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儒生轻咳,提醒李隐:“师妹,师妹?”
李隐思绪混乱,父亲教她的,和尉窈所讲的大差不差,她根本没有不同见解,总不能乱说一气吧?
幸好这时另个方向有儒生提出自家所学的论述。
纪儒生用便面遮挡焦急神色,低声提醒李隐:“我提前打听好尉女郎讲学的时间,又召集这么多诗社的人过来,就是为了给师妹的辩论助威,今日师妹要是退缩,往后恐再难和尉窈争名!”
李隐已知家中艰难,她不是不想为家族之兴出力,可是她没信心和尉窈斗诗。“如果我败了……”
“你不能败!”
“可是……”
纪儒生失望至极,短暂闭目,然后说:“那由我来吧。”
终归是世家女,李隐用指甲狠掐自己掌心,把情绪稳住:“不用,我父扬名时,她的夫子还不知道在鲁县哪处僻壤呢。”
正好,尉窈答完了那名儒生之问。
李隐不待尉窈视线扫过来,主动问:“此章的最后一句‘使不挟四方’,《传》释此字的意思通‘浃’,所以解释为‘达’,请尉女郎为我等详述‘浃’意的出处,助我等理解‘达’意。”
尉窈连思索都没有,答道:“《周礼》的《秋官大司寇》篇记载……正月之吉,邕和,挟日,而敛之。”
“从此句,可知‘挟’通‘浃’。绕周而回,故引申为‘达’意。”
李隐追问:“既是绕周而回,请问‘挟’又可通哪二字?”
尉窈:“迊!匝!”
儒生们窃窃私语。
因为“匝”好理解,《短歌行》里的“绕树三匝”,众人都理解,但是“迊”字未在书籍里通用,出自哪,此字少见,绝大多数儒生都没听过!
其实李隐可以到此为止了,因为尉窈知道“迊”字,就绝对知道此字在《说文》里的解析,但李隐不继续问,其余更难不住尉窈。
不过李隐再问时,耍了个招数:“我所知《说文》里解释,‘帀’字,意思为‘周’也,古文的‘之’字倒过来写,即为‘帀’,或许这就是‘迊’字的由来。那么追溯字源,请问尉女郎,‘帀’的‘绕周’之意,可有出处?”
尉窈笑,她猜出来了,提问的女郎应该是李彪之女李隐。这番提问很有意思,代表李女郎自己是知晓答案的,只是考考她。
那么她答出来无功,答不出来丢脸。
尉窈先讲述答案:“《周礼》的《春官典瑞》篇记载……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意思是王腰插瑞圭,手执瑞圭,垫瑞圭的丝缫垫子,是用五种彩纹绕五周,然后拜日祭祀。”
“五就为‘五帀’,五匝,五周也。”
讲解完,尉窈问:“女郎明白了?还有哪位儒士对《大明》首章有不解?”
此一语,立即击碎李隐的别有用心,把对方考她的初意,变成了是对方不懂,而向她求教。
喜欢大魏女史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魏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