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扰多日,也该走了。”闻柏鹤坐在马上,手里扯着缰绳,跟沈黎一家人告别。他最后看了眼日渐繁华的沈家村,络绎不绝地前来找活计做的百姓,再看冲着他笑的沈黎,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等我有空了,就去长安找你,到时候你还要请我看遍长安繁华。”沈黎有些不舍,毕竟这时候不像现代,交通便利。古代车马很慢,写信也慢。
闻柏鹤笑道:“等你入京为官,我日日设宴款待你!”
沈黎真诚道:“那还是算了。”
闻柏鹤一噎,驾马转身,红色披风在风中逐渐消失不见。沈黎咂咂嘴,这十天来跟世子拌嘴,也很有意思。如果时间再多一点,还可以跟他讲讲马克思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就他俩闲聊的时候,偶尔沈黎吐露出人人平等的意愿,世子都一副不太现实的表情。但是沈黎知道,他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感触的,毕竟大昭皇帝们本身也就只比平民高上一阶嘛。
五月份种玉米很合适,他打算把玉米种出来,秋后收获了就给皇帝送过去。毕竟口说无凭,直接把成果亮出来给皇帝看,皇帝就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了。
厂房还没有建好,沈黎每天都会去看进度,直到六月间,三十亩地的日用品加工厂正式完工。匠人没想到沈黎居然会造这么大的房子,一问用来做什么的,沈黎也特别好说话的跟他们解释这个厂房以后用来做什么,那个态度,简直比在家子侄还要有耐心。这大热天的,只要是匠人做工期间,沈黎每到了中午就叫匠人去歇一会儿,在客栈安排了饭食,还给他们上了加上薄荷的酸梅汤,喝上一口真是说不出的舒爽和清凉,还开胃,简直能把一身躁意去除得一干二净。
一到夏天,肥皂耗费得更快了,市面上因为只有沈黎有肥皂方子,所以想要大量进货只有去沈家村。本来肥皂产量就一直跟不上需求,如今更是非常紧张的时候。
沈来秋不得不佩服他儿子的先见之明,厂房完工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这月落雨很少,想必五六天房子就能晾晒好。沈黎看着建好的两层厂房,简直不能更高兴了。湖边上取水也方便,不用另外凿井,沈黎设计了一整套利用竹子做成的水管,引水,排水,污水给排到粪池子里,沈黎需要沤肥,不至于浪费。
因为技术不到位,材料也很短缺,只能做出简易水龙头和地下道。就只是这个,已经让所有的工匠震惊了。这东西叫自来水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按一下那个叫“水龙头”的东西,水就会自动出来!不过只有第一层的使用正常,第二层的厂房肯定出不了水,即使是这样也很好了。
这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自来水了吧,沈黎是按照苏轼曾经做出来的石槽自来水系统结合现代的理论,弄出来的一套供水系统,总共花了两贯钱,如果全清河县做出一整套供水网,只需百来贯钱。只是大约不会有县令愿意这么搞吧,上面也不一定会答应。
匠人只是按照沈黎的设计将这些古怪的管子放进去的,因此不太懂原理,沈黎知道他们想问,只是这种需要依靠一定的自然条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出来这个。
匠人们做工这段时间一直非常不好意思,因为在沈家吃得好,哪怕工钱按照天算,沈来秋也不会催他们快点做工,加大每天的工作量。黎小郎君还叫他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哩,沈来秋一家,都是心肠极善的人家。这时代的人大多纯朴,用十分的态度对他们,他们就会以二十分的态度回报回来。
“哦,黎小郎君啊,你们这是缺牛吧?棚乡那边,今年下了许多小牛犊子,他们村日子过不下去了,粮食快吃完了,想要来这里拿牛换粮食,去官府过契都不用您忙活,他们都能办好。我侄子昨天才从棚乡那边路过,这消息如今还没有传远,你们这里缺牛就得赶紧下单子了。”
沈黎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去找族长商量,给沈家村买些牛犊子。如今不缺牛吃的粮食,养得起,多买点,再培育出大批耕牛出来,卖掉也是进项,不卖也不吃亏,反正沈家村地多,用得到牛。
沈黎道:“族长爷爷,他们棚乡,专门靠着养牛为生,我们不妨和他们商量,给他们大批粮食,好预订来年的牛。我们沈家村,不缺水,不缺粮,养牛也是好进项。”
沈黎想着私底下再整理一本科学养牛的书出来,叫愿意养牛的人家听一听。沈黎还想养肉牛,但是官府一定不会同意的,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棚乡处于清河的下游,去年庄稼要水的时候,缺水严重,种出来的粮食许多是干瘪的,根本不能吃。他们中有些人愿意跑远一些找活计,为了不饿死,差点把腿跑断了。棚乡离沈家村太远了,隔了许多座山,不好来这里找活计做,至于做豆腐,市场就那么多,他们不愿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就为了这样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卖得掉的东西花时间。
这年头牛比人贵,他们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能叫牛饿死,自己养的老牛要耕地,小牛原本舍不得卖,可是也不能真的让村子里饿死人吧,刚好新的小牛犊子出生,有的虚弱些,有的强壮些,沈家村的人愿意来买,他们都打算昧着良心卖出去了,谁知道沈家村的人这么仁义,居然扛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除开本来需要的价钱,他们加了不少,说是帮扶棚乡。都是清河县的人,不能见死不救。一番漂亮话一说,棚乡的赶紧把看着就活不成的牛犊子撤下来。人家都这样仁义,牛犊子按照市场最高价给了,他们也不好为了口吃的做不道义的事情。
这件事情传出去,他们棚乡还有什么脸面卖牛?
