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有哪些 > 第36章 南越武帝的归顺(第1页)

第36章 南越武帝的归顺(第1页)

在文帝元年春天的第一个月,从丞相以下的各级官员,联名向文帝上书,请求预先确立太子。文帝却一再谦让,说将来应该通过推选来确定贤能的君王,不应该私自决定让自己的子嗣继承皇位。群臣再次上书坚持请求,大致上说的是,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确立继承人一定是选皇帝的儿子,现在皇子刘启在所有皇子中年龄最大,为人敦厚仁慈,确实应该被立为太子,这样既能上承祖宗基业,又能符合天下百姓的心愿。文帝最终答应了群臣的请求,正式册封皇子刘启为太子,并确立了他在东宫的地位。太子人选确定之后,群臣又向文帝提出请求,希望他能册立皇后。你想想看,太子刘启是窦氏所生的,那么窦氏自然是最应该被立为皇后的人选,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只不过群臣没有直接提名窦氏,而是让文帝自己来做这个决定。文帝呢,因为上面有太后需要禀报和遵从,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孝心。于是,薄太后发出一道明确的旨意,命令册立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这样一来,窦氏就成了文帝的继室,正式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这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奇遇,没想到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到来了。如果当年负责此事的太监没有忘记窦氏的托付,或许窦氏最多只能成为某位王爷的妾室或侍女,又怎能突然间地位飙升,一跃成为皇后,即国母呢?要知道,那时候的幽王和共王家中都有性格强悍的妻妾,如果窦氏真的成为了他们的姬妾,恐怕她的命运会十分悲惨,甚至可能会无辜丧命,哪里还有机会成为尊贵的国母啊!

窦氏成为皇后之后,她的长女刘嫖被封为了馆陶公主,次子刘武也被赐予了淮阳王的爵位。就连窦皇后的父母,也因为薄太后的恩典而得到了尊贵的封号。说起薄太后的父母,他们都已经过早地离世了,父亲葬在了会稽,母亲则葬在了栎阳。自从文帝登基之后,他追封薄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并在会稽郡特别设立了一个拥有三百户人口的园邑,专门负责守护和祭祀灵文侯的陵墓。同样地,薄太后的母亲也被追封为灵文夫人,并且在栎阳北边也建立了一个与灵文侯陵园规格相同的园邑。薄太后想到自己已经给自己的父母追封了尊号,享受了荣耀,不能厚此薄彼,忽略了窦皇后的父母,所以她就下了一道诏令,让有关部门去办理,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他们选择在清河郡的观津县,设立了一个有二百户人口的园邑,来守护和祭祀窦后父母的陵墓,所有的礼仪都与之前为薄太后父母设立的灵文园大致相同。这真是同类人之间互相体恤啊。另外,车骑将军薄昭是薄太后的亲弟弟,当时已经被封为轵侯。因此,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也得到了文帝特别的恩赐,赐予他丰厚的田地和宅邸,让他能够搬到长安去居住。窦皇后心里非常感激薄太后的恩情,她恭敬地磕头道谢。等到她的哥哥窦长君按照文帝的旨意来到宫中,兄妹俩一见面,心情既忧虑又欢喜,他们详细地聊起了分别后的经历。当话题转到他们的弟弟窦少君时,窦长君忍不住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他说窦少君被人抓走了,多年来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窦皇后听到这里,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她非常关心自己的弟弟,也不禁泪流满面。等窦长君离开后,窦皇后立刻派人去清河郡,嘱咐当地的官员一定要找到窦少君。但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所以一时间也无法找到他的踪迹。

窦皇后正十分挂念她的弟弟窦少君,有一天,忽然有内侍送来了一封信。她打开信一看,原来是窦少君已经到了长安,自己前来认亲。信里详细描述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说有一次他和姐姐一起去采桑时,他不小心失足摔到了地上。窦皇后回想起这件事,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她就向文帝说明了情况。文帝听后,就传召窦少君进宫见面。窦少君和窦皇后已经分别了十多年,那时候他还只有四五岁,现在久别重逢,几乎都已经认不出对方了。窦皇后看到窦少君后,心中不免有些惊讶和慌乱,觉得不能直接就认下他。文帝当时也在场,他细心地询问窦少君,窦少君这才详细地讲述了他的经历。自从和姐姐分别之后,他被盗贼掠走,被卖给别人家做奴隶,之后又辗转经过了十多户人家,一直到了宜阳。那时候,他已经十六七岁了。在宜阳,主人让他和其他仆人一起去山上烧炭,晚上就在山下搭个帐篷随便住。没想到有一天,山突然崩塌了,那一百多个仆人全都被压死了,只有窦少君一个人逃了出来。主人对此也感到非常惊讶,之后对待他就比以前更好了。窦少君又辛苦地做了几年的工,他心想,自己经历了那么大的灾难都没有死,说不定以后会有好运呢。于是,他特意去卜卦摊上问了问,卜卦的人给他算了一卦,说他现在虽然处于困境的极点,但很快就会遇到转机,会有奇遇发生,不仅可以摆脱贫困,甚至还能封侯。窦少君听了这话,只是笑了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不敢轻易相信。巧的是,宜阳的主人后来搬到了长安,窦少君也就跟着去了。到了长安后,正好赶上文帝新册立皇后,文武百官都一起来祝贺,车马往来,非常热闹。当时,都城里的人们纷纷传说,新立的皇后姓窦,来自观津这个地方,以前不过是个宫女,现在竟然一跃成为了国母,这事儿真是太让人惊讶了。窦少君听到这些传言后,回想起自己的姐姐也曾入宫备选过,心里不禁嘀咕:难道今天的皇后就是我的姐姐吗?于是,他四处打听,经过多方确认,发现那皇后还真是自己的姐姐。于是,他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把小时候和姐姐一起采桑的事情也写在了里面,作为认亲的证据。后来,他接到了进宫的召见,文帝和颜悦色地询问他,他便把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窦皇后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再次询问窦少君:

