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lusdmi后悔死了 > 第一百八十八章 那就平分秋色吧(第1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那就平分秋色吧(第1页)

的确,由于‘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太过于“重内轻外”,以致于成为加强武备、抵抗侵略的无形障碍,这才让宋朝在历史上给人留下了软弱可欺的印象。

当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朝太有钱了,所以显得满不在乎,让得许多宋朝的君臣甚至觉得这好像不是屈辱,反而像是施舍,类似于自欺欺人,如同阿q一样。

比如像是富弼在赵祯所上的《河北守御十二策》中,指出澶渊之役时。

“骄敌深入,直抵澶渊,河朔大扰,乘舆北幸。于是讲金帛啖之之术,以结欢好。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自欺欺人到觉得澶渊之盟这种城下之盟,都好像不是一种坏事了,反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政策。

这不得不说,既可悲,又可叹,但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宋朝每年送给敌人的岁币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的确是微不足道。

因为据许多学者的研究,当时宋朝的绢产量很大,每年付给辽的0万匹绢约相当于东南越州一地的年产量,还可以接受。

至于银的产量则比较少,所以,每年付给辽的20万两白银,在后期造成了财政上的问题。

但是,通过官方对辽榷场贸易的经营,宋政府每年对契丹贸易上的出超,可收回付出银两的十之六七。

这在宋朝的文献中早有反映,像是宋昭论榷场时指出:“……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比年以来,榷场之法寝坏,遂耗内币,臣愿遴选键吏,讲究榷场利害,使复如祖宗之时,则岁赐之物不足虑也。”

也就是说不用担心,我们送出去的岁币,都可以通过做生意的方式收回来,不足虑也。

这样算下来,宋朝实际付出的银两数目不是很大,的确让很多人越发的不以为意。

所以,许多人觉得以这么点微末的钱财换来国内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还是非常划算的,至于什么屈辱不屈辱的,也就不在考虑之中,这也正是李小鱼诗中所说的“汉计诚已拙”的表现。

因为除了这个办法,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花钱买平安。

对此我们不知道是该赞同还是怎样,说唾弃吧,这是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实际的问题,的确也算是一种明智的表现,因此抛却其他因素,考虑到当时的时势,宋朝的这种“以银两换和平”的举动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由此,综上所述,宋朝因为仗着有钱任性,以及‘守内虚外’的政策,就没有实施以前那些朝代为了稳定少数民族所采用的和亲政策,而是大把的给钱。

这种方法也的确有效,因为在经济上,一方面,宋朝蓬勃发展的经济为宋王朝选择走‘金帛外交’的道路提供了雄厚的实力保障,让宋王朝能够有能力去为拒绝和亲而支付巨额岁币。

另一方面,伴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边界的贸易互市不断升温,经济关系因素日益向对外政策领域渗透,宋朝就利用少数民族对经济的高度依赖,利用互市来处理民族关系。

政治上,守内虚外的施政方针导致了宋朝统治者重视内部的稳定而轻视外敌犯边,皇族公主下嫁给将门的联姻政策也使得公主的数量就大幅度的减少。

此外,两宋朝野弥漫的德治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朝君臣的和亲理念,金帛外交在宋朝统治集团的眼中是大国风范的彰显,而皇帝外嫁公主则被看作是一种失德之举。

在思想文化方面,理学成为宋朝的主流思想,在理学正统观念的影响下,民族偏见加深,给宋朝和亲政策的推行造成了阻碍;且理学家们强烈提倡女性贞节的理念,导致宋人所奉行的贞节观与少数民族政权传统的收继婚婚俗在价值理念上产生了冲突。

反正就一句话,不和亲,不割地,只赔款,算是独树一帜,很是奇葩,由此创造了宋朝近三百年来无一例和亲的例子,某种方面来说和后来明朝算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不管是和亲也好,赔款也好,还是割地也罢,不外乎都是在签订和平条约,和亲只不过是条约里多加了一条送公主,和亲本身其实并不可靠,因为外族和我们中原王朝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没我们中原王朝那么要面子,不会真的因为一个公主和一点嫁妆就算了。

宋朝的不和亲只是因为找到了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方法——岁币,明朝则是“封王封地”,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意思。

这些措施的本质上就是加大条约的赔款力度,让他们满意而不来打我们,所以和汉朝不一样,宋和明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消灭北方势力,但也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原因。

当然,条约并不一定都一直有用,总会有撕毁条约的,宋明都碰到过,也都解决过和被解决过。

但不管怎么说,和亲也好,送岁币也好,其本质来说,都是屈辱的,是不平等的外交政策,所以,李小鱼拿出的这两首《明妃曲》,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借此提醒此时的宋人不要那么的盲目自信,也不要忘了居安思危,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强大自身才是关键。

更不能一直想着花钱消灾,当有一天敌人不收你钱,直接动手抢时,那就什么都完了。

像是面对后来的蒙元,人家根本不收你钱,自己动手抢,想抢多少抢多少,到最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即使跪求人家议和,拼命花钱都没用。

因此,听完李小鱼这两首《明妃曲》,所有人都是大受触动,也让得忘忧亭里的朝廷诸公内心小小的惊了一下,莫名的开始有些一丝危机感,开始反思,他诗中所言是否有道理,是不是该适时作出改变了?

的确,好像一味的送钱也不管用,这些蛮夷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比如辽人,最近也开始蠢蠢欲动,一直嚷着岁币太少,要求增加。

包括李元昊为什么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西北边境骚扰,不就是因为背后有辽人的支持,想着坐山观虎斗,然后趁火打劫,乱中取利,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重熙增币。

其中作为皇帝的赵祯更是深受触动,其实他原本也想改变这种局面,不过,他太仁了,仁到已经没有主见,所以老是被手下的文官牵着鼻子走,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没有什么自己做主的机会。

因此,此刻大受触动之下,他是转头朝着手下的众多文臣武将问道。

“列位爱卿,你们觉得呢?他们的《明妃曲》谁写的跟好?有道理吗?”

听得赵祯问起,吕夷简文彦博等一众文臣相互望了一眼,而后,斟酌了一下后,文彦博是踌躇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