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上传分享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1)
毛主席很有兴致地谈形势谈哲学,由原来预定的20分钟延长到70分钟;中美双方都在为如何表述大陆与台湾“一个中国”的问题而冥思苦想,基辛格等人从八角亭望着西湖中的苏堤顿生灵感,一堤隔两水,两水是一湖,形成了“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的妙句。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着棋,把中国外交的棋子走活了。毛泽东的一生有许多惊人之举,这一次又震动了全世界,使世界历史的发展拐了一个不小的弯。伟大战略家的气魄令人折服。
周恩来总理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他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靠他的聪明才干和孜孜不倦的拼搏,冲破重重阻力,绕过一个个急流险滩,使开创中美关系使命之船到达彼岸。
尼克松总统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他之所以一反他的前任,敢于大胆地迈出这一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到中国来访问的在任总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现在,对于1972年前后的这段中美关系史看得更清楚了,不少历史学家和国际政治评论家已从各个方面作了研究,今后还会有人从各种角度作深入探究。而我所记述的是当时的情况,更确切地说,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传报道的真实情况,这也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央电台历史上有声有色的一页。
中美关系有解冻迹象
宣传报道面临新课题
一百多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发生对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部中国近代史中,美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我们谁也不会忘记。
在中国现代史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美国出枪出炮出钱,支持蒋介石。新中国刚刚诞生,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朝鲜,同时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美国的当权者亡我之心不死,一直采取仇视、敌视中国的政策,长期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破坏捣乱,和平演变,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进行着政治上、思想上、外交上、军事上和宣传舆论上的反美斗争。
“文革”中,把反美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文革”是内反“走资派”,外反“帝修反”。“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口号震天响。“文革”中反美情绪的最高潮,是毛泽东主席就美帝侵略柬埔寨问题,在1970年5月20日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被称为著名的《五二○声明》)。这一庄严的声明,由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广场上的上百万群众宣读,中央电台现场转播。全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一庄严声明的主要论断被谱成了歌曲《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在各种场合传唱:“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简要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是想说明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仅毫无例外,而是一直运用这块最敏感、影响最广泛的宣传舆论阵地,运用新闻性、教育性和文艺性各类节目形式,向听众进行反美斗争的教育。
正在反美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主席,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现实的反美之中,他从国家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面对世界局势严峻的现实,正从战略的高度谋划着改善中美关系的大局。
尽管那时天天在讲“国内外的形势是大好不是小好,而且越来越好”,尽管天天在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主席的头脑是极为清醒的。世界上有美苏两霸、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又联合又争霸,而争霸是主要的一面。既然这样,不会是铁板一块。我们不能伸着巴掌对付“帝修反”,把自己放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处于被动地位。苏霸设下的包围圈和边境的百万陈兵,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是最危险的敌人。而美国是间接的巨大的威胁。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2)
深思熟虑的毛泽东主席,决定采取步骤打开中美之间紧紧关闭的大门,结束20多年的隔绝状态,打破包围,争取战略主动。为此,在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演出了威武雄壮的一幕。多年的宣传经验告诉我,宣传报道将面临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美国球队突然来访
宣传报道措手不及
毛泽东主席是一个决策了就付诸实践的人。
1970年8月,美国作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来访,想实地考察一下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美隔绝20多年后第一位受到这种礼遇的美国来宾。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斯诺,推心置腹地作了长时间的谈话,含蓄幽默中透出了心迹。尼克松是一个极端###的人,毛泽东又偏偏喜欢与右派打交道。他说:“目前中美两国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他说:“尼克松要到北京来就悄悄来,作为旅行者或总统来都行。”在外交场合,这种话当然不会是“信口开河”。这是一个重要信息,这是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当在内部传达吹风时,大家感觉到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时又难以说清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可想而知,在“文革”那种情况和极“左”的氛围中,要大家转这个弯子是多么困难,做到这个转变可以视为一次大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美国政府想有限度地改善对华关系也是酝酿已久。坐在华盛顿白宫的尼克松总统,为着美国的利益,也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潮流强烈地冲击着他;同苏争霸的一个个难题困扰着他;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使他不能再无视中国的存在。从1969年开始,尼克松就在寻找通往北京的渠道,结束美中之间隔离状态,他不断做出某种姿态,在涉及双边关系的某些问题上有所松动。
中美双方有了一种接触的愿望。正在这时,历史提供了机遇。1971年4月,从日本名古屋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场传来了美国乒乓球队希望访华的信息,一向最善于捕捉战机的毛泽东立即决定发出了邀请。这一历史性的决策震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正在召开的苏共“二十四大”黯然失色,世界舆论的焦点转向了中国。如果说,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是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做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的话,这一次迈出了切切实实的第一步。正是这第一步,给新闻宣传报道提出了种种新课题。
它的冲击首先是思想上的。尽管在这之前有所准备,但事实却来得太突然了。思考需要时间,但已经来不及了。事先有所准备的人终归是极少数;这极少数中也并非都能想得通。全国人民以不同的目光关注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