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火箭能那么快上太空,还能反复使用,是因为你设计的核反应堆做动力吧?”
王琦问得很谨慎,毕竟触及技术层面。
但他不知,韶叶对此毫不介意。
“简单,用核反应堆,做好束流约束就行。”
韶叶原以为是个要费半天口舌的难题,结果问的是这个。
王琦满脸不信:
“韶先生,我们对核反应堆做了各种试验,都没能达到您那反应堆的功率。”
“核反应堆,效率很高的啊。”
韶叶不解地说。
话音刚落,他恍然大悟。
“明白了!你们说的是核裂变反应吧?我用的是核聚变反应堆!”
韶叶接着说,“虽然都是核反应,一个裂变,一个聚变。”
“用电子跃迁技术打开二氧化硅,形成粒子流,粒子碰撞,加上极高的温度,就能激活反应堆。”
“启动后,核聚变反应堆就能自维持运行了。”
韶叶继续道,“理论上,它可以以氢为起点持续聚变,高效又环保。”
“正是这技术,让火箭能多次往返太空。”
王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问:
“那些机器人呢?”
“机器人和行星发动机一样,用的都是核聚变技术。”
“不过,行星发动机的能量来源是火石,其实就是石头。”
王琦瞪大眼,喃喃自语:
“韶先生的意思,行星发动机是烧石头发电的?”
韶叶点点头:
“核聚变反应,高中教科书上有讲。”
“应该不难理解吧?”
“核聚变反应堆,高中教科书上有讲,应该不难理解吧?”
王琦、李游及航天局内聚着的教授、高级工程师们,听完韶叶的话,全懵了。
那些工作人员算是开了眼,什么叫惊掉下巴。
这些老教授们,常倚老卖老,对年轻人指指点点,这也不对那也有错。
可哪个科学结论不是在试错中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