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金枝王叶会开花吗 > 第221部分(第1页)

第221部分(第1页)

吴迢远愣了愣,没有往外走,但是保持着朝外的姿势,也没有转头看向清瑜。

清瑜看到颓废憔悴的吴迢远,身影再不似往日挺拔,深深叹息了一声,道:“你这又是何苦呢?”

吴迢远背微微一僵,苦笑道:“我不过是关在书房里看看书,为什么你们都不放心我一个人清静?”

清瑜见他还在死撑,摇头道:“看书不过是借口。什么书那么紧要,需要保靖侯世子饭也不吃,母亲、妹妹都不见,整日整日的躲在书房里研习?”

吴迢远道:“心不静,所以不能看书。我这是自守学禅。”

清瑜道:“我也是佛门俗家弟子。论起禅定佛学,虽比不上吴大哥自幼熏陶,也算略有心得。我看吴大哥这不是学禅,是走火入魔呢。”

吴迢远听了这话,转身看向清瑜,有些激动道:“我就是入魔。为什么,这么多年我辛辛苦苦证明了自己,却还是被人嫌弃?连当初那个鼓励我支持我,我最信任佩服的人,都看不起我?”

清瑜知道吴迢远说得是自己,忙辩驳道:“吴大哥你误会我了。由始至终,我都没有嫌弃或者看不起过你,你小时候有那么严重的心症,都能顽强的活下来。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也能坦然处之。我佩服都来不及,怎么会看不起你?”

吴迢远急道:“那为什么公主不能接受我的一片心?公主还记得我从延州出发上前线的那个晚上吗?公主替我准备了伤药,我握住公主的手说,要公主等我。公主你虽没有说话,却是默认了的。明月可以替我作证!如今怎么我等来等去,却是等到这样一个答案?”

清瑜心中微微一颤,不禁为当时自己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后悔。她当时只是不愿意初上战场的吴迢远分心,故而将心事埋在了心里。谁知道吴迢远却认定了这事,一直铭记于心。

清瑜叹息道:“昔日我做事有不妥当处,我向吴大哥道歉。当时因为国难当头,吴大哥又急着上前线,我纵有拒绝之心,也说不出口。我一直视吴大哥为知己、朋友、哥哥,却没有那份心思。吴大哥是我们陈国小一辈中的栋梁,不该为了儿女私情这般作践自己。保靖侯府的未来,陈国百姓的安危,都与吴大哥息息相关。吴大哥莫要为了我,再这般伤心,不值得……”

吴迢远听了这话颓然坐倒,苦笑道:“原来公主一直没有喜欢过我……我真是傻,自以为无论人品性格家世气度,高人一筹,公主会垂青于我。却不料……”

清瑜见不得吴迢远这般,忙道:“感情是感情,与什么家世气度无关。吴大哥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属于你的缘分暂时还没有到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你不会拥有幸福。如果我可以,我愿意与吴大哥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做一辈子的知己。但吴大哥一定要放下这件事。你可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周遭的亲人朋友看了有多么心痛?”

吴迢远之前从妹妹口中得知清瑜无意于他,虽然难过还能强忍。如今听到清瑜亲口说出这些话,他心中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他木然转过身,道:“让我一个人静静待一会,公主恕不远送!”

清瑜叹息道:“这是最后一个下午。国家、家庭还有许多事情等待你去做,你没有太多时间照影自怜,浪费生命。我希望你再从书房里走出来的时候,变回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变回我认识的那个吴大哥。再过些日子我就要去巴州了。在这之前,随时欢迎吴大哥登门来访。我希望我离开京城的时候,能够不带遗憾的走。”

吴迢远一遍又一遍的回想清瑜最后的那番话,终于咬牙振作起来。虽然他知道要他放下这个人目前做不到。可是看到清瑜作为一个女子,能够如此为国分忧,亲赴巴州,吴迢远作为男子的骄傲也使得他不能这么自怜自艾下去。

