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恩德有点牛逼啊,足足三分之二的加成。
过了会儿,神谕再次响起:“吾观尔等开垦的土地均四散分布,为何?”
提姆恭敬道:“回禀伟大而仁慈的先知之神,我们先给每个人划分了大约10亩地,然后各自开垦,所以没有聚在一起。”
每人10亩地?!
幸亏这些人是从离家近的地方开始开垦的,这要是哪个家伙脑子一抽,先从离家远的地方开始开垦,那刚才那场雨,为了覆盖所有开垦好的土地,乐正又得多花不少信仰值。
“为何需要这么多地?”乐正疑惑道。
小麦一般只能种一季,要么春麦,要么冬麦,也就是一年收获一次。
亩产60斤,10亩地就是600斤,假设留下十分之一的麦子作种,那就剩下540斤,差不多每天1。5斤。
他知道古人饭量大,因为他们只吃粮食,而现代人吃肉,吃菜,吃零食,食物种类多了,主食的占比自然就降低了。
但就算只吃粮食,1。5斤一天应该也能吃得很饱了吧?
更何况他们还可以种点其他的东西。
倒不是乐正不想他们吃饱,而是以他对这些人的了解,他不认为已经饿习惯的他们会给自己定那么高的标准,何况是在荒野这个让他们非常惶恐的地方,在眼下还很艰难的局面下。
是出乎意料的有远见,做了长期打算?
还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提姆先是有些疑惑,但很快恍然。
先知之神不懂农业啊!
“回禀伟大而仁慈的先知之神,这是三圃制。”提姆详细解释道,“我们会将土地分为三份。一份春种,一份秋种,一份休养,不断轮换。”
轮换?
乐正想了想,明白过来。
也就是说,每年只有三分之二的地在耕作,三分之一收获一波春麦,三分之一收获一波冬麦。
所以虽然是10亩地,但其实只有6。67亩的收成。
简单解释一下,把一块地分为A、b、c三部分。
第一年:A春种,b秋种,c休养。
第二年:A秋种,b休养,c春种。
第三年:A休养,b春种,c秋种。
如此循环。
乍看之下,是每块地种两年,休一年,实则不然。
其实是种一次,休一年。
比方说A,第一年春天播下种子后,夏天收获,然后会休养一年,直到第二年秋天再播下种子,第三年春天收获,然后休养一年,到第四年春天再次播下种子。
提姆接着又讲了诸如“看情况调整”啊,“穿插种植一些豆类”啊之类的话,大致意思就是,那个三圃制是最基础,最简单,也最理想的,实际情况会不太一样。
乐正不知道的是,在现实历史中,欧洲用过这套方法。
接着,提姆忽然又道:“听说大地之国因为有大地之神的恩德,土地不用休养,只要轮流种植不同作物就可以了。”
乐正眼睛一亮。
这玩意他听说过,咱们国家用的就是这套方法!
不过,说“不用休养”其实不对,这种轮作本身就是一种休养,因为有些作物是能养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