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张平安应道,两家离的近,不一会儿便送完回来了。
“真没想到三郎还能有这份出息,他要是真有个功名,你大姐就享福喽”,徐氏喜滋滋道。
张老二对大女婿挺有信心,笑道:“光凭着三郎那份体格就罕见,我看没问题!”
“对了,爹,娘,我后面就不在州学藏书楼做事了,有夫子举荐我到州学中舍甲班去旁听,正儿八经上课,好好准备乡试,而且不用交束修,所以以后我就没有月钱了,跟你们说一声”,张平安边吃饭边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下。
对于学习的事情,徐氏和张老二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张老二果断道:“这是大好事啊,藏书楼的事不做便不做了吧,还是考试要紧,家里不缺你这份月例银子,你安心读书!”
徐氏也点头附和。
吃完饭后张平安照例去房里读书,到了时间后按时睡下,一夜无梦!
第二日早起后换上了一身体面的衣裳,拿上书袋便出门了,科举考试的基础书籍和注解张平安之前都有准备好,去中舍旁听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暂时也不需要再准备什么,有缺的再买便是。
不管什么时候,插班生总是引人注目的,张平安跟着黄夫子进课室的时候,所有学生都一齐望过来,眼中满是打量。
黄夫子给学生简单介绍了两句后便指着课室东南方最后一个空位道:“你坐那里吧!”
等张平安坐下后便开始上课。
州学甲班的学习氛围比曾经府城的府学更好,每个人上课都是全神贯注的,夫子考的典故信手拈来,看得出学问都很扎实,除了家庭背景外自身也是有实力的。
叶校书虽然对黄夫子的人品评价并不高,但黄夫子的学问无疑是不错的,而且对历年乡试考试题目和各个主考官的家族背景、性格喜好等十分了解,对应试很有心得。
两个时辰的课结束后,便到了午饭时间,三三两两的学子约在一起去茅房。
坐张平安前面的一名学子转过身道:“要一块儿去吃饭吗?”
“啊?行啊,不过我要先去趟茅房”,张平安愣了一下马上回道,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约他了,他还以为得熟悉个一两天呢!
“嗯,我也要去,”对方点点头道。
张平安看这个人虽然生得一副好相貌,但是眉眼忧郁,一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样子,不知道是有什么烦心事。
两人在去往茅厕的路上相互做了自我介绍,对方道:“吾姓白,名云鹤,临安本地人士,年十八还没及冠,没有字,你叫我名字就好了。”
“行,那我就叫你白兄了,”张平安道。