保靖侯夫人见经过清瑜劝说,儿子果然出了书房,心中总算放下心来。

接下来几天,清瑜忙得不亦乐乎,鲁宝柱找来京城中几家中等规模的陶瓷铺老板,由清瑜挑选。清瑜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选择了一家条件不是最优厚,但为人口碑却最好的一家进行合作,以参股的方式,要在巴州开窑烧瓷。而药材行那边也落实了方案,十七家药铺参与,投资总规模大约是七万两。清瑜已经派了府中管事带着药材行选出的学徒先行出发选址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三月三一过,清瑜这个巴陵公主启程去巴州的日子便要到了。

正文 四百零八、一路烟尘

关于清瑜提交的建立京城新区的奏折,太后又召见了清瑜两次。最快最全尽在猫扑中文网(。mpzw。)总体上,太后对于清瑜的计划是认可的,只是在细节部分,提出了一些问题。清瑜对于原则问题,仍然坚持己见。但是对于无关大雅的部分,清瑜也听之任之。

清瑜所坚持的原则问题,便是这个项目的核心部分。一是建立宗庙感应寺的京城分院,以宗庙为轴心,辐射周边的高档庄园,这是清瑜定义的富人区。以国家龙脉为象征卖点。对于陈国来说,些许土地有的是,但是赋予了这样的神秘光环,一块平淡无奇的土地便光彩照人,身价倍增了。

第二,则是清瑜冥思苦想来的,关于集中织染业的设计。成都又名锦官城,虽然整体织染业情况的朝廷也没有细致摸查过,但清瑜通过鲁宝柱带人走访调查得出结论,这个产业的规模应该在年营收五百万两左右。是目前陈国最具有产业集成可能性的行业。这次通过新区建设,将所有织染作坊迁入其中,必将带动这个新区的商业、人口的发展。对于目前一盘散沙的织染行业,集中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未来人才的培养,产业的革新,技术的交流,必将更加自由,可以打破如今这个行业传统师傅带徒弟封闭自守的现状。一旦突破了产业瓶颈,清瑜相信,工业化的模式定会带来行业空前蓬勃的发展,蜀锦会力压苏绣湘绣粤锦闽锦,成为中华织染业的霸主。

对于建造新区的人力,清瑜是希望能用到巴州难民中的青壮劳动力,而建成之后,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也可以加入织染行业,就地转化。免去了陈国的后顾之忧。

对于太后这样的女人来说,宫斗宅斗或许手到擒来。可是面对这样专业的实业计划,她还是有心无力。面对清瑜无可辩驳的计划,太后只能全盘接受。整个陈国朝廷,对于这个计划的讨论,也是赞多贬少。太后便下定决心着工部全权推动新计划。

清瑜离宫后,太后便对身边亲信道:“此女有陶朱之才,若有朝一日我能效仿则天女皇帝,她便是我的上官婉儿。”

清瑜当然不知道连太后都如此佩服自己,她这些天已经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嘉王府上下为了公主启程的事情,已经忙活几天了。清瑜这次离开京城,可不像当年仅仅带着几个丫鬟收拾一点细软,静静的离开。光是嘉王吩咐要给清瑜带上的行李,都装了十几辆马车。更别说还有相好的人家,如舅家司徒府、保靖侯府,福王府送的物品。大家都知道清瑜这个公主没有封地奉养,生怕她去了巴州手头不便,都想尽法子为清瑜准备。

清瑜知道这是长辈们的一片爱护之意,况且此时巴州百废待兴,即便清瑜自己不用这么多,那些东西也可以作为赈灾物资,分发给难民。所以清瑜只稍稍客气几句,便都全盘收下了。

至于嘉王答应的那十万两,与清瑜名下那些可套现的身家,陆管家与鲁宝柱也都给清瑜准备出来。清瑜知道,这是她可以利用的,也是唯一一笔可用的启动资金。未来在巴州无论是赈灾,还是振兴经济产业,都得靠这些资金支持。所以清瑜格外郑重。好在福王妃被清瑜打动,已经同意儿子泽祎随清瑜一道去巴州历练历练。太后对于福王府的恭谨低调非常满意,便顺水推舟赐了泽祎一个指挥使的军职,统领六百精锐镇守巴州。这一路上,清瑜有这些人马护送,总算能够放下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