“你还记得和我们分别时的具体情形吗?”

窦少君回答说:

“我姐姐向西走的时候,我和哥哥曾经把她送到邮舍。姐姐看我年纪小,很心疼我,就向邮舍的人乞求了一些米汤来给我洗头,又求了一碗饭让我吃,然后才动身离开。”

说到这里,窦少君已经忍不住哽咽起来。窦皇后听了,心里比窦少君还要难过,她顾不上文帝还在上面坐着,就站起身,流着泪说:

“你真的是我的弟弟了!真是让人心疼啊!幸亏有今天这个机会,你姐姐已经享受到了皇家的恩宠,我的弟弟也得到了上天的保佑,我们能够重新团聚!”

说到激动之处,窦皇后已经泣不成声,无法再继续说下去。她紧紧地握住窦少君的手,两人痛哭起来。窦少君也是泪流满面,旁边的内侍们看到这一幕,也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就连坐在上面的文帝,看到两人如此凄切的情感表达,也被深深打动。毕竟,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等两人哭了很长时间后,文帝才出面劝慰他们停止哭泣,并且召来了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让他们兄弟相见。兄弟俩再次叙旧,自然又是一番深情的问答,其中的苦楚和感慨,就不需要再多说了。

文帝特许窦皇后的兄弟们一起居住,并且又赏赐给他们许多田地和住宅。窦长君和窦少君在向皇帝和皇后行礼告别后,便手挽手一起回到了家中。右丞相周勃和太尉灌婴听说这件事后,私下里商量说:

“以前吕氏家族独揽大权,我们这些人侥幸才没有被杀。现在窦皇后的兄弟们都聚集在京城,将来他们可能会依靠皇后的家族势力,谋求官职并干预朝政,那岂不是我们的性命又要落在他们两人的手里了吗?再说这两个人出身贫寒,不懂礼义,一旦得势,必然会像吕氏那样胡作非为。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为他们谨慎地选择老师和朋友,好好引导他们,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啊!”

周勃和灌婴两人商量妥当后,立刻向文帝上奏,请求文帝为窦皇后的兄弟们挑选一些正直有德之人,让他们与这些贤士交往。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亲自为窦皇后的兄弟们挑选了贤德之人作为他们的朋友。窦家的兄弟们果然表现得谦逊有礼,从不仗势欺人。文帝也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只是让他们安心居住在长安,并没有给他们加封爵位。一直等到景帝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之后,才打算给她的两个舅舅加封爵位。但遗憾的是,这时窦长君已经去世了,无法接受封赏。不过,他的儿子窦彭祖被封为了南皮侯。而窦少君还活着,被封为了章武侯。另外,还有一个名叫窦婴的人,他是窦皇后的堂侄,关于他的故事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讲述。

文帝非常勤奋地治理国家,他推行仁政,帮助贫穷的人,照顾年长的老人。他还派官员到全国各地去巡视,检查各地的官员是否称职,区分他们的好坏,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是升职还是降职。文帝还下令,各郡国不得再向朝廷进献珍贵物品。这样,整个国家都非常安定,人们也都非常拥护文帝。于是,文帝对那些以前跟随他一起奋斗的臣子进行了奖赏。他封宋昌为壮武侯,张武等六人为九卿,这些都是他身边的得力助手。另外,他还封了淮南王的舅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的舅舅驷钧为靖郭侯,以及以前的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文帝还查找了高祖时期的功臣,包括那些列侯和郡守,一共有一百多人,他都增加了他们的封地,以此来表示他对于亲旧和功臣的关怀和不忘。

过了半年多,文帝对国家事务的处理越来越得心应手。有一天在朝堂上,他特意问右丞相周勃:

“全国一年之内,判决的案件有多少起呢?”

周勃回答说不知道。文帝接着又问每年钱粮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周勃还是答不上来,只能再次表示不知道。虽然周勃直接说了不知道,但他心里其实非常惭愧,紧张得背上都冒出了冷汗,把衣服都湿透了。文帝看到周勃答不上来,就转头向左边的陈平询问。陈平其实也不熟悉这些事情的具体数据,但他灵机一动,随口回答说:

“这些事情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陛下不必直接问我。”

文帝接着问道:

“那这些事情具体是由谁来管理的呢?”

陈平回答道:

“陛下如果想了解每年判决的案件数量,可以去问廷尉;至于钱粮的收支情况,请问治粟内史就知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