师生任师长、师参谋长、党代表、团长和政治骨干的,有王伯龄第1师、刘峙第2师、谭曙卿第3师、冯轶裴第14师、钱大钧第20师、严重第21师、陈继承第22师及张贞独立师等。第4军叶挺“独立团”中,有黄埔教官杨宁(朝鲜人)、袁也烈,第1期毕业生周士第、曹渊、许继慎、董仲明、胡焕文,第2期学生吴道南、练国梁、卢德铭、张堂坤、蔡晴川等,分任参谋长、参谋、营长、连长、队长和政治骨干,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战斗中尤为英勇。参战的黄埔军校师生和武器数量,相当于两个军的实力。黄埔师生是北伐军的重要力量,他们冲锋陷阵,破敌攻城,立下战功。

黄埔军校师生在开赴北伐前线的途中

在著名的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中,黄埔师生与兄弟北伐军共同战斗,最先突破敌军阵地,为克天险、破要塞立下首功。他们带动全军歼灭吴佩孚主力,打破敌阵大门,为北伐军扫荡湘赣敌军,长驱直进铺平了道路。武汉之战,由邓演达担任攻城司令,第4军叶挺“独立团”主攻武昌城,刘峙第2师投入战斗,随军第6期入伍生也参加挖地道攻城,最后胜利破城。

在湘鄂战场的第3、第4、第8军进军河南,打败奉军,进占郑州。军中黄埔生英勇赴敌,慷慨牺牲。南昌之战,王伯龄第1师、刘峙第2师、第6军各师部队与孙传芳强敌展开恶战,两次攻入南昌又两次撤出,牺牲惨重。师长王伯龄陷入重围,在前线失踪20余天。第三次是兄弟军驰赴增援,金佛庄也率部投入作战,首先进城,终于全歼孙传芳江南主力,确保总司令部进驻南昌。

东路军何应钦为总指挥,率谭曙卿第3师、钱大钧第20师、冯轶裴第14师、张贞独立师和潮州分校炮兵团向闽浙战场进军。严重第21师、陈继承第22师转战浙赣各地,胜利攻取杭州城。闽省敌军闻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都畏惧北伐军的声威而无法抵抗,福州守敌举旗投降。孙军总司令周荫人被擒,浙闽两省很快被光复,北伐各军再向江苏前进。以黄埔师生为主力的部队先后云集江苏战场,迅速占领孙传芳的最后巢穴南京、上海,继而渡江北上进占徐州。这时,北伐军从最初的8个军,不到1年就扩充增编为30多个军。长江流域中下游各个省,大半个中国均为北伐军所有,创我国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鼎盛时期,黄埔师生在其中建立了功勋。

共产党人是北伐前线和后方政治战线的主力军。恽代英、聂荣臻等先后开赴前线。留校的熊雄、安体诚、张秋人、萧楚女、杨其纲、王懋廷等仍是军校主要骨干和核心。黄埔军校出版的《黄埔日刊》、《黄埔潮》、《革命军》,武汉分校出版的《革命生活》,各个时期出版特刊、专号,以及供学生用的政治读物、讲义、课本,都大力进行革命教育,鼓动投身北伐斗争。《黄埔日刊》被称为“东方人民的号角”,中外发行,日销5万份,影响之大,为国内普通报刊所难以匹敌。《黄埔潮》周刊奉命发往北伐各军每营1本,第1军所属各师以黄埔师生最多,则每连1本,用以传递信息,鼓舞士气,指导战斗。军校书报刊中的宣言、通电、社论、短评、传单大多出自共产党人之手。恽代英、熊雄、萧楚女等人尤以文才出众著名。由于师生们分散在各军、各地、无论前线和后方都配合作战,于是形成一支既分散又统一的政治劲旅,与军事进攻并驾齐驱。为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争取民心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在北伐战争中,还有一批活跃在敌人后方的黄埔军校师生。他们在北伐军出师前后,深入敌人营垒,隐姓埋名,刺探军情,在无形战线上同敌人开展斗智斗勇的斗争。他们或请缨或受派,都能勇敢地到敌人后方去。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均派有负责人执行这种任务。军校教官茅延桢早在1925年底东征结束后,便到河南进行地下工作。徐向前与几位第1期同学向校部请缨,回到北方从事政治工作。1926年底,周恩来秘密进驻上海,在1927年3月领导两次工人武装起义,参加总罢工人数从36万人增至80万人。直接与张宗昌守城敌军作战的工

北伐出征前的黄埔军校学生

人武装达1万多人,歼敌3个团,缴枪4000余支。直到“四·一二”事变发生,周恩来才“穿了长袍,带了眼镜,扮成商人乘船转赴武汉。”

