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都冲着朕来,由朕一人承担。
不要牵连祖宗啊!
从台面回来,整整三天,崇祯都坐在乾清宫,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眼珠转动,都会让人把他错当成雕塑。
经过三天的苦思,崇祯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把杨嗣昌叫来。
杨嗣昌可不是寻常之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杨鹤曾经官至三边总督,父子两个都以知兵著称,算得起是朝廷之上,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之一,至少在崇祯心目中是这样的。
君臣见面之后,崇祯咬着嘴唇,直截了当就问道:“爱卿可有消灭流贼之策?”
“有!”
杨嗣昌回答地十分肯定,或许他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因此慷慨陈词,一点没有犹豫。长篇大论下来,竟然把士气低落的崇祯说的来了精神,到了最后,甚至两眼冒光,拳头攥得紧紧的。
“臣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四正六隅,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如此一来,天罗地网,就算流寇有通天的本事,也难逃一死。按照臣预料,不出三年,流寇定然星落云散,天下重归太平。”
整个方略就是九个字,大手笔!大纵横!还有大消耗!
如果是张恪毫不犹豫地拒绝,甚至会重罚提出建议的人,开什么玩笑,把十个省都变成战场,就算是百万大军,也没法围追堵截,把流寇给看住了。根本就是大而无当,纸上谈兵的胡说八道。
幸运的是杨嗣昌面对的是崇祯,他对这个计划有着异乎寻常的赞赏。
“爱卿果然有大才,朕心甚慰,听旨,朕加封卿为兵部尚书,总督剿匪事宜,另外任命熊文灿为右都御史,总理诸省军务,协助爱卿,扫平流寇。”
杨嗣昌不过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二十年间,冲到部堂高官,而且是主管各省的军政大权,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可是上任之后,杨嗣昌就面临着最大的困难。
按照他的设想,需要增兵十四万,增加粮饷二百八十万两。
想的很好,可是却没地方弄银子。崇祯咬了咬牙,从內帑凑了二十万两给了杨嗣昌,其余的银子都要从户部拿,可是户部早就空了。
庞大的计划还没开始,就搁浅了,不论是崇祯,还是杨嗣昌,都陷入了空前的尴尬。
没办法,就只能增加田赋,苦一苦百姓百姓,只要流寇剿灭了,天下就太平了,崇祯只能如此自我催眠。
就在准备下圣旨的时候,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此时对明廷的打击,甚至过了中都沦陷,祖坟被刨!
南直隶,主要是松江府,和苏州府,加上浙江,福建,全都是大明朝的财富重地,万名士绅联名上奏,要求朝廷减少漕粮数量,如果再不与民休养,东南就要乱了。
相比遥远的凤阳,漕粮关乎京城百姓的肚子,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下子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吓傻了。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崇祯在御书房来回转圈,不停摇头:“东南是鱼米之乡,财赋重地,怎么可能没粮食了,简直是欺人之谈,查,朕一定要派人查,把赃官找出来,严惩不贷!”
王承恩在一旁脸色凄苦,不由得说道:“皇爷,老奴有言,不得不说。”
“讲。”
“是,隆庆开关以来,尤其是松江开关,东南和西洋贸易越兴旺。百姓争相改稻田为桑田,不种粮食种棉花,农田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近年漕粮数量与日俱增,从二百多万石,一口气增加到了八百万石,东南就算有金山银山,也都搬空了。”
崇祯万万想不到竟然如此结果,他颓然坐在龙椅上面,精气神好像都被抽空了。天底下就剩一个东南了,要是这里都乱了,大明朝可真就没救了。看着崇祯痴痴坐在那里,一语不。
王承恩偷偷凑到近前,低声说道:“皇爷,老奴以为或许可以下旨,问问安东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