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有哪些 > 第6章 吕不韦的阴谋(第1页)

第6章 吕不韦的阴谋(第1页)

赵王得知燕国的军队即将入侵,他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大臣们来商讨对策。这时,相国廉颇站了出来,他分析道:

“燕国认为我们赵国在之前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士兵和装备都不足。但如果我们能在国内广泛地进行奖赏,鼓励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百姓都拿起武器,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那么我们的军威就会立刻振作起来,而燕国的士气则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打击。再者,栗腹这个人虽然喜欢争强好胜,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庆秦也只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年轻人。而乐闲和乐乘,他们虽然因为昌国君的关系在燕赵两国之间往来,但并不会真心实意地为燕国卖命。所以,我们完全有信心能够迅速击败燕国的军队。”

接着,廉颇又向赵王推荐了雁门关的李牧,他认为李牧是个有才能的将领,足以担当重任。赵王听取了廉颇的建议,任命他为大将,率领五万大军前往鄗地迎战栗腹;同时,任命李牧为副将,也率领五万大军前往代地迎战庆秦。

当廉颇的军队到达房子城时,他得知栗腹的军队正驻扎在鄗地。于是,廉颇采取了一个策略,他让所有的青壮年士兵都隐蔽在铁山之中,而只在营地中布置了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作为假象。栗腹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正是他预期中的结果,于是自信满满地说:

“我早就知道赵国的士兵不堪一击!”

随后,他率领着大军急匆匆地攻打鄗城。然而,鄗城的守军得知援军已经到来,他们士气高昂,坚守城池,使得栗腹的大军连续攻打了十五日都未能攻下。就在这时,廉颇率领着大军赶到了。为了迷惑敌人,他先是派出数千名看似疲惫不堪的士兵出城挑战。栗腹见状,便留下乐乘继续攻城,自己则亲自率军出阵迎战。但没想到,双方刚一交锋,赵军就假装抵挡不住,大败而逃。栗腹看到赵军败退,更加得意,他指挥着将士们紧追不舍。大约追了六七里的路程,突然,四周埋伏的赵军士兵齐出,将栗腹的军队团团围住。这时,只见一员大将驾着战车冲了出来,他大声喝道:

“廉颇在此!来将速速投降!”

栗腹见状大怒,他挥刀上阵,准备与廉颇一决高下。廉颇确实是个军事奇才,他手下的士兵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精锐之师,一个能抵得上百个敌人。两军交战不久,燕军就抵挡不住赵军的猛烈攻势,大败而逃。廉颇更是亲自上阵,生擒了燕军的主将栗腹。乐乘得知自己的主将被擒后,知道继续战斗已经无望,便决定放弃围攻,准备撤退。但就在这时,廉颇派人前来招降他。乐乘看到赵军的强大和廉颇的英明,便决定投奔赵军。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战场上也传来了好消息。李牧在代地成功击败了燕军,斩杀了将领庆秦,并派人向廉颇报告了这一胜利。而乐闲则率领着剩余的燕军逃到了清凉山固守待援。廉颇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让刚刚投降的乐乘写了一封信去招降乐闲。乐闲在收到信后,也选择了投降赵国。燕王喜得知自己的两路大军都战败的消息后,惊恐万分,连夜逃回了中都城。而廉颇则率领着大军乘胜追击,一路长驱直入,在中都城外筑起了长围,将燕王困在了城中。面对这样的困境,燕王只好派遣使者去向赵国求和。但乐闲却对廉颇说:

“这次发起攻打赵国的计划,主要是栗腹的主意。而大夫将渠早就有预见之明,他曾多次劝谏燕王不要攻打赵国,但都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囚禁在狱中。如果我们想要和燕国议和,就必须要求燕王释放将渠,并让他担任相国,亲自前来送交求和的文书,这样赵国才可能同意议和。”

廉颇觉得乐闲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燕王在形势所迫下,不得不从监狱中召回将渠,并授予他相国的职位。然而,将渠却推辞说:

“我虽不幸预见到这样的结果,但怎能因国家的失败而谋取个人的利益呢?”