1925年,第2期学生王一飞,被选为革命军人代表,参加“广东外交代表团”辗转北上,从上海、南京、九江、武汉、郑州、开封到达北京,他沿途开展革命宣传。在著名的北京“三·一八”惨案中,王一飞先在天安门前由陈毅等拥到华表之下,登高向群众大会发表演说,然后担任游行队伍的总指挥,率队开赴段祺瑞政府门前示威,血溅铁狮子胡同,轰动中外。第3期学生黄铁民受军校派遣赴安徽开展地下工作,策反军阀部队起义。他动员马济所部陈雷一团归顺北伐军,与跟踪追击的敌军开展恶斗,边战边走,顺利抵达汉口。校政治部宣传科长王懋廷(德之)奉命举办云南籍学生政治训练班,结业后一起回原籍开展秘密工作,配合北伐进军。

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前中)和苏联军事顾问铁罗尼在进军途中交谈。右一为副主任郭沫若。黄埔师生中的这批精锐的骨干,在无形战线上投入战斗,在城市、农村开展艰险斗争,英勇无畏,置生死于度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敌人的心脏里开展活动,虎穴立功。这对瓦解敌人,争取民心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军阀、官僚、奸商、地主、土豪闻之丧胆。

北伐军在进军途中,以刚取得的东征胜利的威望,普遍受到各地工农群众燃放鞭炮、箪食壶浆的热烈欢迎。各地工农组织如上海工会、河南红枪队、湖南农会、福建民兵、武汉纠察队势如排山倒海,震动神州。对支援北伐战争、壮大革命威势,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年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多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远征,韶关地区农民多达万人随军北上,湖南各地农会纷纷成立宣传队、慰劳队、破坏队、长矛大刀队、敢死队等,为北伐军担任侦察、带路、送信、救护和拿起武器直接参加战斗,确保北伐军取得胜利。北伐军第一次攻入南昌城,就是当地工农群众与北伐军里应外合的结果。80万上海工人起义也为北伐军进城铺平了道路。

黄埔英烈

在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引导下,广大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们有的冲锋陷阵,破敌攻城,葬骨青山;有的深入敌后,虎穴立功,历尽艰险;有的以笔作枪,奔走呼号,锐不可敌;有的傲立刑场,视死如归,慷慨就义。正是每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师生的血;每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师生的骨,有名或无名黄埔英烈至今不知究竟有多少。

1926年9月7日,北伐军进驻汉口,在街头巡逻。据当年的一些资料记载,黄埔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前后牺牲约有3000人,但后来在纪念碑或史书上能留下姓名的仅有600余人,漏缺实在太多,而且不少著名的黄埔烈士英名都未镌刻在纪念碑上。如蒋先云,他是黄埔学生的优秀代表,周恩来称他是“青年将才”,担任军校很多重要职务,是总司令部著名的秘书,继后率第77团开赴河南与奉系敌军作战,不幸中弹重伤,仍三倒三起,继续英勇指挥战斗,壮烈牺牲。总司令部警卫团长金佛庄,主动请缨深入敌后,到宁、沪、杭地区策反敌军起义,在南京不幸被捕,为孙传芳部所杀害,英勇捐躯。第2师文志文、熊绶云、张汉章等团长,在南昌之战与敌开展恶战,以身殉职。第2师团长郭俊,在浙江战场牺牲。茅延桢在河南开展地下工作时,牺牲在敌军的乱枪之中。以上不少是共产党员,特别是蒋先云、金佛庄、茅延桢等,在后来的黄埔烈士名册和烈士碑上竟未题名。这绝不是执事者的疏忽和不知,而是有人站在反共立场上的有意抹杀,实在不应该。

谨以撰写于1927年黄埔本校时期的《黄埔阵亡烈士芳名表序》结束本章,拜祭黄埔英烈:

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出发,向着中原前进。不二年工夫,即由珠江流域,而长江流域,而黄河流域,最近且克复了北平,把中国全部置在青天白日旗帜之下。我们固然知道,反革命的势力,已为全民众所哑异,不能不归消灭。然若考察成功何以有如是之速,则任何一人,都不能不归功于黄埔军校。按黄埔军校,自开学以来,已经卒业了5期。第1期学生共592人,而阵亡的竟达300人左右。第2期学生共454人,而阵亡的竟达200人左右。第3期学生共1259人,而阵亡的竟达500人左右。第4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竟达700人左右,第5期学生,共1989人,而阵亡的竟达300人左右。就是每一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同学的血;每一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同学的骨。啊!黄埔,崇高的黄埔。你们的血,是要扫荡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你们的骨,是要筑成自由平等的世界。我们后死之辈,何能不继续努力,贯彻先烈之志,以慰先烈之魂。黄埔同学的

