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也算是个人物,丝毫不避讳自己和南蛮交手胜少败多的情况,丁淮不禁对这个历史上能少提及的益州刺史颇具好感。对于张乔的许诺,丁淮自是大喜过望,云南之地多是少数民族,一旦征服他们,必然终身不会叛乱。到时候等于是在益州南部安放一枚炸弹,一旦自己开始对益州动手,便可南北共进,取益州更是方便快捷。但是,这件事情却因为张乔的过早去世而成为了泡影,直到多年之后,丁淮才先占据了益州,后平定了南蛮。
丁淮于是站起,对张深鞠一躬,道:“既然大人如此相信丁淮,丁淮必然不会辜负大人的一片厚爱,只要能给丁淮一年的时间训练士卒,一年之后,丁淮必然能提兵两万扫平南越各地,令南越之人臣服于我大汉之威。”
“好,好,能有贤侄这句话,老夫便放心了。汉中之地多山少民,经济在益州最末,根据我大汉律令,汉中郡最多能征兵两万,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人口情况而言,却又是无法支撑。不如这样,贤侄在汉中征兵一万,老夫再从各地抽调精兵一万,粮草问题不需贤侄操心,对于益州来说这还不算是什么问题。贤侄在半年之后,若能将汉中郡内的贼患平息,老夫也好向皇上请旨让贤侄兼益州兵曹从事,这样贤侄便可率领益州数万军队扫平南蛮了。”
丁淮知道张乔现在还并不太相信自己地能力。半年之后扫平汉中贼患就是要看看自己地能力究竟如何了。对于汉中贼患丁淮还真没放在眼中。如果连这点小贼都搞不定。以后也不要在三国时代混了。于是丁淮慨然领令。
告别刺史张乔之后。丁淮便拿着张乔地任命状。这个任命状可不是丁淮地。而是张任地。是丁淮专门向张乔讨要地。若是丁淮感觉能够收服张任。这个任命状自然就不需要了。不到万不得已。丁淮还是不想用这种方式收得张任地。
同严颜地情况一样。成都张家也是一个大户。
也是丁淮来地巧。张任刚从幽州学艺回来。张任在童渊处学艺五载。得到童渊倾囊相授。武艺已是不凡。丁淮也是习武之人。从第一眼就感觉到张任身上地那种只有一定级别地武将才具有地气质。比庞德要差一些。和成廉一个档次。比高顺、徐荣要强。
张任弄不清这个远在汉中地太守为何要亲自来到家中拜访自己。也不敢贸然询问。只是陪着丁淮东西南北聊开。不觉之中。在丁淮地刻意引导之下。两人谈论地话题便到了武学之上。张任是个武将。对这个话题自然十分感兴趣。而丁淮却是想收服张任。故意卖弄自己地所学。
慢慢地。张任十分惊讶于眼前这个年轻太守地胸中才华。早就听说他曾占山为王。并将并州第一猛将吕布杀得铩羽而归。而且还以弱胜强平定、几乎完胜地平定苍梧郡、桂阳郡地叛乱。没想到其在武学方面果也有如此高地造诣。恐怕比自己还要高出一些。而且更重要地是丁淮对于兵法战阵。更是如数家珍。
张任是个聪明人,到现在已经知道丁淮来找自己并不是卖弄胸中所学,也不是听说自己的名字想和自己结交,而是想招揽自己。看来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却是颇有野心,已经开始四处招揽人才为其所用,难道他也和师傅一样预感到数年之后天下即将大乱了吗。
丁淮虽然一直在侃侃而谈,对于张任表情的变化,丁淮还是看在了眼中,知道张任已经猜到自己来此的目的,于是也不再多说废话,道:“伯当兄,丁淮此来便是想请伯当兄能够助我一臂之力,扫平南越之地,解除我益州边境之患,不知伯当兄意下如何?”
一旦投靠,必然要终身效忠,这是自己的原则,但是此人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见识,武艺、兵法更是样样精通,能力不凡,更难得的是此人很得皇上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单看丁淮身后两人武艺便不在自己之下,一旦大汉发生动乱,此人必然能够迅速崛起。
主意已定,张任“嚯”地站起,来到丁淮跟前,单膝跪地,双手合拢道:“张任愿为主公鞍前马后,死而无憾。”丁淮大喜,连忙将张任搀起,道:“我得伯成,如鱼得水也。”身后,成廉、庞德二人也向丁淮道喜,恭喜主公再得大将。
为了日后和益州刘焉起干戈的时候,防止刘焉父子对张任家人不利,丁淮将张任举家搬到了阴平郡,使得张任对丁淮更是感激。这阴平郡早已在丁淮的算计之中,居住在这里自是无事。张任看出了丁淮这样做的目的,更是进言,让丁淮在益州布置暗探,以为日后攻益之用。
张任的进言顿时令丁淮想到了自己忽视的一件事情,就是情报工作,在通讯极其落后的汉末时代,情报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没有及时准确的情报来源,在日后的诸侯争霸中必然会处于劣势,想到这里丁淮不禁后背都是冷汗。在并州的时候,虽然想到过此事,但是并没有太过于重视,如今看来,却是失误了。
回到汉中之后,丁淮便开始准备情报工作,一年之后,丁淮的第一批情报人员被安置到了荆州、益州、凉州、雍州、交州之地,而对于中原各州丁淮准备暂时不派情报人员,等到黄巾之乱过后,再行将情报暗探派到其余各州。否则,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情报人员若是死在黄巾之乱,那可就太可惜了。
。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原始积累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2:57 本章字数:4145
地方也有了,人才也有一些了,情报人员的挑选、培训也已经开始了,黄巾之乱还有两年的时间,所以,对于丁淮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积累钱财,现在丁淮的啤酒正在如火如荼的扩大生产,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却已经给丁淮带来了黄金万斤的巨大利润,但是这样的进度太不能令丁淮满意了。
让我们仔细算一笔细账,在汉末,黄金和钱的兑换是一比一万。一匹战马便需要2~10万钱,也就是2~10斤黄金,一匹好马更是需要20万钱以上的天价。每个士兵耗粮每月耗粮1。8石,换算成钱便是一年4220钱;每个士兵耗食盐每月500克,换算成钱便是每年144钱;每个士兵衣物是每年3400钱,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每年约8000钱,每匹战马耗粮每月3。3石,换算成钱便是一年7920钱,安葬费每人3400钱,将领抚恤金每人10~60万钱等等,这还没有算上士兵的武器、盔甲、以及肉类和将领的军饷等很多需要钱的方面。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战争需要大量的金钱,没有金钱的支撑连士兵都养活不起,更不要说购买武器等军用设备了。
按照丁淮的啤酒利润,即使以后能够再扩大规模,销量再增加一倍,到黄巾起义的时候,也只能赚到黄金十万斤,加上两年半汉中郡的税收也只能达到黄金十一万斤,这是远远达不到丁淮的目标的,所以丁淮决定将自己造出的纸开始对外销售。
丁淮将汉末时候的造纸进行了改良,生产出来的纸张不但颜色上白了许多,而且质地、厚薄均匀度和韧性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虽然比现代的纸张差了许多,但是在东汉末年,这种纸张已经算是极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