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舆论;谈论最多的还是国共双方军队的士气。

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蒋介石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是士气问题。

而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写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对国民党军队的士气问题有如下描述:

……当敌人是日本人的时候;不断的打仗似乎还有些道理;而这是打中国人的时候;就没有多大斗志了。这种士气的消沉;似乎反映军队中并不了解内战究竟为了什么。而在某些场合;他们就容易接受共产党要他们放下武器的呼吁。

美国记者葛兰恒访问了设在山东半岛深山里的一所“解放军官招待所”——实际上就是一所战俘营——“招待所”里住着五十多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到达“解放军官招待所”需要步行穿过许多险峻的山谷和隘口。这里是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犹如香格里拉的缩影”。八间房屋分布在两个院子里。还有一个院子里是俱乐部和食堂。窗户上都安了阻挡蚊子的纱布。这里吃的不错;每天有两斤四两粮食;两斤半蔬菜;每个月有四斤肉;而负责警卫这里的共产党干部和战士一律吃粗粮和咸菜。这里甚至还可以享受到“一个小小的奇迹”;即两个“与人体一样大的外国搪瓷洗澡盆”;澡盆是共产党官兵靠人力千辛万苦才运进山里的。这里禁止使用“战俘”或“犯人”这样的字眼儿;被俘人员一律被称为“解放军官”;他们的被俘日被称为“被解放日”。他们由一个自己民主选出来的委员会管理自己;“只要他们不捣乱不逃跑;就会享受到充分尊重;有充分的言论和集会的自由”。这里的学习安排得十分紧张;内容包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之比较”等等。——只有一位将领不愿意参加学习;他就是原国民党军整编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马将军除了学英语外;顽固拒绝学习任何别的东西。”

倔强的马励武将军终于愿意与记者交谈了。他首先对共产党在解放区搞土改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只要坚持搞下去;必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成果。但他对停止内战、实现和平的前景表示悲观:“蒋介石本人知道战争必须停止;但是我认为他不会放弃战争。即使是错误的政策;他也会执行到底。因为他认为他就是政府;他必须维护他本人和国家的共同威信。而且;战争结束;他的事业可能也就结束了。”

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九日;蒋介石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试图在内战爆发一周年之际再探询一下美国政府的立场。司徒雷登的具体立场是:中国的内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委员长绝不能再犹豫不决;要不宣布与共产党重新开始谈判;要不宣布共产党是武装叛乱集团已危害民族利益;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司徒雷登敦促蒋介石立即做三件事:一、采取紧急措施;发布宣言;向全国人民说清楚:“如果共产党人拒绝最近的和平建议”;应该让他们对中国人民负责;……二、政府应该尊重公民的自由;“危机时期需要政府以极大的勇气和无私的态度厉行改革。否则政府不得人心;将为人民唾弃;三、委员长本人应该“游历全国;发表演讲;唤起民众团结在新的运动周围”;一旦获得人民的支持;就不必“因共产党的军事力量或其他行动而担惊受怕”;同时还能“赢得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充分同情”。

蒋介石接受了司徒雷登的建议。司徒雷登所建议的“新的运动”是什么?

随着国民政府连续宣布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个“新的运动”终于有了一个新名词:“戡乱总动员”。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对共产党“正式颁布讨伐令”的问题。结果与会者一致表示:“极应明令剿办;戡平内乱。”并以国民政府名义颁布了《励行全国总动员戡平共匪叛乱训令》;之后;又颁布了《立即实施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大纲》和《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史事办法》。

至此;无论是国内舆论还是世界舆论;一直以来对中国前景的种种猜测;终于有了明确答案;那就是战争。从这一时刻起;国共两党已经没有任何和谈的可能;共产党军队为保卫解放区而进行的战斗已被明确定性为“武装叛乱”;共产党已成为实现民主和实施宪政的最大“障碍和敌人”。——蒋介石的心情畅快了一些;因为该明确的事终于明确了;这样一来;消灭共产党的战争“就简单多了;对于民众的号召也便利多了”。

这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严重事件。

此刻;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又返回了靖边县的小河村住。七月二十一日;在小河村;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小河会议”。

天气热了;警卫战士在院子里搭起一个很大的凉棚;几乎把整个院子都遮住了。参加会议的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之外;还有从前线赶来的彭德怀、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贺龙、张经武、陈赓等将领。所有人都坐在从百姓那里借来的板凳上。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提出一个考虑甚久的“战争时间表”;即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大约需要五年时间:“我们说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这也用不着讲出去;还是要做长期准备;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而不要像蒋介石那样;先说三个月要解决共产党;又说几个月;到了现在又说是才开始。”后来解放战争的历史证明;从毛泽东提出这个时间表开始;到共产党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其进程仅用了不到三年。毛泽东主张从现在开始;各主力部队要从解放区内打出去;将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毛泽东认为尽管军事形势依然严峻;但改变形势的条件已经形成。战争不能按照蒋介石的计划继续在解放区内打下去;不能让战争使解放区民众的负担一日甚过一日;不能让土地改革后的解放区遭到彻底的破坏和毁灭。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进攻;共产党军队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这是一个惊人的决定。

此时;共产党军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依旧处在劣势;国民党军队占有其广大控制区内丰富的人力和物力;美国政府继续对其进行着军事和经济的援助;战争所要的巨大资源的天平依旧在向国民党一方倾斜。国民党军队的三十一个旅压在陕北战场上;五十六个旅压在山东战场上;在东北战场也保持着相当规模的兵力;而在这些区域里的共产党军队正在与国民党军队艰苦作战。——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对于共产党一方来说;战况好转的迹象并没有显露。那么;毛泽东主张的进行全面反攻的依据何在?大兵团离开解放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一大胆设想的令人担心之处是:自创建以来就依赖根据地生存的共产党军队;一旦离开解放区人力物力的依托;离开了解放区民众的支援;粮食弹药如何筹措?支前民工从何而来?官兵负伤安置在哪里?遭到包围后往何处突围?从战争爆发以来的态势上看;蒋介石不正在处心积虑地要把共产党军队从其控制区里赶出来加以消灭吗?

解放战争字数:3385    字号:大 中 小   毛泽东站在被连绵的黄土高原所环绕的小河村里极目远眺。

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时刻就要来临了。

战略反攻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冀鲁豫大平原上皓月当空。

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自临濮至张秋镇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河段上;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的那天;国民党方面正在开会讨论是否对共产党“正式颁布讨伐令”。没有史料确切地表明国民党的高官大员们对黄河岸边发生的军事行动有过分的惊骇。蒋介石最初的判断是:“刘、邓向北流窜不成;企图向南夺路。”总参谋长陈诚的语气更是轻描淡写:“共军刘伯承回窜鲁西;对战局稍有影响。”倒是毫无作战经验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预感到了什么;他坚持认为共产党军队在这个月圆之夜南渡黄河的行动“绝非好兆头”。

这确实是共产党人精心策划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军事行动。

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共产党人制定了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从国民党军南线的中部实施突破;攻占鲁西南;跃进大别山;以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平汉路以东、淮南铁路以西为作战范围。这路作战部队通称“刘邓大军”。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由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从晋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