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兵员,还要有军官。
李建安找到胡大山,高薪挖来胡一刀、薛大龙、蒋精锐三人。
三人又从国防军中带来一批老部下,新锐兵,合计有一千多人。
国防军的军饷大概每月不到五两,北洋开出的是六两。
别小看这一两的差距,长年累月差价很大。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防军已经六七年没有战事,没有战事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没有晋升,也就没有额外收入。
而北洋这边,每月六两只是基本收入,无论伙食标准还是伤残补贴,都远高于国防军。
最重要的,来北洋有仗打!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谁不想出人头地,发财致富呢。
很多国防军将士偷偷请假,来北洋这边面试。
李建安优中选优,又偷偷收了几百人。
十月初,李建安带领五千人来到天津,先把营头立起来。
北洋舰队的火炮已经安装完毕,李建安把北洋的军服发下去。
将士们穿上又新又漂亮的军服,一个个乐的眉飞色舞。
李建业运来最新款的李氏步枪,外形精美,操作方便,火力猛,速度快。
将士们看见李氏步枪,一个个都馋哭了,当天就请求发放。
李建安从善如流,当天就发放下去。
将士们拿到新式步枪,一个个爱不释手,睡觉都搂在怀里。
李建安把军队的训练交给高大胆和胡一刀,他抽出时间安排造船厂的事情。
李建安在沿海跑了一遍,最后把造船厂选定在唐山曹妃甸。
曹妃甸这里海岸水深,不冻不淤,无论码头还是造船厂,都是天然的好地方。
李氏机械想要造铁甲舰,必须早日选址,早日开工。
李建安选定地址,找来李二叔。
李二叔身体还不错,带领李氏机械的工程人员勘测,设计,确定施工方案。
不到一个月时间,李氏造船厂破土动工了!
无论造船厂还是铁甲舰,耗资都是巨大的。李氏机械虽然有钱,可也扛不住巨大投入,现金流有些紧张。
李建安用北洋的现金流,先期投入六十万两,订购一艘六千吨的铁甲舰,算是预付款。
北洋军工办得如火如荼,商业运营可是一点没闲着。
沈志祥和林书和带着新买的十艘大船,加上之前东江镇的商船,一直在跑着运输。
郑芝龙放弃日本航行,又把几条船兑给北洋。所以北洋运输船队的规模,大小船只有近百艘。
冬去春来,转眼半年过去了。
李氏造船厂已经基本建成,只有大型船坞还有些收尾工程。
军队训练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原本七千人的队伍,淘汰近两千人,还剩下五千官兵。
水师官兵合计3123人,陆战师官兵合计2286人,北洋军合计5409人。
淘汰下来的两千人,李建安没有放弃这些人,而是让他们来到造船厂工作,负责后勤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