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才与一流的领导者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一起成长和创造,比尔·盖茨以其开放的管理方式和令人奋进的激励手段,制造了微软独特的企业文化,他所说的“感谢每一个员工”和“每个人同等重要”的名言将影响深远。赋予每个人最大发展机会
比尔·盖茨曾经对记者说过:“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微软公司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强调独立性和思想性。公司一些高层人员在写工作报告时,常说一句比较中国化的词,叫“责任到人”。这表明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但是,微软的管理又是非常严格,极有竞争性的。公司实行横向组织,九个部门经理。每个部门都按同样的方式构成:一个产品部经理,一个开发部经理和一个程序经理。每隔6个月,集中检查所有部门的工作,业绩不佳,落在最后的人,将被淘汰出局。一次,有记者就此采访了盖茨。盖茨说:“在我们这里,体现员工地位和贡献的,不是他的职务,而是他的业绩。他取得了成绩,大家都赞扬他,尊重他,以他为榜样,他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记者问:一个员工从高职位下到低职位,是否会觉得无脸见人。“我们的员工,对职级看得很淡泊,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司。一个技术拔尖的人,不一定就担任管理工作,或者只是一个管十几个人的基层经理。”盖茨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
微软这种严格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维达利亚管理方式,使微软既是一个公司,又像一所大学。员工们在碰见他们的盖茨老板时,随便扬扬手:“嗨,比尔……”如果谁没钱了,只要碰到比尔,可以放胆伸手,找比尔借。弄得盖茨最后不得不给自己造一个专用地下车库。因为在下班走向自己座车的路上,找他借钱的人太多了,使他不胜其扰。
那些年轻的程序员,有的才刚刚从大学校门出来,更把微软看成了乐园。他们对比尔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至比尔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吃什么牌子的香槟,他们也一定跟着来。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使员工的自由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Excel、Windows……这些大的不用说,“沃克斯”中的教学程序也足以看出来,微软的程序员具有多么杰出的创造精神。
一次,一个在微软兼职的学生,假期结束时要回学校。同事们为了欢送他,举办了“蜗牛大赛”。所有的人,从一般员工到经理,扮成各种蜗牛;随着一声哨响,都在各自的赛道上缓缓爬行。
这就是程序中有名的一节:蜗牛赛跑。想像力之出色,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出色的想像力,只能在自由的土壤中产生、开花、结实。微软的勃勃生机,盖茨事业的欣欣向荣,全都来自于此。
在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推广部,每一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像负责桌面应用系统的罗经理,完全由其制定和完成在整个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年轻人在微软工作觉得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公司总部一位员工每星期都在自己的电子邮箱发一句激励性的口号,一次他发道:当你真正第一次成长起来时,你才会有真正开心的笑。在微软每个人都把能在这里工作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机会,如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把这一点放在重要地位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比尔·盖茨在美国公众心中印象一直不佳,人们总认为他是悖于常理的人,其原因就是因为盖茨崇尚天才,这与美国长期流传下来对天才人物的看法截然相反。
美闻人民心中有一个长期流传下来、不约而同的想法:认为智力超群实际上不利于在商场上获得成功。1924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从不雇用才华横溢的男人》的文章,作者列举了“天才们”得不到聘用的最简单的几个理由。作者本人自豪地宣称自己就是
一个平庸的人,而且并不为此而感到有什么对不起谁的,他认为,生意和生活建立在成功的平庸基础之上,胜利和成功属于整个公司,作者的观点与松下幸之助真是不谋而合,他强调,尽可能多地挖掘普通人的潜力。
1954年,比尔·盖茨还没出世,美国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根据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公司中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都认为,天才对企业是毫无益处的,当时,还有许多公司明确表示不准备聘用才华横溢、成绩优良的人才,那时的舆论有一篇文章代表了当时对人才的社会倾向,这篇文章名为《与天才争战》。
1963年,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理查德再次就同一问题对美国社会进行了调查,并在自己长达700页的报告中作了归纳和总结。他将怀疑才智看作是美国人讲求实际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种倾向一直徘徊在整个美国社会中呢?因为社会对普通人有一个基本的承诺,即每个人只要有适当的智力和勇气,他
就应该有机会取得他所追求的成功。但比尔·盖茨一反这种坚强的传统,他一再寻找并雇用计算机行业最最聪明的人才,他从不怀疑雇用“杰出”人才是自己公司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
于是,比尔·盖茨就被新闻记者描绘成“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连买电影票都有可能需要别人帮忙的可怜的人,他很不健壮,他正是我们在学校里喜欢取笑的那种人”。还有许多有知识、有文化修养的画家也是这样用漫画来注解比尔·盖茨的,“相貌平庸,没有威严,有的画他戴着脏兮兮的眼镜,或是头发未加梳理,蓬乱不堪”。在描绘完之后,还不忘了表示对于这一个人怎么会成为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惊讶。
盖茨本人的才智就十分独特,他有着非凡的智力,他的大脑是否会在死后和爱因斯坦的大脑一样被科学家收藏,以供日后的科技发达后进行研究,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与爱因斯坦比常人略大一号的脑袋形成反差的是,比尔·盖茨的脑袋比常人小一号。
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写进微软公司聘人的最基本原则中,并在这些原则上建立可操作的全国性优秀人才寻找方法,除了拜托所有“聪明”的朋友帮忙外,还把人派到全美各大学搜猎有可能到他们公司工作的潜在雇员。
微软看重智力甚于工作经历可能体现了下述观点之一:建立在纯能力基础之上的学术精英主义,或者有相当才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脑力是必需的,但是光有脑力又是不够的。微软公司寻找的是一种特殊的聪明人,这些人同时也理解时效的概念,这些人反应敏捷,可以迅速地对新的问题发表令人折服的见解,并能说服反对者接受这种见解。公司内部会议中经常发生的激烈的、嗓门较高的发言,通常意味着公司又要提拔一些精明强干的人才了。
有一次,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的副总裁到微软公司发展,盖茨面试了她,当她无法回答盖茨那瞬间想出的问题时,盖茨当时就毫不留情地问:“你为什么答不出来?你很笨吗?”这次面试中的对话被刊登在杂志上,从而成为微软公司特定形象的又一例证。但是“你很笨吗?”这句话,将盖茨内心不满的真正原因一带而过。他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对方不精明。因为他的问题不可能测出一个人精明与否,盖茨在通过提问寻找另外一种潜质,那就是言辞敏锐,而许多人、许多聪明人也不具备这种才能。
同样,就算一个人进入微软,那么如果他不是微软认为的,或者他没能出色到使微软认为他是聪明人中的精英的话,他在微软也不会取得成功。这一点真会使许多人失望,尤其是那些坚信靠坚强的意志就会取得成功的人。
正因为这些,我们的社会才倾向于以不太恭维的方式看待微软的成功,而像盖茨那样具有卓越聪明才智,能激发出人的潜质,生成创造的光芒,这就是比尔·盖茨的过人之处。成功语录
脑力是必需的,但是光有脑力又是不够的。微软公司寻找的是一种特殊的聪明人,这些人同时也理解时效的概念,这些人反应敏捷,可以迅速地对新的问题发表令人折服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