燕王深感愧疚地说:

“是我没有听从你的劝告,才导致了今天的耻辱和失败。现在,我要向赵国求和,非你不可。”

见燕王态度诚恳,将渠便接受了相印,并对燕王说:

“乐乘和乐闲虽然投奔了赵国,但他们的祖先对燕国有大功。大王应该归还他们的家眷,让他们不忘燕国的恩德,这样和议才能更快地达成。”

燕王听从了将渠的建议,立即照办。随后,将渠亲自前往赵军营地,代表燕王向赵国谢罪,并送还了乐闲和乐乘的家属。廉颇见燕王如此诚意,便同意了和议。他下令斩下栗腹的首级,并将庆秦的尸体一并归还给燕国,然后率领大军返回赵国。回国后,赵王对乐乘的忠诚和勇敢大加赞赏,封他为武襄君;而乐闲则继续保留他昌国君的封号。同时,赵王还任命李牧为代郡的郡守,以表彰他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此时,剧辛正在蓟州为燕国守城。燕王知道剧辛与乐毅曾一同在燕昭王手下共事,便让他写一封信去招揽乐乘和乐闲。然而,乐乘和乐闲认为燕王没有听从忠言,导致国家遭受如此大的损失,因此决定留在赵国,不再回燕国。将渠虽然被任命为燕国的相国,但他的许多建议并不被燕王采纳。未过半年的时间,他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相国的职位。燕王随后任命剧辛接替将渠的职务。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当他年近七十时,不幸在秋天因病去世。随后,他的儿子安国君赢柱继承了王位,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后,册立了华阳夫人为王后,并立子楚(异人)为太子。当韩王得知秦王的死讯后,他立即穿上丧服,前往秦国吊唁,并按照臣子的礼节参与丧事,表现出极高的敬意。其他诸侯国也纷纷派遣将军、丞相等重要大臣前来参加秦王的葬礼,以示对秦国的尊重。然而,孝文王在守丧期满后的第三天,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款待群臣。但令人惊讶的是,宴会结束后他回到宫中不久便去世了。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的广泛猜测,许多人认为是客卿吕不韦为了能让子楚尽快即位,收买了秦孝文王身边的人,在酒中下毒导致了他的死亡。但由于吕不韦权势滔天,人们心中虽然有所怀疑,却无人敢公开说出这个猜测。于是,在吕不韦的操持下,群臣一致拥立子楚即位,即秦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并册立赵姬为王后。同时,他将儿子赵政立为太子,并去掉了名字中的“赵”字,单名为政。蔡泽是朝中的一位重臣,他深知庄襄王对吕不韦的深厚恩德和信任。蔡泽预见到吕不韦将会出任丞相之职,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和退让,他故意称病并将丞相的印信交给了吕不韦。吕不韦因此顺利成为了丞相,并被封为文信侯,享有河南雒阳地区十万户的食邑。吕不韦在成为丞相后,非常仰慕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和春申君的声望和作为。他觉得自己在招贤纳士方面还比不上他们,于是也开始设立馆舍,广招天下宾客。最终,吕不韦的馆舍中聚集了三千多名宾客,成为当时的一大盛事。

当东周君得知秦国接连失去了两位君主,国内局势纷乱复杂时,他看到了机会,便派遣使者前往各国游说,希望能够联合这些国家组成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东周君的意图是借此机会重振周室,恢复往日的辉煌。然而,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却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向庄襄王进言:

“现在西周已经灭亡,东周虽然还残存着一线生机,但他们总是自称为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代,试图以此来煽动天下人的情绪。如果我们不趁机将其彻底消灭,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反秦势力的精神领袖,对我们构成威胁。因此,我建议大王应该尽快发兵攻打东周,将其灭亡,以断绝天下人的念想。”