1925年10月,东征军攻惠州城后,战场上的烈士遗体。

牺牲者,前后共有3000名左右,然因为散在各地,不容易调查,所以现在只能够把已经调查了的烈士芳名,列表如左(略)。(载黄埔同学会《黄埔血史》)黄埔英烈的姓名,至今不能,或者说已经永远不能全部列出,甚至也很难大部列出。现根据有关资料,开列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英烈名录如下: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江阵亡将士题名碑名录1925年2月至10月,军校师生官兵参加第1、第2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之叛乱,据当年资料记载,两次东征,黄埔军校师生前后共牺牲586人。这两次作战牺牲的官兵师生,于1926年在黄埔岛平岗建成墓园以为纪念。1928年10月,为烈士题名立碑,碑文由军校军官班主任黄家谦书写。时军校易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此碑名故称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江阵亡将士题名碑”。在这块碑石上,约还有一半多的烈士姓名未刻列出来,仅刻下了236位东征阵亡将士的姓名,他们是:中将刘尧宸团副张曾庆副营长谭鹿鸣副营长杨厚卿党代表章琰党代表蔡光举党代表贾春霖党代表耿泽生党代表但德芳党代表王茂杰中将沈应时连长余海滨连长黄炳坤连长刘得云连长陈子厚队长彭得伦排长唐其俊排长王德清排长陈足之排长李人干排长江世麟排长鲍宋汉排长徐廷魁排长刁步云排长叶彧龙排长王家修排长林冠亚排长卢信廷排长楼玉林排长范涛排长王步忠排长樊松华司书尹雄白副排长袁荣排长周德荣特务长张玉堂见习员杨炳章班长王友胜班长蓝志喜班长何通才上士彭玉林中士朱朝文中士周文可中士张烈中士王占魁中士宁东升下士李得标传令兵詹庆南勤务兵詹庆余学生李春成学生张孝同学生邢钧入伍生马竹友入伍生李捷权入伍生池化龙入伍生程子龙入伍生唐天爵入伍生陈岳云入伍生金伯俞入伍生吴中勤务兵严国孝勤务兵万全才号兵刘贵清号兵陈汉林号兵王常之枪兵潘明挑夫陈阿光长夫许得胜担架兵杨阿来炊事兵曾得标炊事兵金银宝炊事兵袁奎士兵厉庙晋士兵吴尚德士兵宋朝清士兵王阿三士兵周国清士兵裘聘贤士兵裘维贤士兵陈家科军事教官刘尧宸黄埔一期生江世麟烈士,第一次东征中任排长。

士兵王前士兵王傅玉士兵张富良士兵陈得标士兵何莲棠士兵施荣士兵刘景章士兵缪洪标士兵吴志标士兵胡旁元士兵彭万顺士兵陈阿光士兵张嘉永士兵郭子烈士兵罗炳用士兵赵永生士兵吴明立士兵王志山士兵毛盛高士兵李鹏飞士兵郑炳顺士兵徐凤堂士兵张政山士兵侯金木士兵卢标焕士兵章恒旺士兵沈长洪士兵张子云士兵赖宝廷士兵郑傅家士兵张凤林士兵徐三云士兵楼明奎士兵应月标士兵林亚近士兵卢尚德士兵戴家驹士兵裘启明士兵杨廷颂士兵虞龙国士兵邺亚弟士兵周芷庆士兵骆洪兴士兵杨海清士兵高金文士兵周振武士兵周艮昌士兵黄方银士兵黄春生士兵俞得标士兵俞升士兵顾黄生士兵许木标士兵何春发士兵谢桂芳士兵周通宪士兵汪秉奎士兵张瑞金士兵叶树荣士兵刘广德士兵韦志英士兵王周士兵汪德海士兵刘灰帆士兵林戴银士兵华阿光士兵王经武士兵李树德士兵姚玉贵士兵莫坤士兵郑宝廷士兵雷正芳士兵李新士兵王福如士兵胡正士兵伍凤鸣士兵王天与士兵邓良友士兵李华荣士兵潘保臣士兵张学道士兵李宝生士兵曾桂发士兵马福保士兵朱上峰士兵吕明林士兵李洪士兵陈锦湘

士兵任树田士兵孙启光士兵陈祐胜士兵陈得胜

士兵谢双士兵徐仁卿士兵黄得桂士兵祁得标

士兵李子卿士兵王桂楼士兵曹文臣士兵郭正兴

士兵罗家和士兵齐洪升士兵谭光悦士兵石铁生

士兵黄阿四士兵谭伯勋士兵莫傅盛士兵谢仕苏

士兵陆超祥士兵符气燊士兵张福来士兵侯古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