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誉你有所不知,这生员入贡,成为贡生,相当了不起的。”
郑泉解释道:“贡生介于秀才与举人之间,是从优秀的生员中遴选出来的,类似于乡试考举人,只不过贡生要低于举人。”
“但是,若是贡生在国子监表现出色,顺利完成课业后,就可参加由朝廷统一举办的朝考,过了朝考就能直接为官了。”
“虽然比不了从科举出身的进士根正苗红,但优秀者也可比照同进士进行选官。”
听郑泉这么一说,林川和王荣恍然大悟。
林川心道,孔圣人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朝考是什么,他们不太清楚,但既然是朝廷举办的,想来与会试相差不大。
而且优秀者可比照同进士,完全就是“副科举”啊。
这下子林川王荣完全明白了,尤其王荣,自己就身为佾生,不就是副秀才嘛。
那类比一下,他就知道贡生相当于副举人,通过朝考,就相当于同进士。
虽然贡入国子监,只是相当于副举人,但那也不错呀!
“嗯,这确实是个大大的好消息!”王荣起身拱手道。
陈有良满脸笑容,大有出去做东,请大家出去吃一顿的意思。
年轻生员一般都致力于科举,渴望在科举这条路上披荆斩棘,最终进士及第,光耀门楣。
但实际情况却是,科举之路何其艰辛!
新朝初立的大环境下也是僧多粥少的局面,更别说以后了。
众多生员中,只有极其少数惊才绝艳之辈,才能依靠科举这条路出头。
于是,一次次乡试考下来,等年轻生员熬成了老生员,在经历了一场场失败过后,老生员们对科举的看法也就不同了。
虽然他们还是会报考一次次乡试,但其实心态早已经变了,变得并不那么指望依靠科举来出头了。
那么,成为贡生升入国子监,就是可以期待一下的选择。
地方生员升入国子监,都是通过选贡这一途径。
而选贡又分好几种方式,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拔贡”。
一般每六年或十二年才举行一次,属于学院系统的顶级大考。
其实就是针对少部分生员的“小乡试”,经一省总督、学政、巡抚三堂会审之后,选优秀者送入京师参加“廷试”。
再通过,则直接赶赴各省先拟任县令以下的官职,后续再一步步的提升。
而没通过廷试的,则送入国子监学习,三年后替补为学院教习,再过三年授予县令或教谕、训导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李训导就是走这条路过来的。
即便廷试失败了,也属于贡生中的优等生。
但每次拔贡的间隔都太久了,以至于虽然含金量高,但并非所有优秀生员都能等到。
第二种选贡,就是岁贡了。
也就是例行选拔的意思。一般县级学院每两年产生一名岁贡生,通常两个县结对,轮流给定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