庄襄王听从了吕不韦的建议,任命他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征讨东周。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东周的都城,俘虏了东周君,并将他带回秦国。同时,秦军还占领了东周境内的巩城等七座重要城池,彻底控制了这一地区。至此,周朝的历史正式宣告终结。从周武王在己酉年接受天命建立周朝开始,到东周君在壬子年被秦国灭亡为止,周朝历经了三十七位君主,共存在了八百七十三年之久。然而,随着东周的灭亡,周朝的祭祀也在秦国的手中断绝,这标志着周朝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秦王趁着刚刚灭掉东周的强盛气势,再次发动攻势,派遣大将蒙骜率领军队突袭韩国,成功地攻占了成皋和荥阳这两座战略要地,并在这些地方设立了三川郡。这样一来,秦国的疆域直接扩展到了与大梁城(魏国都城)接壤的地方,对魏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秦王心中对赵国怀有深深的仇恨,他回想起自己曾经作为人质在赵国度过的那段屈辱时光,几乎被赵王所杀,这份仇恨让他无法释怀。于是,秦王决定再次对赵国发动进攻,他派遣蒙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并成功夺取了包括榆次在内的三十七座城池,随后在这些地方设立了太原郡。秦国的势力进一步向南扩张,稳定了上党地区后,又顺势对魏国的高都城发动了攻击,但高都城却异常坚固,久攻不下。面对秦国的连续进攻和魏国的连连败退,魏王感到形势危急,他深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此时,魏王身边的如姬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秦国之所以如此急迫地攻打魏国,是因为他们看准了魏国现在的虚弱,认为可以轻易欺压我们。而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正是因为信陵君不在国内。信陵君的贤能和威望天下皆知,他能够联合诸侯的力量共同对抗秦国。大王如果能派人带着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赵国请回信陵君,让他来领导我们联合各国共同抵御秦国的进攻,那么即使有蒙骜这样的将领再多,他们也不敢小觑魏国了!”

魏王听了如姬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她的建议。他派遣使者颜恩带着相印以及黄金、彩绸等贵重礼物前往赵国迎接信陵君。在送给信陵君的书信中,魏王深情地写道:

“公子您过去曾经为了赵国的安危挺身而出,如今难道能忍心看着魏国也陷入危难之中吗?魏国现在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全国上下都在期盼着您的归来。希望您能够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尽快回到魏国来领导我们共同抵御秦国的进攻!”

信陵君虽然身处赵国,但他的宾客们仍然频繁地前来探望他,消息往来从未断绝。当信陵君得知魏国将要派遣使者前来迎接自己回国时,他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他愤愤不平地说:

“魏王曾经将我抛弃在赵国,这一晃就是十年了。现在魏国遇到危机了才想起召我回去,这哪里是真心实意地挂念我呢!”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信陵君在府邸的门口挂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有胆敢为魏王传递消息或劝说我归国的,一律处死!”

这样一来,他的宾客们都相互告诫,没有人敢再开口劝说他回国。颜恩作为魏国的使者,来到赵国已经半个月了,却始终没有机会见到信陵君。魏王见颜恩迟迟没有完成任务,心急如焚,又接连派遣了多位使者前来催促,但信陵君依然避而不见,使得音信无法传达给信陵君。颜恩为了完成使命,想尽了一切办法。他试图通过信陵君的门下宾客来传达自己的意愿,但宾客们都因为害怕受到牵连而纷纷推辞,不敢为他传话。颜恩又打算在信陵君外出时在路上拦截他,但信陵君为了彻底回避魏国的使者,竟然连门都不出,使得颜恩的计划落空。面对这样的困境,颜恩感到无可奈何,他深知自己无法强迫信陵君回国,也无法改变信陵君的心意。他只能焦急地等待机会的出现,希望有一天能够说服信陵君,让他为了魏国的安危而放下个人恩怨,重返故国。

正在这时,博徒毛公和卖浆薛公这两位信陵君的常客来访。颜恩认识他们,知道他们是信陵君的尊贵宾客,于是向他们哭诉了自己的困境和来意。毛公和薛公听后,对颜恩说:

“你放心吧,我们两人会尽力去劝说公子的。”

颜恩听后,仿佛看到了希望,连声说:

“全靠你们了!全靠你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