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忽然发现小婉沉默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欢语声也渐渐地平息,小婉倒是一怔,正要问怎么回事,一转头却发现刚刚走进来的张仁。
“张仁,什么时候回来的?”小婉脸上顿时浮现喜色,张仁回来可是一个好兆头,至少解决了灰糖的供货问题,糖坊又可以继续开工,不愁没有资金使用了。
张仁连忙来到小婉面前,答道:“小姐,我是刚回来,听说小姐在这里,就过来向您禀报。”
“好啊,我们回老宅再谈。”小婉对陆大有道:“你们继续!书稿一定要注意保密,我不想在印刷品未上市之前,就被别人得到。”
“是,小姐请放心,只要有我一条老命在,没有任何人能得到这本书稿!”陆大有神色郑重地道。
小婉失笑道:“没这么严重。”
说完,便走出了房间。在古代,最高的是皇权,人权、版权什么的就别太指望,不过人权如果过分地被侵犯,还可以暴发一、两场农民起义啥的,这版权要被侵犯,那就只有跺脚叹气的份了。小婉可以肯定,等《红楼梦》问世之后,那些财大气粗的门阀肯定会跟风而动,他们甚至不需要排版,只需拿着正版书去制作雕版就可以了,对于这一点,小婉也没办法,只能是想办法啖头一口汤。
回到老宅,小婉将张仁唤进书房,问起他此行的经过,听他叙述完后,倒是颇为惊讶。
这一次张仁他们顺水南下之后,先后考察了几个地方,最后直奔南方。和中原地区不同,这里的局势相对要安静一些。此时控制岭南的是冯家,张须陀在世的时候,与冯家的家主冯盎颇有交情,张二当初随侍张须陀的时候,也多次见过冯盎,颇为熟悉。
张仁在打探了当地甘蔗种植和加工的情况之后,借张须陀的名义前去求见冯盎。冯盎倒还记得他,在得知张家想经营甘蔗之后,他为张仁引见了当地的几位土著。这些土著因为他是冯盎引见的,都十分热情,而且当地物价低的让人咋舌,经过一番考察,张仁不仅购置了大量的灰糖,而且还购了一座灰糖加工作坊。
“小姐,小人这次先带了一万斤灰糖回来,还有二十万斤的灰糖,大约在半个月之后就会到达。”张仁最后说道。
“廖三顺和李翼呢?”小婉问道。这两个人是和张仁一起去的南方,这次却没回来。
“廖三顺半个月后押着货回来,李翼留在岭南的糖坊,暂时主持那里的事情。”张仁答道。
“嗯。张仁,这段时间你先忙一阵,熬糖的事情暂时由你负责。四天之后我就要第一批货,我只对你要求两件事,一是白糖的质量和数量要上来,第二件事就是要注意工艺保密。”
“是,小姐。那货源这方面该项怎么处理?”张仁问道。
“我让张信帮你,岭南那里你熟,等廖三顺回来之后,你再带笔资金去采购灰糖,争取让那边的糖坊也生产起来,务必要保持供货的连续性。嗯,如果你不太愿意跑南方,我就让别人替你去,你的意见如何?”
“既然小姐信任,小的万死不辞!”张仁恭声答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五十三节 长孙
“照庆兄,你可来了!”王守拙站在堂前,向一名跟着家仆走过来的中年儒生拱手为礼。
“王大人堂前相迎,照庆实不敢当啊!”那位被称作‘照庆’的中年儒生规规矩矩地还了一礼。
王守拙一愣,“照庆,你……”
旋即他失笑道:“好你个李照庆,合着是埋怨我没到码头去接你,给我来这么一出。那好,我先回去让人将酒菜先撤了下去。”
“哎,这是两码事,岂可混为一谈!”中年儒生抢上两步,一把拉住王守拙的衣袖,两人相视而笑。
李照庆,单名一个‘冀’字,照庆是他的字,他既是王守拙的旧友,也是上面委派下来的县学教谕,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派教师,不是私塾的先生。
酒过三巡,王守拙向他大倒苦水……无他,压力太大,这县学久不开课,满城的士绅都跟他这个父母官要说法,虽然民间也有私塾,可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豪门之外,又有几个私塾能够请到真正有才学的先生?
“明天我了解一下情况,后天就开课吧。”李冀说道,“对了,士义(王守拙的字),令郎在哪所私塾读书?”
“鹏儿和茹儿都在张氏糖坊读书。”王守拙嘿嘿一笑,吩咐旁边侍候的家仆,“去,把少爷和小姐的课业取来。”
古人常说,一个人的字显出一个人的风骨,其实这话很有些片面,显得一手好字的人,不见得就有一付好风骨……别人不说,以瘦金体著称的宋徽宗和大奸臣严嵩,他们的字都是很出名的,这风骨嘛……不说也罢。
尽管如此,古代的文人还是习惯与‘以字相人’,所以李冀一打开王鹏的作业本,先看的就是他的字。
“咦?好字!士义,令郎的字不是你教的吧?这是哪位书法大家所创,我怎么毫无印象?”李冀啧啧称奇道。
“呵呵,我哪里有这本事,至于这位书法大家嘛……就是鹏儿和茹儿现在的老师,张氏糖坊的老板。”王守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