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好妈妈美剧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时要平等仁爱,时常亲近德行好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必学必做之事,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精力,那么要去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读这个总序,已使人感慨不已,孔子和现代人的观念大不同啊!我们如今都是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放在钢琴、数学、舞蹈、体育等才艺上,虽然也会去培养孩子的品德,但是不会将之凌驾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上。古圣贤却认为“文”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是有了余力之后再去学的,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人品和道德的建设,这才是培养人的根本。

在教孩子《 弟子规 》之初,我有点担心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会很有限,只怕理解不了。心想,只要能给他们一点启蒙就好,即使现在不明白,将来遇到事情,他们能想起来曾学过的一些基本做人的规则,也会有所助益。所以,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去背诵、翻译、理解,只要他们肯跟着读,听听讲解就行,不让他们感到丝毫压力。

上课时孩子们大声跟着念,因为押韵,朗朗上口,几次课下来,总论自然而然就给背下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的领悟力极强,对于文中的思想和教诲,孩子们也能够明白和接受。

比如,总论中讲到要“泛爱众 而亲仁”,泛爱众他们能理解,因为美国文化中就有博爱的观念,对于“而亲仁”就有点迷惑。我解释说,这个可以理解成交朋友,一定要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能交有恶习的朋友。比如一个孩子偷偷吸毒,和他来往多了,你有一天也会想试试,就可能发生很严重的后果。他们听了觉得有道理。

又比如在讲第一节“入则孝”的时候,头几句是“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有个孩子就问:“如果父母讲得不对怎么办?他们做错了事难道我们也要听吗?” 。。

在美国教“弟子规”(2)

马上找出这一节靠后面的一句话给他们看:“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清楚,父母也是人,也会做错事,这时候,孩子要去“谏”,告诉父母他们做得不对了,态度上要诚恳,要和颜悦色。

另一个孩子接着问:“可是我说了他们根本不听怎么办?”

答案在这里:“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这时要耐心等待合适的机会,比如父母情绪好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打骂,此时我们虽然难过得痛哭流涕,还是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被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将来铸成大错。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讲的“孝”并不是愚孝。文中有理有节,将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有了疑问在里面都能找到解答,所以孩子们能够欣然接受。

“出则弟”讲的是兄弟之间的相处,“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去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之间能够包容忍让,冲突抱怨自然消失不生。

在“谨”的一节里,主要说的是日常起居的规则,“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看了这四句忍不住会心一笑,“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等等,这些都是在家里、在外面的行为准则,仔细想想,每一句都有深刻的道理在里面。

“信”一节里讲到“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让孩子明了言而有信的重要以及人生应该看重的东西。

“泛爱众”里说道:“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就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理念啊!“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等等讲的都是为人处世:人家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不要去说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最绝的是最后连怎么和用人相处都提到了,“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既要“端”,又要“宽”,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

若是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这些道理,哪里会有处不好的人际关系?

在“余力学文”一节中,讲到了许多学习方法,比如“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而到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困扰疑惑的地方自当迎刃而解。当心里有疑问的时候,要随时把问题记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明白其义。

《 弟子规 》最后四句话是:“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鼓励我们当人生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要发愤上进,圣贤们的境界虽高,只要肯循序渐进地努力,普通人也是可以达到的。

在中文班教其他小孩的同时,我在家里也试着教女儿凯丽,晚上吃完饭就学几分钟,断断续续地已经讲完了一遍。凯丽很喜欢读,至于道理,不知道她理解了多少。但是,功夫没白下,不管凯丽是否受教,已经有人受益了,那就是在一旁“旁听”的老公。一直以为他在电脑跟前忙自己的事情呢,谁知道他竖着耳朵在听我们上课。那天,我给凯丽讲完了,他在一旁感慨地说:“这些道理太好了,我觉得我都该好好学一学。为什么小时候没人教我们这些道理呢?”现在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学到这一课,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人。

美国孩子如此评价穷人和富人

上文提到,我在美国小镇上中国人自组的中文班里教课,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十二三岁,在美国上初中。课堂使用的教材是国内一所大学为国外中文教学编的一套十二册的中文课本。有一次上课,学到了一篇讲聪明农夫智斗地主的课文。

故事说的是一个聪明的农夫到地主家借锅,还的时候锅上还放了一口小锅,地主就问:“你只借了一个锅,怎么还回来了两个呢?”农夫回答,借去的这口锅在他家生了一个小锅,所以一起还回来了。地主很高兴地收下了,告诉他以后想用锅就来借。

很快,农夫将地主家最大的那口锅借走了,然后一直都没有还。地主去要,农夫说,那口锅死了。地主很生气地问:“锅怎么会死呢?”农夫回答:“锅都可以生孩子,怎么就不会死呢?”地主很生气但是拿他没有办法。

读完了课文,我和孩子们讨论这个故事,他们的回答彻底颠覆了我以前对这个故事的印象。

老师:关于这篇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甲:锅应该属于比较私人的物品,农夫为什么要到别人家去借呢?

老师:因为他比较穷,家里没有足够的锅用,就需要借了。

学生乙:哦,那什么是地主?

老师:地主就是农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里通常有很多田地,雇人来耕种。

老师:你们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也不喜欢这两个人,这种文章不应该放在教科书里,会教坏小孩的。

老师:为什么?

学生甲:这个故事里面的人都不诚实。

学生乙:对,他们都欺诈、贪婪。

学生乙:我觉得这个农夫看似聪明,实际上很蠢,花那么多心思合计圈套,就是为了用一个小锅骗来一个大锅,还是个人家用过的旧锅。

学生甲:他之所以穷得要借锅,大概就是因为只想着不劳而获,耍诡计骗别人的东西。他如果把心思用在努力工作上,一定可以赚很多锅出来。

学生乙:是啊,如果他把用来买那个生出来的小锅的钱攒起来,再去干活赚点钱,就可以自己买一口大锅了,何必去骗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