小牛犊子不如成年牛赚钱,沈家村明白棚乡的难处,“你这小牛犊子,还是卖给我们吧!”
棚乡人困惑:“这恐怕活不成了。”
沈家村的后生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不知道,沈黎小郎君,什么都会!被陛下叫做神童呢!这世上还有沈黎小郎君解决不来的事情吗?上次我家阿婆的猪难产了,还是沈黎小郎君在旁边指导,给小猪接生的,这些牛想必也没有问题。”
既然都这么说了,再不卖就打了沈家村兄弟们的脸了,卖!
“你们村厚道,以后想要什么品相的牛,我们棚乡都给你们留着!”
两厢都满意了,沈家村的人带着一车车的小牛犊子回家去。本来棚乡附近的村落还想压压棚乡的价格,这下不但价格压不下去,甚至连今年的新牛都买不到了。
一个叫桩村的地方,一群泼皮后生拿着棍子,堵在通往沈家村的葫芦路口,非不让来买牛的沈家村人走,“你们这么做,我们明年的田地可如何是好?总不能靠着人来犁地吧?不若我拿钱买几头下来,你得钱,我得牛,你看如何?”
沈舟生也在买牛的队伍里面,他冷笑一声,“就凭着你们也想抢牛?当初棚乡求着你们买,你们为了压价都不买,现在看着没牛了,还想用原价买牛?城墙都没有你的脸皮厚!”
桩村一行无赖见沈家村的人硬气,狰狞着就要上去拿棍子去揍人,突然,沈舟生就从车底下掏出一把大刀出来,那刀白森森的,看着就吓人。他暗叹,还是沈黎考虑得周全,他们带了刀和农具,好歹是个保障。其他人没有刀,就从车底掏出各种农具,看着也适合打人。一个胆子大的一镰刀差点挥向其中一个泼皮的□□,差点把人吓尿了。
其他想要跟着趁火打劫的人,见沈家村确实不好惹,都退回去了。本来桩村正经百姓是不想抢的,这群泼皮是例外。穷地方,容易出恶徒,这是有道理的。
沈舟生也松了一口气,没打起来就好,毕竟人跟狗打架,人还是吃亏的,哪怕把狗打死也一样。
牛车在土路上缓缓走着,日头很大,沈舟生一行人带着自家做的草帽,多少能遮遮太阳,这帽子比牛还能吸引路人羡慕的目光。草帽先前卖得不多,那时候天气凉爽,不是很需要。这时候天热了,草帽子销量果然跟着上去了。斗笠戴着太重,不过能挡雨。至于用来遮阳的东西,一般人也想不到用草织出来这么齐整的帽子。沈舟生佩服沈黎什么都会,连这种编织的东西,他都能弄明白。
“如今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谁能想到我家还能养牛。”江阿婆随着村人一起聚在族长家门口,等着村里按照合适的价格把牛卖给他们。
江阿婆看着车上哞哞叫的小牛犊子,突然想起自己死去多年的老伴说要买一头牛回来养的事情。只是那时家里孩子多,养孩子都费劲了,哪里有牛可养?年轻的时候,力气是足的,可是力气再足也架不住饿着肚子去犁地。那时候还不太平,好不容易拼着一口气种完的地,全被匪军的铁蹄给践踏坏了。她老伴,忙活了大半辈子,累得瘦成枯骨,还是没养活大儿子。没过多久,也就跟着去了。
好在太平日子来得及时,他们一家没被饿死。这时候沈家小郎君,给做了曲辕犁,还叫村子里买牛,这日子,真是不一样喽,要是老伴还活着,看着这么好的牛,一定高兴得睡不着觉。
她的小重孙女懵懂地看着她阿婆,“阿婆,你可是哭了?”
“阿婆没哭,阿婆看牛呢!”
小丫头点点头,那煞有介事的样子,看着像极了老伴,江阿婆摸了摸重孙女的头,心里默念:“有牛啦,家里有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